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84">01</h1>
最近,资本市场又掀起了一个“培育钻石概念”,着实火了一阵。
各种概念股横行,大涨特涨,做金刚石工具的沃尔德一天涨了15%;能做出媲美天然钻石的力量钻石,靠着新股+概念,冲上了300元/股大关;就连深陷财务造假丑闻的ST金刚都靠着这一次,走出了一波行情来。
为啥突然火了呢?
当然有炒作的成分在里面,毕竟后续还是有点回落的,但是,从现实层面上来看,它的火也说得过去。
今年最流行的话题之一就是控碳了,碳达峰、碳中和,各种相关的事项已经展开,培育钻石成为市场新宠也是迟早的事儿。
培育钻石,也叫人工合成金刚石,1954年,美国GE研制出了世界第一颗人造金刚石,1963年,我国也已经用石墨合成出出人造金刚石。
一个天然,一个人造,差别还是很大。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毛坯金刚石生产的环境影响分析》,开采钻石产生的有害碳排放量为每克拉57000克,而培育钻石每克拉仅释放0.028克。
此外,获取一克拉天然钻石需要毁坏多达1750吨无法修复、且长期不能耕种的土壤,而培育钻石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为0,无论是从控碳还是环保的角度,显然是人造的更加符合当下的市场环境。
当下,人工合成钻石,无论是在外观上还是物理成分化学性能上,与天然钻石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凭借着超高的硬度,人造金刚石的应用小到家装,大到航空航天,基本上都用得到,是工业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但,无论是炒作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大家最关注的点还是,它作为宝石的价值。
毕竟,钻石可是最贵的宝石之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86">02</h1>
起初,钻石只是贵族的装饰物,现存的古老钻石,不是在王冠上就是在权杖上,拥有者不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就是法国的路易十四,到后来的泰坦尼克号上的“海洋之心”已经是古董了。

(《泰坦尼克号》截图)
因为本土并不产,基本上都是靠英国人海外殖民掠夺而来,很多大块钻石都来自印度,与其说它是宝石,不如说它是古老帝国强权的象征。
1869年,在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南非,发现了钻石矿,一时很多欧洲人到南非淘钻,荷兰人De Beer兄弟买了个农场,开始挖矿,后来英国人塞西尔·罗兹(Cecil Rhodes)也来了。
一开始,挖矿有限制,后来限制取消,塞西尔就开始扩张,兼并了不少矿,在1888年,塞西尔买下了De Beer兄弟的农场,沿用其名,成立了De Beers矿业公司,成为了历史最悠久的钻石矿业公司,也就是现在的戴比尔斯。
然后就开启了戴比尔斯的钻石的神话。
首先,戴比尔斯走的是垄断的路子,因为旗下有矿,所以它只卖给自己选中的客户,那么议价能力自然牢牢地把控在自己的手里,而为了更好地操控价格,它每年的钻石产量和库存调配,都是有限的。
那时钻石矿稀缺,那么钻石自然可以稀缺,怎么卖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但是随着世界各地开始出现新的钻石矿,戴比尔斯的地位受到威胁,于是它的手从上游又伸到了下游,后来,就出了它那句全球流传的广告语,“A diamond is forever”,来到了中国的时候,就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好么,钻石开始和爱情和永远挂上钩了。
“爱我?你怎么证明?”,钻戒呗。
于是,这个在近代起源也并不算稀缺的神奇宝石,价格超过了历史悠久的金银,在营销的加持下,成为了最贵的宝石之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88">03</h1>
在珠宝柜台,钻石可能代表的是爱情,但是在钻石的原产地,它可能并不那么美好。
2006年,好莱坞拍了一部电影,本是“小李子”莱昂纳多的冲奥之作,却被众多钻石商抵制,这部电影叫做《血钻》,描绘的是一段90年代在塞拉利昂发生的故事,也可以简单概述为“一块钻石引发的血案”。
在现实世界,塞拉利昂盛产钻石,颗粒大,净度高,而且开采容易,甚至在河床随便挖一下,都能找到钻石。
当财富密码就在眼前,争夺财富就要付出血的代价。
1991年,塞拉利昂发生内战,这是一场非常焦灼的战争,期间反对派“联阵”和政府军互相拉扯,各方势力轮番上台,这背后的动力源,就是钻石矿。
联阵几乎控制了全国的钻石矿,就开始挖掘钻石并出口,各种残忍的手段都上了,钻石带来的财源成为扩充装备和人力的利器;政府军在南非拉来雇佣军,把反对派打跑,而雇佣军看中的也是钻石矿的份额。
这场持续了11年的血腥内战最终在2002年结束,5万人死亡,全国三分之一的人流离失所,这个盛产钻石的国家,没有因为钻石而富裕,反而因钻石而付出了超高的代价。
而同样饱受“血钻”困扰的还有安哥拉、刚果(金),甚至70年代的黎巴嫩内战,都是钻石走私者暗中资助的。
“血钻”终于得到了联合国的关注,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禁止从这些战争国家进口未经合法政府批准的毛坯钻石,以防止钻石用于战争,后来不少国家也开始要求钻石生产国在出口钻石时必须出具产地证明。
后来,这项制度成为了国际制度,被称为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目前金伯利进程有54个成员代表81个国家,覆盖了全球99.8%以上的钻石资源。
《血钻》上映那年,对电影颇有微词的戴比尔斯也出来说话,“片中所述早已是过去的事情”。
但2012年底,世界第12大钻石出产国中非共和国,还是爆发了内战,再次卷入钻石冲突,后来中非“血钻”被金伯利进程所禁。
距今,还不到10年的时间。
04
133年以来,钻石从最贵宝石到“厄运血钻”,到如今,正在逐渐成为智商税。
当初用来缔造神话的一些条件,已经不成立了:
稀缺的神话,早已经被证伪,矿藏并不算少,把控产出只是为了维持价格的手段;
挂钩爱情,但多元的爱情表达方式,已经不再拘泥于钻石;
而且,为营销买单多年的消费者回过味儿来,也开始拥抱人工合成钻石了。
为啥?便宜。
比如中国的人工合成钻石的工艺已经很成熟了,河南已经成为了人工合成钻石的中心,不仅可以做到颗粒大,净度也可以和天然钻石媲美。
而且,在价格方面,人工钻石和天然钻石之间的价差,可不是一点点,人工钻石可以解放钻石爱好者的钱包。
而且,很多鼓吹天然钻石的品牌在吹的增值也站不住脚。
从价格上来看,天然钻石的价格也是在波动中逐渐下滑的,但从市场上来看,别说什么增值了,保值都很难,毕竟,很多钻石买卖就是一锤子买卖,在终端买了,就很难卖掉了。
珠宝行里的钻石是消费品而不是投资品。
所以,这几年,一些中低端的珠宝品牌已经开始拥抱人工钻石了,而作为智商税的始作俑者的戴尔比斯,也在这方面松了口,推出了自己的人工合成钻石品牌,倒是一些所谓的高端品牌还在硬扛。
还能扛多久呢?
走着瞧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