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马季到郭德纲,不知谁还记得《宇宙牌香烟》?

作者:海洋蓝星

今天刷了刷手机,无意中刷到了郭德纲的一个节目,他模仿了已故相声大师马季先生的经典作品《宇宙牌香烟》,不禁勾起了我的美好回忆,于是就搜索到了这部作品,重新回味了一下。

从马季到郭德纲,不知谁还记得《宇宙牌香烟》?

那是1984年的春晚,马季先生说的一段相声,来讽刺社会上一些商家以假乱真做广告推销劣质产品的行为。在当时,马季感觉到社会上有些不法厂家,单纯从利润出发,不讲诚信、不择手段地欺骗顾客。这种情况很多,他也是深恶痛绝,所以就决定写相声讽刺这种现象。

从马季到郭德纲,不知谁还记得《宇宙牌香烟》?

这个相声讽刺了虚假广告,符合了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对于社会上出现的那种搞歪门邪道以谋取利益现象的厌恶,因此作品深入人心。它切中时弊,幽默诙谐,令人捧腹。也成功塑造了一个香烟推销员,成为“小品化相声”的开山之作。马季以艺术的手法,在表演上采取夸大其词,以讽刺推销员的弄虚作假,由于观众们在生活中对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因而能够立刻引起共鸣,可以说演出是相当成功的。

从马季到郭德纲,不知谁还记得《宇宙牌香烟》?

回想起当年,相声节目是综合晚会最受欢迎的,和今天相比几乎为云泥之别。如今在各类综艺晚会上,它已不再成为瞩目的焦点,更像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对于相声演员,在大众的心目中也不再是艺术家。所谓的主流相声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市场,如今能够挑起相声大梁的,也只是以郭德纲为代表的“非主流”相声。

我看过郭德纲的相声,那是慕名而来,在久违了相声之后我再次发出了开心的笑声。那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主流相声为什么没落了。不客气的说,假大空,脱离现实,任你有一支生花妙笔,也创造不出好的作品。相声的没落,实际上就是与社会脱节了。但“非主流相声”的崛起,看似拯救了相声,实则是让相声又回到了原点,成了纯粹的逗乐子的手艺。新中国建国后对于旧艺术的改造,相声无疑是成功的,得以登上大雅之堂。但如今的相声,市坊之中争议多多,相声人士应该是冷暖自知吧。

从马季到郭德纲,不知谁还记得《宇宙牌香烟》?

建国后的相声改造,除了去低俗,更赋予了它寓教于乐的意义在里面。获得了新生的相声界也是不负众望,在我们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做出了它们的贡献。但在社会进入到变革时期,面对着社会思潮的迅猛发展,它们没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依然拘泥于旧有的模式,被社会所遗忘也就成了必然。如今相声界的尴尬就在于,民众已不接受你空洞的说教,但如果你选择“纯粹”的相声,无疑又是历史回到了原点,这样的话,不管你多么的成功,也只是一种行业变革的“反动”而已,这应该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

从马季到郭德纲,不知谁还记得《宇宙牌香烟》?

对于马季先生,我一开始是并不怎么看好他的,在相声红火的年代,我甚至于认为他虽然被列为当时的十大笑星之首,但不一定就胜过一些人。在相声逐渐没落之时,很多的相声也没有耐心听完时,我有幸还听到了他晚期说的一些相声,依然保持着他们那一代人对于相声的追求,让我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当然,我们也不能苛求于人,像马季者又能有几人。

从马季到郭德纲,不知谁还记得《宇宙牌香烟》?

如今,对于相声有句话我是认同的,那就是首先要活下去。在相声日渐式微之时,郭德纲等人的出现,为相声继续在社会上保存了一席之地,但相声今后的路怎么走,相声界的人士大概自己也在思考之中吧。回想往事,昔日的欢笑仿佛还在耳畔,不知谁还记得《宇宙牌香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