天天看点

中原混战:大导演孙膑的首秀之作

我们接着从商鞅变法这条时间轴记叙。

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实施第一次变法。三年后,公元前356年,齐威王继位。关于齐威王的在位时间,史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齐威王是公元前379年继位,但史家普遍认为这个时间有误,多以公元前356年作为齐威王的正式继位时间。

公元前350年,商鞅开始在秦国进行第二次变法,这里我们先按下不表,单说商鞅第一次变法这十年间的中原战况。

中原混战:大导演孙膑的首秀之作

此时中原大战的主角是魏、赵、齐三家。公元前354年,魏、齐两国各自带领联盟军在中原大地展开大战,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此战,孙膑横空出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桂陵之战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如何,又对中原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慢慢来说。

我们前面说过,战国初年,魏文侯在位时,魏国率先崛起,成为战国首霸。到了魏国第二位君主魏武侯时期,魏国的势力依然不减,在诸侯中一直处于攻势。这时,一个小国的出现,牵动了当时各大国的神经,也直接对以后的中原局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个小国,就是我们前文商鞅变法一文中的主角,商鞅的母国——卫国。

卫国,地处郑国东北,齐国西南,赵国东南,是韩、赵、魏、齐等大国的枢纽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魏国崛起后,根据谁强谁是老大的惯例,卫国自然成为了首霸魏国的盟国,也是附庸国。但卫国地处黄河下游,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国力又弱小,这就注定了打卫国主意的国家将不止魏国一家,赵国此时便参与了进来。

为了争夺卫国,赵国多次与魏国开战。公元前379年,赵国发兵袭击卫国,但没有成功。

公元前372年,也就是魏武侯去世前一年,赵国伐卫,攻占了卫国国都外围的七十三座城市。于是魏国出兵干涉,在北蔺这个地方打败了赵国军队,但没有彻底改变卫国的国势。

公元前370年,魏国再次与赵国大战于怀地,打败赵军。

公元前369年,魏国内乱,赵、韩二家趁机围攻魏国首都,后因意见不合而罢兵,我们前面有较为详细的记述。

韩、赵罢兵后,魏惠王,也就是梁惠王继位为魏国国君。

梁惠王消停了几年后,于公元前362年战败了赵、韩联军,也是同一年,秦国趁魏与韩、赵大战之际,攻伐魏国,魏国大败,公叔痤被俘虏,我们前面讲过。

一年后,公叔痤病逝,商鞅入秦。

梁惠王志略颇大,公元前357年,也就是商鞅变法两年后,魏、韩二国在鄗地会盟。

为了对抗强势的魏国,第二年,公元前356年,赵国与北面的燕国结盟。同年,赵国、齐国、宋国三家在平陆会盟,结成三国同盟。

又过了两年,公元前354年,秦大败魏国于元里,斩首七千,攻取少梁。看到魏国挨揍,赵国趁机进攻魏国的盟国,也是附庸国卫国,这就引来了桂陵之战。

魏国虽然打不过秦国,但对付当时的赵国还是有余力的。于是魏国再次出兵干涉赵国的伐卫,一举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城。赵国此时已经攻占卫国,但碍于自身实力有限,于是向东面的齐国,南面的楚国求救。

中原混战:大导演孙膑的首秀之作

公元前353年,齐威王发兵援救赵国。他采取段干朋的建议,分兵两路,一路与盟国宋国,被赵国打服了的卫国一起围攻魏国襄陵;一路由田忌和孙膑带领,北上救援邯郸。

此时魏国主力已经攻破邯郸,正准备东进进攻投降了的卫国。此时田忌和孙膑的八万齐军也已经到了齐魏边境。田忌想要直接进攻魏国的主力,遭到孙膑的制止。孙膑认为此时魏国主力消耗于外,魏国的国都大梁一定空虚,不如驱动大军进攻大梁,迫使魏国撤军,放弃进攻卫国的计划。

以上的部署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但孙膑的智谋以及围魏救赵的核心战略还没有展现出来。

孙膑的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挫败魏国的战略意图,而不是单单只让魏国撤兵。为此,孙膑建议田忌南下进攻魏国的平陵,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定陶。平陵是魏国重镇,且地势险要,有魏国重兵把守,齐军此番进攻只会失败,不会成功。而孙膑计策的高明之处在于迷惑魏国主将庞涓,让魏军以为齐军的高层指挥都是庸才。

果然,田忌帅军抵达平陵,并命令平陵附近的齐国据点向平陵发动进攻。由于事先没有剧本彩排,齐军不仅大败,而且败的十分真实,因此,魏军对齐军的高级指挥层产生了轻慢。

随后,孙膑又让田忌派出一小股轻装兵大张旗鼓直捣魏国大梁,吸引魏军阻击这只齐军,结果齐军再次大败。此战,使得魏军对齐军的单兵战斗力产生了轻慢。

在成功导演了两次战役后,孙膑已经实现了迷惑庞涓的战略意图。庞涓中计,以为齐军的将领不堪大用,士兵则不堪一击,于是舍弃重装辎重,轻装疾行,沿着齐军主力向大梁进军的路线,寻求一举将其歼灭的战机。

正在这时,孙膑亲率齐军主力在桂陵埋伏,伏击了长途奔袭的魏军,俘获庞涓本人。

俘获庞涓后,魏军顿时成了无头的巨兽,攻势锐减。但前面也说到,魏军舍弃重装辎重,轻兵向前,因此,魏军的主力被落在后面,并没有在桂陵一带被全歼。邯郸仍在魏人的手上,而大梁也没有遭到实质性的威胁。

中原混战:大导演孙膑的首秀之作

公元前351年,也就是桂陵之战两年后,秦国趁魏国大败于齐国的机会,命商鞅进攻魏国河西固阳,商鞅得手。固阳的失手让魏国十分惊慌,魏惠王马上在固阳以东修筑防御工事,严防秦军再东进,然后以邯郸为筹码,迫使赵国与自己讲和,魏国将邯郸还给了赵国,赵国则释放了庞涓。随后,惠王调动盟国韩国的军队,一举击败了围困魏国襄陵的齐、宋、卫联军,充分显示出了魏国作为当时中原第一强国的实力。

但历史的天平已经倾斜,魏国作为中原大国,四面受敌,又缺少变革的动力,其衰退已不可避免。也正是这一年,韩国任用申不害开始进行变法。而一年后,商鞅在秦国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变法运动。下一回,我们接着来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