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电影《灰猎犬号》背后的历史

二战时,欧洲盟国为了持续发挥战斗力,美国和加拿大两国需要持续运送人员物资,大西洋是唯一的出路。盟军采取的战略是派遣一支由军舰和飞机护航的商船舰队横渡大西洋。然而,作为一个紧密结合的单位移动大约四十艘商船并非易事,更难避免被狡猾的德国人发现。大西洋的中心超出了盟军空军的掩护。这一地区被称为“黑暗海沟”,也是最易遭到敌军攻击的区域。另一方面,德国为了切断盟军的补给线,德国人采用U型潜艇的狼群战术。他们潜入大西洋攻击盟军舰队。

影片讲述在汤姆·汉克斯的指挥下穿越险恶的北大西洋,同时还要对付德国的U型潜艇狼群,并成功护送商船的故事。

二战电影《灰猎犬号》背后的历史

电影《灰猎犬号》的剧本改编自Follies所著的二战海战小说《牧羊人》。这部原创小说的作者声称是一部非虚拟小说,小说灵感来自真实事件。而且,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资料相当扎实,尤其是对主人公作战指挥的深入描写大量细节,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本书都被当作一本美国海军学院的教科书,下面就来谈谈吧。

1939年9月欧洲战争爆发后,德国和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大西洋控制权之战随即展开。当时,大西洋收集了世界四分之三的航运。它对被称为海上殖民帝国的英国至关重要。它是英国进口战略物资、工业原料和粮食的“生命线”,占英国粮食和战略物资的80%以上。依靠海外进口,平均每天有2500艘船舶在海上航行。

二战电影《灰猎犬号》背后的历史

战争刚开始时,德国海军只有3艘袖珍战列舰和57艘潜艇,而且只有2艘袖珍战列舰和23艘潜艇可以随时前往大西洋执行任务。但仅仅依靠如此薄弱的力量,1939年9月3日,也就是英国正式对德宣战的第一天,邓尼茨派遣的“U-30”潜艇首战成功,击沉英国游轮“雅典娜”号,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战和反潜战的序幕。

二战电影《灰猎犬号》背后的历史

由于其实力无法与英国水面舰艇正面竞争,德国试图通过攻击大西洋航运来迫使英国投降。因此,大西洋海战以对海上交通线的进攻和反击为主,成为其主要形式和特点。二战中,德国海军上将邓尼茨因改变了潜艇单独作战的战术,将多艘潜艇编成小队,像狼一样轮流对抗敌军舰船和运输工具,因此被称为“狼头”。狼群战术是集中弱小的力量来联合摧毁大型舰队。在行动中,会派遣一艘或几艘船只在海上进行侦察。只要一艘潜艇发现敌军舰艇,它就会发出信号通知距离较近的所有潜艇,并在夜间对敌人发动奇袭。通常的做法是,当发现目标时,每艘船都会穿过对方护航舰队的缺口或侧翼,避开其火力打击屏障,接近目标。白天,舰船在各个方向占据有利的攻击位置,并隐藏在水下。到了晚上,它们突然浮出水面,同时攻击目标。 “狼群战术”由此得名。

在远离英国和美国的北大西洋海域,船队要携带物资穿越大西洋。途中,最易遭到攻击的地方是大西洋中心,区域超出空军护航范围。影片中描述的情况也是如此,因为盟军在1942年没有部署护航航母,所以在没有反潜机保护的情况下,航线上确实存在一定距离。但1943年盟军部署护航航母后,战损下降明显,可见反潜机是潜艇的天然克星。

二战电影《灰猎犬号》背后的历史

弗莱彻级驱逐舰是于一九四零年研制的美国驱逐舰,该驱逐舰舰长十一万四千点七十六米,舰宽十二点零四米,吃水五点五米。动力系统可提供6万马力的动力,最高航速三十七节,标准排水量二千一百吨,满载排水量三千零五十吨。影片中灰猎犬号安装的雷达和声纳对德国潜艇的发现和定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战电影《灰猎犬号》背后的历史

“弗莱彻”级号驱逐舰是第一艘安装了雷达的驱逐舰。每艘舰艇都配备了完整的服役雷达系统,包括空中搜索雷达和海上搜索雷达。 “弗莱彻”级装备的对空搜索雷达以SC-1型为主,最大对空探测距离为一百二十公里。盟军舰艇的声纳主要用于潜艇攻击而不是潜艇搜索。对于盟军在大西洋的主要运输舰队来说,使用声纳搜索潜艇基本上没有意义,因为舰艇航行时舰艇的噪音太大,而当时声纳技术并不好,射程也不远。行动是有限的,所以它是无效的。寻找潜艇。盟军对抗U艇的主要手段是使用远程巡逻。利用目视、雷达和巡逻机搜索手段,搜索在水面航行或浮潜的潜艇,发现后进行攻击。驱逐舰和护卫舰的主要作用是护航运输舰,在潜艇攻击时拦截它们,减少舰队损失,尽可能摧毁攻击潜艇。当然,它们在无线电探测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狼群战术需要频繁使用无线电与其他潜艇进行通信,通知目标位置,然后等待其他潜艇来发动蜂群攻击。这个无线电通信过程是可以被检测和拦截的。一旦护航舰在近距离发现频繁的无线电通信,就可以确认U艇已经发现自己,可以主动搜索或呼叫飞机搜索。

影片中,第二艘U型艇在与灰狗欺骗诱饵的对抗中使用了当时的新事物,电影中称为“投丸器”,这是一枚直径十五厘米的诱饵弹,内含氢化锂,弹簧被射出后释放。氢化锂遇到海水时会释放大量气泡,气泡可持续二十五分钟,严重干扰声纳探测。这种诱饵的喷射器确实被称为抛丸器。

影片中,最受专业影评人诟病的,也是军迷们谈论最多的。它完全还原了美国海军的日常运作,比如汤姆汉克斯扮演的船长。指挥,这在以往的海战影片中是很少出现的,其实这就是海军战术的基础。从声纳报告到战情中心的雷达探测,指挥链在海战中反复传递。如果信息不能很好地传输,它可能会面临灾难。随着使者的复述和相关人员的反复确认,为影片增添了不少张力,也让影片充满了真实感。

二战电影《灰猎犬号》背后的历史

大西洋海战历时五年零八个月。英国和美国共投资了三千艘军舰和八千架飞机;确保盟国船舶完成三十万艘船横渡大西洋。德国共投资了三十七艘水面战舰和一千一百六十艘潜艇。盟国和中立国共损失船只二千八百四十艘,总重二千一百万吨,六万海员遇难,其中百分之六十八点一被潜艇击沉;飞机沉没百分之十三点四,水面舰艇沉没 百分之七点二,水面舰艇沉没百分之六点五。德国损失了七百八十艘潜艇,损失了三万名水手,占投入战斗的一千一百六十艘潜艇的百分之六十七点二。

二战电影《灰猎犬号》背后的历史

可能喜欢二战历史的朋友,在回顾德国的各种战略和行动时,会强调如果德国的潜艇战是在英德战争的前四十二年,潜艇已经足够了说真的有可能把英国人闷死,不过我觉得德国和美国的爆发力速度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偷袭和猎杀永远是一场比拼一英尺高,一英尺高。可见,在德国最辉煌战绩的四十二年里,盟军并没有因为巨额亏损而退缩。而且我认为,在战争的中后期,不仅是因为技术武器的发展具有优势,还因为德军在战争初期失去了许多优秀的潜艇官兵。非常高级的武器需要非常高素质的人员。我个人认为是仅次于飞行员的培训。然而,德国的人口和爆发速度远远落后于消费速度。

二战期间发生在大西洋的海战虽然没有太平洋战争那么出名,但其强度和意义不亚于二战中的任何一场海战。时间跨度之长,损失之大,也是二战之最。然而,通过这场战役,表明一场海上战争的胜负,是交战双方军事、经济、政治、外交等力量反复较量的结果。海上断交、维持战争在现代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