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三彩名扬四海,却鲜有人知其意外走红的背景,可谓一步登天

作者:M·辰

唐三彩名扬四海,却鲜有人知其意外走红的背景,可谓一步登天

#陶宝篇-19#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世界博物馆陶器瑰宝系列——陶宝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

唐三彩名扬四海,却鲜有人知其意外走红的背景,可谓一步登天

(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唐代)

今天,将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一件国宝级陶器:唐代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上图)

在欣赏这件陶宝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唐三彩?唐三彩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么出名的?

咱们一个个说。(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所有)

唐三彩名扬四海,却鲜有人知其意外走红的背景,可谓一步登天

(唐,三彩七星盘)

什么是唐三彩?

前文说到,世界各地的原始先民都曾或早或晚地学会了陶器制作,但在陶器"进化"为瓷器的道路上,却仅有中国先民发明了瓷器,因为他们找到了瓷器制作的三大密钥:釉+高岭土+高温(1200度以上)。

老外们因为一直没有发现高岭土(瓷土)是制作瓷器的必需条件,因此,尽管他们也能制作釉,但却迟迟做不出瓷器来。

同样,在中国也不是到处都有高岭土。因此,将釉料涂刷在普通泥土所制的陶坯上,其烧出的器物便是"釉陶"。

注意!釉陶的概念中还包括釉料涂刷在高岭土坯胎上所烧制出的产品——"瓷器"。由于这种"瓷器"与后来的成熟瓷器在质量上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也被叫做"原始瓷"。原始瓷即釉陶,但釉陶的外延更大。

中国自商周时期发明釉后,就有了釉陶,只不过那时釉的颜色很单调,呈青灰、青色,因此釉陶的颜值相应也很低。

到了东汉时期,陶匠们发明了低温铅釉。其主要呈色剂为铜和铁,在窑炉的氧化气氛中,铜使釉呈现绿色,铁使釉呈现黄褐或棕红色,由此创烧出了绿色、黄褐色等彩釉陶器。

进入唐代后,唐代陶匠又在汉代绿釉、黄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蓝釉等色釉,使釉陶步入了一个更加多彩的世界。

唐三彩,意指唐代陶器釉色较多,艳丽多彩。(三,意指"多")

唐三彩名扬四海,却鲜有人知其意外走红的背景,可谓一步登天

唐三彩意外走红

20世纪初之前,人们从来不知道有"唐三彩"这东西,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1905—1909年修筑陇海铁路期间,在洛阳北邙山发现了一批唐代墓葬。因为墓葬妨碍了修铁路,又因为当时没有任何文保意识和文保法,因此墓葬的命运只有一个:让路。于是,一座座墓葬被挖开。而附近的居民则忙不迭地前来挖宝、捡宝。在捡宝的过程中,人们的眼睛只盯着那些珠宝、金器等,而一些陶俑、陶器却因为碍了寻宝人的事儿而被砸碎或抛向别处。

人们纳闷的是,怎么这些唐代墓葬中竟有这么多碍事儿的陶器(俑),而且还花里胡哨的?

人们顾不上多想,只想着赶紧把值钱的东西先搂到手。于是,更多的陶俑、陶器被砸碎、被抛扔。

(以下图示皆为"唐代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不再复注)

唐三彩名扬四海,却鲜有人知其意外走红的背景,可谓一步登天

因为墓中的陶俑和陶器色彩都非常明丽,于是就有人多想了一下:说不定这东西也能值点钱?

揣着这份不确定的心思,有人将墓中较完整的彩陶器(俑)收集起来并辗转送到了北京琉璃厂(著名古玩市场,起自清朝,为琉璃厂文化一条街的简称)。

因为这些彩陶器(俑)是明器,尽管在琉璃厂面了市,却也是问津者少,人们觉得陪葬器不吉利。

唐三彩名扬四海,却鲜有人知其意外走红的背景,可谓一步登天

命运终于出现了转机。

这一天,中国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先生在琉璃厂里走走看看,无意中看到了一件彩陶马(唐墓明器),他觉得这件陶器很有特点,于是连忙向店家打听详情。听罢介绍,罗先生将这件"彩陶"买回了家。

经过仔细研究后,罗先生在自己的文章里介绍了这种唐代彩釉陶器。这可不得了了,因为有了大家的加持,唐代彩釉陶立刻身价倍增,不仅中国古玩爱好者纷纷收藏,连国外买家也频频出手以重金购之。

唐代彩色釉陶自此名扬四海。(说明自身条件虽重要,但遇到贵人更重要)

唐三彩名扬四海,却鲜有人知其意外走红的背景,可谓一步登天

"唐三彩"由来

按常理说,这些唐代的带釉的彩色陶器(俑)学名应该叫"唐代彩色釉陶XX器",但这是后话。刚开始作为一个新"物种"时,没人知道它是个啥东东,专家们也查不到它是个啥东东。然而,坊间对它的称谓倒是很贴切,并且已经叫了开来:

唐三彩。多形象啊!

之后,这种唐代的彩色釉陶器就被约定俗称为"唐三彩"了。

唐三彩名扬四海,却鲜有人知其意外走红的背景,可谓一步登天

陶宝简介:

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公元723年,唐代;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廉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器中,驼身施黄色釉,身躯健壮,立于长方形台座上;其颈部深色驼毛披散,昂头嘶鸣;驼背上置一方台,下垫圆形垫子,绿色边绘菱形纹;台上铺一长方形绿边毯,内圈为黄色连珠纹,中间为白、绿、黄、褐相间的条纹。台上坐有四人,正在演奏乐器,一人弹琵琶,一人吹觱篥,两人击鼓;中有一人站立,手舞足蹈。除击鼓者和吹觱篥者外,其余三人均深目高鼻,络腮胡须,应为西域胡人,余下两人为汉人。此俑题材新颖,形制高大,造型独具匠心,为后世研究唐代音乐、舞蹈提供了形象而准确的资料,故定为一级品国宝文物。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头条号"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谢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