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電影《灰獵犬号》背後的曆史

二戰時,歐洲盟國為了持續發揮戰鬥力,美國和加拿大兩國需要持續運送人員物資,大西洋是唯一的出路。盟軍采取的戰略是派遣一支由軍艦和飛機護航的商船艦隊橫渡大西洋。然而,作為一個緊密結合的機關移動大約四十艘商船并非易事,更難避免被狡猾的德國人發現。大西洋的中心超出了盟軍空軍的掩護。這一地區被稱為“黑暗海溝”,也是最易遭到敵軍攻擊的區域。另一方面,德國為了切斷盟軍的補給線,德國人采用U型潛艇的狼群戰術。他們潛入大西洋攻擊盟軍艦隊。

影片講述在湯姆·漢克斯的指揮下穿越險惡的北大西洋,同時還要對付德國的U型潛艇狼群,并成功護送商船的故事。

二戰電影《灰獵犬号》背後的曆史

電影《灰獵犬号》的劇本改編自Follies所著的二戰海戰小說《牧羊人》。這部原創小說的作者聲稱是一部非虛拟小說,小說靈感來自真實事件。而且,作者查閱了大量的曆史資料,資料相當紮實,尤其是對主人公作戰指揮的深入描寫大量細節,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内,這本書都被當作一本美國海軍學院的教科書,下面就來談談吧。

1939年9月歐洲戰争爆發後,德國和英國和法國之間的大西洋控制權之戰随即展開。當時,大西洋收集了世界四分之三的航運。它對被稱為海上殖民帝國的英國至關重要。它是英國進口戰略物資、工業原料和糧食的“生命線”,占英國糧食和戰略物資的80%以上。依靠海外進口,平均每天有2500艘船舶在海上航行。

二戰電影《灰獵犬号》背後的曆史

戰争剛開始時,德國海軍隻有3艘袖珍戰列艦和57艘潛艇,而且隻有2艘袖珍戰列艦和23艘潛艇可以随時前往大西洋執行任務。但僅僅依靠如此薄弱的力量,1939年9月3日,也就是英國正式對德宣戰的第一天,鄧尼茨派遣的“U-30”潛艇首戰成功,擊沉英國遊輪“雅典娜”号,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潛艇戰和反潛戰的序幕。

二戰電影《灰獵犬号》背後的曆史

由于其實力無法與英國水面艦艇正面競争,德國試圖通過攻擊大西洋航運來迫使英國投降。是以,大西洋海戰以對海上交通線的進攻和反擊為主,成為其主要形式和特點。二戰中,德國海軍上将鄧尼茨因改變了潛艇單獨作戰的戰術,将多艘潛艇編成小隊,像狼一樣輪流對抗敵軍艦船和運輸工具,是以被稱為“狼頭”。狼群戰術是集中弱小的力量來聯合摧毀大型艦隊。在行動中,會派遣一艘或幾艘船隻在海上進行偵察。隻要一艘潛艇發現敵軍艦艇,它就會發出信号通知距離較近的所有潛艇,并在夜間對敵人發動奇襲。通常的做法是,當發現目标時,每艘船都會穿過對方護航艦隊的缺口或側翼,避開其火力打擊屏障,接近目标。白天,艦船在各個方向占據有利的攻擊位置,并隐藏在水下。到了晚上,它們突然浮出水面,同時攻擊目标。 “狼群戰術”由此得名。

在遠離英國和美國的北大西洋海域,船隊要攜帶物資穿越大西洋。途中,最易遭到攻擊的地方是大西洋中心,區域超出空軍護航範圍。影片中描述的情況也是如此,因為盟軍在1942年沒有部署護航航母,是以在沒有反潛機保護的情況下,航線上确實存在一定距離。但1943年盟軍部署護航航母後,戰損下降明顯,可見反潛機是潛艇的天然克星。

二戰電影《灰獵犬号》背後的曆史

弗萊徹級驅逐艦是于一九四零年研制的美國驅逐艦,該驅逐艦艦長十一萬四千點七十六米,艦寬十二點零四米,吃水五點五米。動力系統可提供6萬馬力的動力,最高航速三十七節,标準排水量二千一百噸,滿載排水量三千零五十噸。影片中灰獵犬号安裝的雷達和聲納對德國潛艇的發現和定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戰電影《灰獵犬号》背後的曆史

“弗萊徹”級号驅逐艦是第一艘安裝了雷達的驅逐艦。每艘艦艇都配備了完整的服役雷達系統,包括空中搜尋雷達和海上搜尋雷達。 “弗萊徹”級裝備的對空搜尋雷達以SC-1型為主,最大對空探測距離為一百二十公裡。盟軍艦艇的聲納主要用于潛艇攻擊而不是潛艇搜尋。對于盟軍在大西洋的主要運輸艦隊來說,使用聲納搜尋潛艇基本上沒有意義,因為艦艇航行時艦艇的噪音太大,而當時聲納技術并不好,射程也不遠。行動是有限的,是以它是無效的。尋找潛艇。盟軍對抗U艇的主要手段是使用遠端巡邏。利用目視、雷達和巡邏機搜尋手段,搜尋在水面航行或浮潛的潛艇,發現後進行攻擊。驅逐艦和護衛艦的主要作用是護航運輸艦,在潛艇攻擊時攔截它們,減少艦隊損失,盡可能摧毀攻擊潛艇。當然,它們在無線電探測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狼群戰術需要頻繁使用無線電與其他潛艇進行通信,通知目标位置,然後等待其他潛艇來發動蜂群攻擊。這個無線電通信過程是可以被檢測和攔截的。一旦護航艦在近距離發現頻繁的無線電通信,就可以确認U艇已經發現自己,可以主動搜尋或呼叫飛機搜尋。

影片中,第二艘U型艇在與灰狗欺騙誘餌的對抗中使用了當時的新事物,電影中稱為“投丸器”,這是一枚直徑十五厘米的誘餌彈,内含氫化锂,彈簧被射出後釋放。氫化锂遇到海水時會釋放大量氣泡,氣泡可持續二十五分鐘,嚴重幹擾聲納探測。這種誘餌的噴射器确實被稱為抛丸器。

影片中,最受專業影評人诟病的,也是軍迷們談論最多的。它完全還原了美國海軍的日常運作,比如湯姆漢克斯扮演的船長。指揮,這在以往的海戰影片中是很少出現的,其實這就是海軍戰術的基礎。從聲納報告到戰情中心的雷達探測,指揮鍊在海戰中反複傳遞。如果資訊不能很好地傳輸,它可能會面臨災難。随着使者的複述和相關人員的反複确認,為影片增添了不少張力,也讓影片充滿了真實感。

二戰電影《灰獵犬号》背後的曆史

大西洋海戰曆時五年零八個月。英國和美國共投資了三千艘軍艦和八千架飛機;確定盟國船舶完成三十萬艘船橫渡大西洋。德國共投資了三十七艘水面戰艦和一千一百六十艘潛艇。盟國和中立國共損失船隻二千八百四十艘,總重二千一百萬噸,六萬海員遇難,其中百分之六十八點一被潛艇擊沉;飛機沉沒百分之十三點四,水面艦艇沉沒 百分之七點二,水面艦艇沉沒百分之六點五。德國損失了七百八十艘潛艇,損失了三萬名水手,占投入戰鬥的一千一百六十艘潛艇的百分之六十七點二。

二戰電影《灰獵犬号》背後的曆史

可能喜歡二戰曆史的朋友,在回顧德國的各種戰略和行動時,會強調如果德國的潛艇戰是在英德戰争的前四十二年,潛艇已經足夠了說真的有可能把英國人悶死,不過我覺得德國和美國的爆發力速度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偷襲和獵殺永遠是一場比拼一英尺高,一英尺高。可見,在德國最輝煌戰績的四十二年裡,盟軍并沒有因為巨額虧損而退縮。而且我認為,在戰争的中後期,不僅是因為技術武器的發展具有優勢,還因為德軍在戰争初期失去了許多優秀的潛艇官兵。非常進階的武器需要非常高素質的人員。我個人認為是僅次于飛行員的教育訓練。然而,德國的人口和爆發速度遠遠落後于消費速度。

二戰期間發生在大西洋的海戰雖然沒有太平洋戰争那麼出名,但其強度和意義不亞于二戰中的任何一場海戰。時間跨度之長,損失之大,也是二戰之最。然而,通過這場戰役,表明一場海上戰争的勝負,是交戰雙方軍事、經濟、政治、外交等力量反複較量的結果。海上斷交、維持戰争在現代戰争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