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昨天的故事系列《喜鹊登枝》

作者:聊斋夜语
昨天的故事系列《喜鹊登枝》

这一天,大强、大河几个漫无目的地从门前公路,拐到高粱地,再拐到茄子地。地里的茄子秧杆都没有了。在干叶子底下踢出来两个刚刚掉了花蕾的冻茄苞子,就像两个手指肚儿那么大。又走到西瓜地。地上有縷縷枯藤,几株干黄的蔓梗,一片稀疏的荒草。

小强突然惊奇地说:“你们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几只喜鹊在荒草中间散步,有一口没一口地啄着什么。

大河立即来了精神,说:“奶奶说了,有飞鸟的地方,就有吃食儿”。

孩子们奔过去,喜鹊无可奈何,飞起来;但仍然在低空盘旋,恋恋不舍地落在地边的柳枝上,“嘎嘎,嘎嘎”地鸣叫。

小杰说道:“奶奶说,喜鹊登枝叫,喜讯要来到”。

小莺眼光锐利,第一个看见,一片干枯的西瓜壳边,竟然是几粒成熟的西瓜子。她兴奋地说:“西瓜仔。西瓜仔”!

昨天的故事系列《喜鹊登枝》

大家一粒一粒地拣起来,数了数:“九十一粒”大河说。

大家来了精神,大强说:“这是夏天人们随手扔的烂瓜,瓜烂籽不烂”。

小杰说:“我们就在有荒草的地方重点踅摸,看着干的西瓜瓢”。

大强说:“慢点走,仔细看,烂瓜,一风干,就贴在了地皮上,和土的颜色差不多”。

小莺折来几个粗蒿杆:“看着要是像,就扒拉扒拉”。

几个人排成了一路横队,到了南头,往北折。到了北头,向南拐,略有收获。

扫荡到最后的地头,小强、小莺、小琴一屁股坐在了那里。

大河说:“我眼睛冒花,两腿发颤,走不回去了”。

大强说:“我有办法”。双手划拉来一些干草,点着火。

昨天的故事系列《喜鹊登枝》

小杰数了七十粒西瓜籽,放在火边。大强用蒿杆扒拉着烧烤,一会,散发出来瓜籽香,大强给每个人分了十粒。说道:”烧的略略有点焦,为的是瓤和皮都能嚼碎”

几个人慢慢品尝。都有了点精神。小杰又开始十个十个地分,每个人分了三次十个。

数到最后,大强、小杰俩人各少了二个。大强说:“我俩是哥哥姐姐,多少无所谓”。

小杰说:“天快黑了,坐一会就回家吧,明天去找黄瓜籽和香瓜籽,行吗?”

大强说:“明天得来,过两天就叫乌鸦喜鹊拣去啦”。

小唱说:“那么小的香瓜籽籽,冻手,想拣也拣不起来”。

大河说:“我拿个小簸簱,黄瓜籽虽然小,用簸簱一簸,就出来了”。

大强站起来,伸出双手,说:“小伙伴儿,伸出手来”。把他们一个个拉起来,一行人慢慢向家挪去。家,一想到家,肚子更是感到空荡。

上级在翡翠湾召开了一个‘代食品加工现场会’。

食品可以代替,就像天与地可以倒转。人和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虽隔着一线天,都可以不吃粮食了,也可算是修成了正果。再也不必忙着播种五谷,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功莫大焉,无疑于人类可以冬眠。不过家家都踊跃参加,不论是‘代’还是‘替’,肚子需要的是填充。

昨天的故事系列《喜鹊登枝》

‘专家’进行现场演示:

食堂里的大铁锅上云雾蒸腾,灶下的木拌子燃烧得炉火熊熊。玉米芯、玉米皮,粉碎的玉米秸秆,放进食堂的大铁锅,加满水,加进火碱,盖严锅盖,添火猛烧。一个小时后,打开锅,真神奇,玉米芯等已经分解成了黄红的碎块。捞进另一个铁锅烘干。再放到餐厅正中的石碾上碾压,就是碎粉了。

专家不无自豪地宣布:“这面粉可以美其名曰‘多能量纤维面’,能做很多种面食。因此又叫代食品”。

大食堂重新开灶红火,人们又轮流排班忙活起来。虽然这东西的口感苦涩,倒是滑溜好咽。嘴对于味道,早就不挑剔了。

一贯唱反调的石秀才,依然在唱。他自己也发明了“多能量纤维面”的加工方法。并且领着邻居们实践。他把玉米芯,玉米皮儿,玉米秸秆粉碎,放进锅里烘干炒至微微黄焦,再碾磨成粉状。

昨天的故事系列《喜鹊登枝》

汪叔叔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不按专家的方法做?你这烘干太费时间,碾压也费劲。”

他偷偷告诉大家:“火碱能强烈地腐蚀肠胃,直到出窟窿穿孔。并且有机物基本完全分解了,营养所剩寥寥无几。还不如直接咀嚼点草根。或者把这些玉米芯,玉米皮儿,玉米秸秆反复烘干碾压,取得它们的粉碎物,来做食物。”

草根冻藏在地下,是个空头支票。能不能把肠胃腐蚀融化出来窟窿,谁也没有看见,但是,先吃为快的人都逐渐隐隐感到了肠胃的不适,谁也不敢再吃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