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作细胞》第一季将于大年初二登陆央视的消息备受关注,这部早在2018年上映高达9.2分豆瓣评分的医疗动漫,时隔三年竟被搬上了央视的大荧幕,甚至在今年上映的第二季和衍生剧也都得到了大家的喜爱,看来这部日漫的新奇角度戳中了不少人的点。

难道我们的身体里真的还存在着一个世界?
光听《工作细胞》这个名字,就有了生物科普内味儿,剧情更是像一个人体构造教育片,不过有趣的是,这部动漫用了一个新颖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将人体内的细胞拟人化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身体里似乎还存在着一个世界,身体里的细胞们在这个世界里每天就像我们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时不时也会发生一段段小故事。
这样独特的内容剧情不仅打开了我们的脑洞、拓展了我们的想象力,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自己。你并不是一个人,而是由37兆2千亿个它们组成,你们就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它们就是你的基本单位,而你则是它们的全世界,互相需要彼此,更无法分离,没有它们你将不存在,它们也在为你全勤打工。是不是一想到你的身体里有这么多萌萌的细胞,会更想爱惜自己的身体了呢?
《工作细胞》第一季的剧情内容更侧重于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以这两个系统的工作内容为主延伸到身体内其他系统并展开一系列有趣温暖的故事。剧情整体发展较平缓,并且会以我们平时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举例,比如你摔倒的一次擦伤,在细胞世界就是一场爆炸;或是一次伤风感冒,便会给细胞世界带来史无前例的大灾难;甚至我们打个喷嚏,其实是细胞们将病毒装进火箭中,发射出我们的体内。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剧情与我们的生活环环相扣,将生物知识点用画面形象地表达出来,这往往会在教育功能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让我们沉浸在故事中,慢慢感悟这短短一集里所呈现出来的生物小知识。
相信这也是为什么《工作细胞》如此受欢迎,喜欢这部动漫的朋友们能从侧面感受到许多生物学上知识的科普,更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人体细胞之间的关系以及运作原理,没想到竟在看动漫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层的了解,甚至比上一堂生物课还要管用呢。
因此,具有教育意义的《工作细胞》成功引起了“六公主”的注意。
这不禁让人回顾起早年间还能在央视上看到《一休》等日本动漫的影子,但自从2006年,广电总局发布了限制境外动画的通知后,日本动画就像恐龙一样在央视销声匿迹了,最多也只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过截取的日本动漫片段。
时隔十五年,终于在今年,央视向《工作细胞》打开了怀抱,重新开始接纳日本动漫,使其突破次元壁,这似乎也是一个文化融合的过程。
不仅文化接纳度的胸怀更宽广,受众范围也是如此。从《工作细胞》的剧情内容中能感受到动漫不再是小朋友们的专利,大人们也能从中学到一些新知识,就像“六公主”在官博宣传中也是呼吁大小朋友都来关注《工作细胞》这部动漫,并能从中增强在疫情期间的自我保护意识。
不得不说,这部全龄向的日漫引进得恰逢其时。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经历在疫情带来的水深火热中,在此期间也暴露出很多社会医疗方面的问题,人们对公共卫生的意识不足也引起了重视,而《工作细胞》出现在央视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众的防疫意识,尤其是其漫画以与抗争新冠病毒为最终篇完结更是极其应景。
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国家政策在越来越趋向年轻化,开始利用引入年轻一代喜欢的动漫,来了解年轻人的世界,这也是用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与我们交流。毕竟时代在变化,国家政策也要随着时代进步成长,他们也看到了现在的主流力量已经是90后,甚至00后也已经成年,因此我们的想法和呼声也越来越能被国家所重视。
可这一切看起来明明是件好事,却从大家的议论中感受到了人们的担忧大于喜悦。
主要的担忧都是在审核问题上,这可是过年期间小朋友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的动漫呀,熊出没和喜羊羊都能被家长们举报暴力血腥下架,对于举报成瘾的家长们,能够容忍《工作细胞》在央视长久“活”下来吗?
众所周知,动漫同游戏一样都属于亚文化,绝大部分难登大雅之堂,大人们对于动漫的包容度很低,其生存环境并不好。然而《工作细胞》中不乏有暴力血腥的镜头以及敏感画面,如果完全不删减可能无法成功引入央视,但如果进行部分删减这部动漫的剧情可能便不再完整。
因此,《工作细胞》作为登上央视要成为老少皆宜的一部科普教育片,引来了两面性的言论,即使有一波年轻人大呼这部动漫终于被看到了,但是依旧抵不住快进到家长举报这种可能性的发生,这还没到大年初二呢,就已经有大人想要直接就此截胡。
总而言之,《工作细胞》登上央视是个新的转机,这可能会成为日本动漫从此重新引入央视的好开端。尤其是《工作细胞》独特有趣且具有科普教育意义的故事内容,这样的剧情出现在央视的大荧幕上或许是能打开日本动漫真正进入国门的钥匙。所以也希望广大家长们能够理性客观地去看待这部动漫,少在画面呈现上挑问题,而是多关注其内容本身想要传递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