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作細胞》第一季将于大年初二登陸央視的消息備受關注,這部早在2018年上映高達9.2分豆瓣評分的醫療動漫,時隔三年竟被搬上了央視的大熒幕,甚至在今年上映的第二季和衍生劇也都得到了大家的喜愛,看來這部日漫的新奇角度戳中了不少人的點。

難道我們的身體裡真的還存在着一個世界?
光聽《工作細胞》這個名字,就有了生物科普内味兒,劇情更是像一個人體構造教育片,不過有趣的是,這部動漫用了一個新穎的方式呈現出來。通過将人體内的細胞拟人化讓我們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裡似乎還存在着一個世界,身體裡的細胞們在這個世界裡每天就像我們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時不時也會發生一段段小故事。
這樣獨特的内容劇情不僅打開了我們的腦洞、拓展了我們的想象力,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自己。你并不是一個人,而是由37兆2千億個它們組成,你們就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它們就是你的基本機關,而你則是它們的全世界,互相需要彼此,更無法分離,沒有它們你将不存在,它們也在為你全勤打工。是不是一想到你的身體裡有這麼多萌萌的細胞,會更想愛惜自己的身體了呢?
《工作細胞》第一季的劇情内容更側重于循環系統和免疫系統,以這兩個系統的工作内容為主延伸到身體内其他系統并展開一系列有趣溫暖的故事。劇情整體發展較平緩,并且會以我們平時生活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舉例,比如你摔倒的一次擦傷,在細胞世界就是一場爆炸;或是一次傷風感冒,便會給細胞世界帶來史無前例的大災難;甚至我們打個噴嚏,其實是細胞們将病毒裝進火箭中,發射出我們的體内。
通過這樣的方式,将劇情與我們的生活環環相扣,将生物知識點用畫面形象地表達出來,這往往會在教育功能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讓我們沉浸在故事中,慢慢感悟這短短一集裡所呈現出來的生物小知識。
相信這也是為什麼《工作細胞》如此受歡迎,喜歡這部動漫的朋友們能從側面感受到許多生物學上知識的科普,更是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到人體細胞之間的關系以及運作原理,沒想到竟在看動漫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身體有了更深層的了解,甚至比上一堂生物課還要管用呢。
是以,具有教育意義的《工作細胞》成功引起了“六公主”的注意。
這不禁讓人回顧起早年間還能在央視上看到《一休》等日本動漫的影子,但自從2006年,廣電總局釋出了限制境外動畫的通知後,日本動畫就像恐龍一樣在央視銷聲匿迹了,最多也隻在新聞報道中出現過截取的日本動漫片段。
時隔十五年,終于在今年,央視向《工作細胞》打開了懷抱,重新開始接納日本動漫,使其突破次元壁,這似乎也是一個文化融合的過程。
不僅文化接納度的胸懷更寬廣,閱聽人範圍也是如此。從《工作細胞》的劇情内容中能感受到動漫不再是小朋友們的專利,大人們也能從中學到一些新知識,就像“六公主”在官博宣傳中也是呼籲大小朋友都來關注《工作細胞》這部動漫,并能從中增強在疫情期間的自我保護意識。
不得不說,這部全齡向的日漫引進得恰逢其時。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經曆在疫情帶來的水深火熱中,在此期間也暴露出很多社會醫療方面的問題,人們對公共衛生的意識不足也引起了重視,而《工作細胞》出現在央視便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大衆的防疫意識,尤其是其漫畫以與抗争新冠病毒為最終篇完結更是極其應景。
由此我們也能看出,國家政策在越來越趨向年輕化,開始利用引入年輕一代喜歡的動漫,來了解年輕人的世界,這也是用年輕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來與我們交流。畢竟時代在變化,國家政策也要随着時代進步成長,他們也看到了現在的主流力量已經是90後,甚至00後也已經成年,是以我們的想法和呼聲也越來越能被國家所重視。
可這一切看起來明明是件好事,卻從大家的議論中感受到了人們的擔憂大于喜悅。
主要的擔憂都是在稽核問題上,這可是過年期間小朋友要和爸爸媽媽一起看的動漫呀,熊出沒和喜羊羊都能被家長們舉報暴力血腥下架,對于舉報成瘾的家長們,能夠容忍《工作細胞》在央視長久“活”下來嗎?
衆所周知,動漫同遊戲一樣都屬于亞文化,絕大部分難登大雅之堂,大人們對于動漫的包容度很低,其生存環境并不好。然而《工作細胞》中不乏有暴力血腥的鏡頭以及敏感畫面,如果完全不删減可能無法成功引入央視,但如果進行部分删減這部動漫的劇情可能便不再完整。
是以,《工作細胞》作為登上央視要成為老少皆宜的一部科普教育片,引來了兩面性的言論,即使有一波年輕人大呼這部動漫終于被看到了,但是依舊抵不住快進到家長舉報這種可能性的發生,這還沒到大年初二呢,就已經有大人想要直接就此截胡。
總而言之,《工作細胞》登上央視是個新的轉機,這可能會成為日本動漫從此重新引入央視的好開端。尤其是《工作細胞》獨特有趣且具有科普教育意義的故事内容,這樣的劇情出現在央視的大熒幕上或許是能打開日本動漫真正進入國門的鑰匙。是以也希望廣大家長們能夠理性客觀地去看待這部動漫,少在畫面呈現上挑問題,而是多關注其内容本身想要傳遞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