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张老照片,听嫂子讲述背后的故事:回忆马季大师到我家做客

作者:林泉高境
一张老照片,听嫂子讲述背后的故事:回忆马季大师到我家做客

老照片是嫂子一家人1980年6月和相声大师马季、唐杰忠一起在武强照的合影。

今天到哥嫂家串门,看到书桌上摆放着一张老照片,听嫂子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嫂子讲:老父亲早年在河北广播电台工作。1958年天津市由直辖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省会,河北省人民政府从保定市迁到天津市。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与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合并,对外统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并正式在天津播音。1960年,老父亲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电台文艺组任组长。当时已经是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相声演员的马季老师,多次到电台录制节目,和父亲相互熟悉,结下了友谊。1962年,老父亲因为家庭原因,调回了老家武强县,后担任武强县委宣传部长。1965年河北广播电台也迁回了当时的河北省省会保定。

记得是1980年的夏天,相声大师马季和唐杰忠第一次到武强县体验生活和义务演出。老友相聚,回忆起早年在天津工作的往事,相互之间少不了叙叙家常。马季老师应老父亲邀请到家中做客,吃顿便饭叙叙旧。那个年代,还不时兴到饭店吃饭,客人来了一般都到家里吃饭。马季老师非常高兴,爽快答应下来。

当时我们家住在武强县城滏阳河东,老礼堂后身的县委家属院,听说马季大师要到家属院做客,整个家属院邻居都沸腾了,大家一起帮忙捏饺子做饭。那时侯马季老师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文艺界名人了。那个年代,农村电视机还很少,还没有现在的心连心艺术团、送文艺下乡活动,人们平时都是在收音机里听马季老师说相声,艺术家到基层演出可是个很大的新鲜事。那天中午,马季老师不顾连日来演出的劳累,准时和唐杰忠老师来到我家。记得马季老师来时穿着一件普通的浅蓝色T恤衫,那种露脚指头的凉鞋,很普通的浅色夏凉裤,满脸热情的笑容。当看到他们很平常的装束,很平易近人的表情时,大家都很感动,整个家属院的人都聚集到我家小院里,和马季老师近距离接触,马季老师还不停地和人们点头寒暄。当时,马季老师在屋里边吃饭边聊天,和父亲还喝了点酒。外边的邻居站满了院子,大家隔着窗户玻璃争相恐后观看,挤得是水泄不通。父亲当时客气说:“武强县是个穷地方,没有什么好招待的。”马季老师说:“好吃不过饺子,这就很不错了。”两人回忆起以前的事情,马季老师一会点头、一会沉思,说到高兴的事情时,马季老师满脸露出笑容,不时传出一阵阵笑声。吃完饭后,人们让马季老师来一段相声,他和唐杰忠老师马上就即兴给大家说了一小段,逗得大家前仰后合,笑声不断。临别时,马季老师提议照张合影留念,随后我们全家一起在滏阳河边上和两位大师一起照了这张合影。记得那天晚上,马季和唐杰忠老师在我们县体育场演出,附近三乡五里的群众闻讯蜂拥而至,把宽阔的体育场挤得水泄不通,那真叫是人山人海,万人空巷。演出现场人声鼎沸,笑声不断。马季老师还先后到武强县庞疃村、马头公社、武强画厂、小范大集等多处体验生活和采风,为群众义务演出。每到一处,老百姓好像过大年似的欢呼雀跃,农家院里、房顶上、树上都挤满了看演出的人们。1983年5月,马季大师和唐杰忠第二次来武强,还有赵炎、刘伟、冯巩等相声演员,热情地为武强城乡群众演出了两场相声。

  时间虽然过去了四十多年,但当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每次看到这些老照片,便勾起对过去岁月的美好回忆。马季大师那憨厚的笑容,幽默的语言仍然在我们眼前浮现。不禁深情道一声,马老先生走好。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