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进 军 江 南 (下)

作者:张秀明

进 军 江 南 (下)

张秀明

七、进 军 广 东

在我人民解放军接连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杭州、太原、西安等重要城市后,退集华南和西南的国民党残余部队约七十万人。蒋介石企图以白崇禧集团及粵系军队余汉谋部组织所谓“湘粤联防”,阻我向两广进军;以胡宗南集团扼守秦岭,防我由陕入川。并准备于上述计划失败后,白崇禧退入广西,胡宗南退入四川,以云、贵为后方,组织所谓“西南防线”。

为粉碎敌人阴谋,中央军委、毛主席指示各野战军继续进军,歼灭国民党一切残余力量。确定“对白崇禧及西南各敌,均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的方针。”二野的主要任务是,准备协同三野对付可能出现的美国军事干涉;待青岛、福州等沿海城市解放,美国出兵可能性减少时,即在一、四野协同下,向西南各省进军,解放川、黔、康、滇、藏各省。四野首长决定,以四兵团与十五兵团两个军,由陈赓指挥,经赣州南进,占领广州。然后十五兵团留粤,经营广东全省,四兵团深入广西作为寻歼白崇禧之南路军。

敌广州行署主任兼广东省省长余汉谋受国民党国防部“巩固粤北,确保广州”的命令后,纠集原广东及从江西、福建逃入广东之方夭、胡琏等残部共十四万人在广东境内组织防御。

我军决心分三路进军。四兵团为右路军,以十三军、十五军和十四军一个师首先夺取曲江,然后向广州发展进攻。以十四军主力沿北江西岸取捷径直插三水,断粤敌西逃道路。十五兵团为左路军,先奔袭翁源之敌,然后主力沿粤汉路东侧向广州攻击前进,以一部兵力出增城,断广九路防敌东逃。两广纵队和林平纵队为南路军,在我开始进攻曲江、翁源时,向南急进,插断广州、潮安、汕头间敌之联系,并适时进至广州、虎门间地区,构成对广州南面的包围。广州战役开始的时间,与衡(阳)宝(庆)战役同时开始。

8月底军侦察连扩编为侦察营。9月上旬,我带军师侦察分队组成侦察支队,带电台一部进至上酋、崇义地区,对城口、小梅关、仁化、曲江展开战前侦察。一是查明翻越大庾岭的每条道路通行情况,二是查明粤北曲江地区敌人的兵力部署和设防情况。这次随我同去的还有三个师的侦察科长:三十七师王尚勇、三十八师王效武、三十九师杨世春。按照军首长指示,全军组成这个支队由我全权负责,各师科长只负责对各师侦察分队的领导指挥。我们单独在赣南、粤北间的大庾岭活动了一个多月,没有遭受任何损失,顺利地完成了所领受任务,大家相处得也很团结。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消息传来,全军振奋,决心迅速解放广州,向伟大的新中国献礼。

我军原计划10月8日对曲江达成合围,敌慑于我军威力于6日弃曲江南逃,我兵团各军长驱急进,迫近广州。十三军除留一部兵力控制曲江重镇外,主力兼程南下。在这次南下中,根据杜处长提议,军侦察营沿北江乘船南进,我和杜处长两人随侦察营先行。又提议我俩坐小船南进,说小船速度快,目标小,我也同意。10月11日,我、杜夫和他的警卫员三人坐了一条打渔的小船,顺江南下。开始走得确实快,但到了下午就慢下来,这是单人双桨的小船,人累了就划不动了。天黑到了飞来峡的北口,划船人没来过,我们也不知道,只叫船往开阔的方向划,一会划到东岸,回头又划到西岸,就是不敢往南面的峡口划。我们一船四人,就这样折腾了近两个小时,搞得我们精疲力尽。最后我说把小船划到江中,任其漂流好了。这样做还算灵验。大约半小时,小船被冲进一个峡谷,两岸陡峭,江中有一大船抛锚,差点把我们小船撞翻。大概到了子时,侦察营的一艘大船到了,我们才上了大船。杜处长深有感触地说:我是再也不坐这小船了。我们坐大船12日中午到清远,等侦察营各连到齐,于当日下午到芦包墟登岸。

10月14日,广州为我兄弟部队解放,我军在三水地区集结待命。24日,三十八师抵阳江,歼五十军残部一千余人。29日,三十九师在罗定歼敌二十三军二一三师大部,生俘一千五百余人。11月2日,三十八师解放茂名县。11月5日,军指进至茂名。至此广东战役结束。

进 军 江 南 (下)

八、广 西 作 战

衡宝战役的胜利,使白崇禧退踞广西;广东战役的胜利,使白崇禧的右侧背完全暴露,从而创造了全歼白崇禧集团的有利形势。逃回广西的白崇禧还保持有五个兵团,十二个军、三十个师共十五万人,加上从广东逃入广西博白地区之十三兵团及一〇九军残部约三万人,总兵力共为十八万人。白崇禧企图勾结云贵川国民党残部组织“西南联防”,依靠其经营二十余年的广西老巢,凭借有利地形,负隅顽抗,争取美援,继续挣扎。同时也准备遭我强大攻击时,流窜国外,等待时机,卷土重来。我军参加广西战役的部队共九个军,三十个师,四十万人,意图是将白崇禧集团全歼于广西境内。

11月7日,广西战役开始,十三军位于茂名、廉江地区,10日兵团主力及四十三军开始向信宜开进。西路军袭占通道、靖县,敌十七兵团南逃,我军乘胜追击。白崇禧西逃云、贵无望,又感右侧后受我威胁极大,企图利用我正面进攻尚未开始,西、南两路部队相距尚远的时机,调集主力部队发动“南线攻势”,妄图控制广西西南濒海地区,打开逃往雷州半岛和国外道路,取得局部主动,以挽救其覆没的命运。十三军遂以三十九师位于大角林、羊角林之线,三十七师位于光坡岭、中洞圩之线,三十八师位于林尘圩、桐树林之线,军直位于廉江,各师在指定地区构筑工事,堵敌南逃。

11月25日,我北路军攻占桂林、阳朔、梧州;西路军占领河池,向百色前进,另一部占领柳州,向宾阳急进。敌三兵团、十兵团已分别在玉林、博白、北流、容县、岭溪地区展开。敌三兵团以一二六军向廉江进攻,以四十八军向合江圩进攻,以七军向茂名进攻。十一兵团以五十八军向信宜西北之桥头铺、金钢圩进攻,以一二五军于岭溪向东佯动。与此同时,粵敌十三兵团残部由博白向廉江方向进攻,一〇九军由雷州半岛向北运动,配合白崇禧的行动。26日十三军除留三十九师和军侦察营在廉江以北组织防御,阻击敌人外,军主力进至化县以北组织防御,军直也由廉江东返化县石湾圩。

27日9时,敌以其一二六军、四十八军一部,在飞机掩护下,连续向我军阵地发动猛攻。我军部队顽强阻击,给敌以重大杀伤。同时粤敌沈发藻十三兵团之残部两个师兵力,向廉江西北塘蓬我军侦察营发动多次攻击,均被我击退。28日,我兵团出敌不意,全线出击,彻底粉碎敌人南线攻势。29日,我军三十九师和军侦察营进占公馆,歼敌一二六军一部。三十七师进至青平地区,三十八师(欠一一二团)进至那ト以南地区,一一二团由化县沿公路向廉江开进,军直早晨从石湾圩出发,预计当晚在廉江宿营。周军长因身体不适,要在石湾圩休息治疗,拟于下午乘吉普车到达廉江。当我军主力全力西追时,敌一〇九军残部和二十三军三二一师共六千余人,乘隙侵占了廉江县城。这之后,发生了两件很值得记载的故事。

九、灵 感 有 验

29日14时,军直由石湾圩走小路进到廉江城以东的那良村大休息,做饭、架电台与各师联系,准备16时出发到廉江宿营。我当时不饿、不渴、不累,坐立不安,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做,可又不知要做什么。侦察营不在,科里就我和朱科长两人。按当时掌握的情况,廉江城并无敌人,但灵感促使我想先去廉江城看看。于是我向朱尤林提议,我要先去廉江。朱对我的提议也未加考虑就同意了。我带了一个广东籍战士当翻译,就往城里去了。大约是15时30分,我二人走到廉江的东关外,看到廉江大街上无人行走,经验告诉我情况可疑,不能冒然进城,便上到东关北侧的小山上向廉江城观察。我细致地搜索着每条街巷,每个院落,最后才发现廉江城已被敌人约一个师占领。这个情况军里不知,我须设法急报。看来军直今天是不能在廉江宿营了。我在小山上向城南、城西、城北观察,又发现敌四个纵队,每个纵队有一个多营,在城北平原向东急进,先头已超过我所在位置,方向是朝着军直大休息的那良村,企图袭击军直。军直危在旦夕!我拔腿就往回跑,跑到沙岭正遇通信营一个架线班提前架通电话,正煮饭,我接通电话向杜处长报告:“敌人分四路袭击军直,赶快转移!”杜处长还想再问详情,因敌人已进村,尖兵超过我,我说:“敌人就在院外,我冲出去再报!”我带上翻译和两个电话兵冲出村外,超过敌人先头,叫电话兵在我后边二百米处去把电话沟通,我带翻译迟滞敌人。我带的这个小老广,没见过如此危险情况,吓得全身发抖,枪也打不准,我只好把他的步枪拿来,瞄准敌人纵队先头,连打三枪,发发命中,三发子弹击中五个敌人。敌人不敢顺路急进了,就地展开准备进攻。我趁这个时间跑到后边和作战处杜处长又通了第二次电话,较明确地报告了敌情:“廉江已被敌占领,另有约四个营分四路袭击军直大休息所在的村庄。我当面是其南面一路现距军部五里,我北边还有三路,因无人阻击现距军直只有三四里路,请快向山口以东转移。我这里只有一支步枪,请快派一个排占领村南高地!”杜处长还想问情况,我说:“敌人上来了,我要阻击敌人!”放下电话就又向敌人射击,第一枪首发命中打倒一个,敌人立即散开,用两梃机枪向我射击,我叫电话兵赶快向后撤,找隐蔽地去沟通电话,我继续对敌人两挺机枪射击,这回可不那么好打了,我打了九发子弹才把两挺机枪打掉,又回跑到电话机处。电话兵说,军直转移,总机已撤,杜处长叫你到山口找他接受任务。我在现地又阻击了几分钟,看到军直已向山口找他接受任务。我在现地又阻击了几分钟,看到军直已向山口东转移,警卫连一个排已占领书房岭阵地,我才回撤。到山口路边见到了廖冠贤副政委,杜处长、邹科长、朱科长也都在那里。杜处长指示:“你带警卫三连守住山口,保障军直安全转移,任务完成后回军。”我们正在说话间,三连一排已从高地撤下,我肝火大发,命令他们回去抵抗,朱尤林主动留下我们一起指挥。前边阵地已丢,只有退守后边的谷部岭。我们占领阵地之后,敌人才向我接近,他们又要跑。我留朱在山顶坐镇,到前沿抓住一挺机枪一个班,进行抵抗,才稳住了阵脚。黄昏三十八师工兵连一排来到,接替了警卫三连任务,我才算放心。这些警卫分队平时约束不严,战时又少锻炼,真格用时,实在不行,严格讲还不如我在团里带一个班的战斗力强。

黄昏后敌人撤回廉江。我回到新安镇军指遇到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把周军长在化县至廉江的公路上截住,并让他即时回到山里指挥所来,绝不能让军长单车进人廉江。为此,军向在公路上开进的一一二团郭志伟团长发报:“廉江被敌占领,你团速上公路设卡,截住周军长吉普车,尽快将军长护送回军指,切切!”除此之外,军还派出几路兵马,上公路去找军长。直到20时,一一二团回电军长已到团,现正在返回军指途中,大家才算放下心来,开始研究歼灭廉江敌人的战斗计划。周军长当夜回到军指,即决定三十九师继续向西追击,调三十七师、三十八师回打廉江。具体部署是:三十七师从廉江西南两方向攻击,三十八师主力从北攻击,一一二团从东南方向攻击。各师按军部署,于30日佛晓打响,经整日激战,全歼粤敌沈发藻兵团残部,俘俞英奇以下六千余人,再次攻占廉江。

进 军 江 南 (下)

十、智 破 密 电

在我军回歼廉江之敌后,军直于12月1日上午进驻廉江。13时,我科技侦组截获一份敌三兵团电台台长和白崇禧电台台长的通话记录。两家频率沟通后,三兵团台长说:“老板不在,账本丢了,怎么办?”白总部台长答:“欠金是要还的!”,三兵团台长说:“明白”,通话结束。我们得到这份暗语记录后,朱科长、邹科长、李挺和我四人,反复思索,不得其解,也只好放下。可是,我对这个简单的明语暗讲的情报,总是放它不下,总觉得那不是生意上的来往,一定暗示着什么。本着好奇好玩的心里,也想把它解开,所以连吃饭也在想着这几句对话。当天20点,我到作战科去开会,研究下一步军的行动。我在图上突然看到钦州,对这个“钦”字发生了极大兴趣,站在图前,反复推敲。“欠金要还”就是一个钦字,“账本丢了”是什么含义,会不会是把密码本丢了呢?对,是把密本丢了,否则他不会用暗语在电台上捉迷藏。那么“老板不在”是什么含义?会不会是张淦出了什么问题?两军对阵,一个兵团司令怎么会不在呢?会不会是被我军击毙或者活捉了,而要活捉他,只有歼其兵团部?对!三兵团部很可能被我友邻歼灭。我的推论到此,这份暗语电报就完全解开了。内容解释为,敌三兵团于12月1日中午被我友邻部队歼灭,兵团司令张淦下落不明,三兵团电台密码丢失,台长跑到属下一个电台,用三兵团电台的频率和呼号与白崇禧总部电台联系,用暗话报告了其兵团司令失踪,密码丢失的情况,请示怎么办?白崇禧总部台长得知后,也用暗语回答:总部要前往钦州去,要他也去钦州(这是一句双关语)。结论是:三兵团部被歼,白崇禧总部要向钦州逃跑!

我及时把破译情况和判断结论报告了作、侦两位科长和杜处长,他们听后觉得情报真实,解释合理,结论正确,是一份重要的情报。杜处长立即去向周军长报告,周军长听了报告后很快来到作战室,又一次听取了我的报告,也认为情报可信,推论合理,立即通知刘政委、陈副军长、廖副政委到作战室开会,布置向钦州追击。并让通信处叫通兵团报话台找兵团首长讲话。当日兵团值班首长是郭天民副司令员,周军长报告:“张淦兵团在博白被歼,白崇禧总部要向钦州逃跑。我意立即向钦州发起追击。”郭副司令员答:“情况有待证实,向钦州追击要慎重对待!”接着陈赓司令员声音在报话台里出现,他说:“周希汉同志,追,快追,要大胆向钦州追!堵死敌人海上逃路!”

我军根据兵团首长指示,于2日向钦州疾进,不顾疲劳,昼夜兼程,日行二百里,3日解放合浦,4日占领北海市,6日夜渡钦江,8日占领龙门港,解放防城县,10日解放东兴镇,彻底封死了敌人海上逃跑道路。尔后回师十万大山,剿歼残敌。

历时四十三天的粤桂边围歼战,我军贯彻了毛主席大迁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发扬了英勇顽强,连续作战,不畏艰苦的优良作风,进行战斗三十次,歼敌二万余人,圆满地完成了作战任务。我在这次战役中,又荣立大功一次。

十一、滇 南 战 役

1949年12月下旬,我军向南宁地区集中,作入滇作战准备。我进军西南其他各路大军,已攻占贵阳、重庆,包围成都。蒋介石的“西南联防”已成泡影。云南地方政府卢汉12月9日宣布起义,蒋介石飞临昆明上空,见势不妙,改飞台湾。但是,云南境内蒋介石的第八军、二十六军约三万余人,不知悔改,继续与人民为敌,破坏云南和平解放,并与西昌残敌勾结,妄图控制康、滇,进行垂死挣扎。蒋介石命令其陆军副总司令汤尧由台飞滇,于12月15日组织两军进犯昆明,于18日发起进攻,企图威逼卢汉,占据昆明,阻我入滇。为保障昆明不遭破坏,维持社会秩序,给敌八军、二十六军以有力打击,军委决定,云南地方党应积极组织工人、学生、市民、农民展开昆明保卫战,协助起义部队坚守昆明。同时令四十师由黔西乘车驰援昆明。22日,敌十九兵团何绍周残部、李弥之三师及总部宪兵团,被我四十九师歼灭于曲靖沾益地区。进攻昆明之敌,见势不妙,向滇南撤退,企图经蒙自逃往国外或台湾。基于上述情况,刘邓首长决定,四兵团提前入滇,歼灭敌八军、二十六军于云南境内。

12月下旬,敌二十六军退集蒙自、个旧地区,八军退集开远、建水地区,并编成第八兵团,汤尧兼兵团司令,在美国空军援助下,开始向海南、台湾空运家属和重要物资。我兵团采取先兜后歼,大胆迂回的作战方针,先断敌陆、空退路,后分割围歼的战术,全歼该敌于滇南。具体部署是:以归我兵团指挥之三十八军一一四师、一五一师,由百色、田东地区出发,在滇桂黔边纵一支队配合下,经富宁、文山、马关,直插河口、金平中越边境线,断敌逃往越南的退路。以十三军三十七师(欠一一一团)、三十八师(一一二团)由南宁出发,经果德、百色、富宁、砚山直出蒙自,夺占蒙自机场,断敌空中逃路。“边纵”云南各支队,应积极展开对敌活动,破坏道路,疲惫敌军,配合主力作战。关于滇南战役的文件、文章很多,我在这里只写几个片断,作为参战的经历和体会。

下令轻装。12月底,我军参战部队在南宁地区抓紧时间进行了战前组织准备。这次准备的最大特点是轻装,当时考虑到云南是热带山岳丛林地区,具有山高林密、人烟稀少、道路难行这个自然特点,下令部队进行轻装,按军轻装规定,团重火器少带,师重火器不带。这样一轻,人员减掉五分之一,马减掉五分之四,表面看来火力是减弱了,但提高了行进速度。

兼程急进。1950年元月1日,我军参战部队从南宁地区出发,步行到果德换乘汽车到百色,由百色又徒步进入山区。全体指战员为了不使敌人逃跑,不怕困难,不顾疲劳,穿林过谷,翻山越岭,昼夜兼程,日行百里,曾有数日每天急行军一百六十余里。我军用十四天时间,前进了九百多公里,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军队、速度就是战斗力”的名言。当然,我军沿途所经地区,多属“边纵”根据地,群众热情迎军,筹粮集草,修桥补路,组织运输,照顾备至,不但减少了部队行军困难,而且鼓舞了部队,封锁了消息,保守了秘密,使我军能出敌不意出现在敌前,赢得了战役的主动权。

夺占机场。元月11日,三十八军之一一四师、一五一师已进到河口、南溪地区,切断了敌人向越南逃跑的道路。13日,三十七师已到砚山阿猛地区。敌人预计我军一周之后才可到达,所以疏于戒备,只在鸣就派出一个团向东警戒,也未发现我军已到。为夺占机场,当时部队有两个行动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先打掉鸣就前哨团,尔后进攻蒙自,夺占机场;二是主力绕过鸣就,夺占机场,把鸣就留给三十八师部队来打。三十七师周学义师长选择了第二方案,即他带本师两个团,直取蒙自,夺占蒙自机场,断敌空中逃路。军指同意了这一建议。于是,周师长率一〇九团、一一〇团,于14日晨由砚山出发,当日黄昏抵达德厚,乘夜暗从鸣就以北绕过。15日下午到达蒙自东山。经一昼夜多连续强行军二百四十里,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敌人还没有察觉。全师在东山稍事休息,于15时兵分两路向蒙自地区急进,经后洞到达山角七溪河,遇敌一个连。该敌还认为是他们自己友军,待我进村把他们缴械活捉,才知是解放军。我军进到坝区,向蒙自机场急进,在城外围攻占黑龙潭、布衣透、一家寨、倮倮寨时,蒙自的二十六军军部,还认为只是游击队袭扰行动。20时,我军乘势向蒙自机场猛扑,真是神兵天降,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乱作一团,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战至16日凌晨4时,我军占领了蒙自机场和蒙自县城,把敌人的空中退路封死,歼敌一千七百余人,缴获飞机一架,火炮十一门。15日夜,三十八师一一三团攻占鸣就,守敌向开远方向逃窜,我军追至大庄歼敌一部。

我军迅速攻占蒙自,堵死敌人空中逃路,对敌震撼很大,为整个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意义重大。关于这次战斗的功绩,过去往往只说打机场那一个突击营,只宣传营长和几个班,这是不全面,也是不符实际的。这次战斗的功绩应归三十七师这个整体,要说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认为是师长周学义同志。是他主张绕过鸣就直奔蒙自的,是他率队强行军二百四十里突然出现在敌人主力面前,也是他当机立断挥师下山猛扑机场。他指挥上这绕、奔、挥、扑的四着,一气完成,完全符合“兵贵神速”和“出敌不意”原则。扑进机场、攻占蒙自,已属有备打无备,以少打乱,有的甚至是不战而取胜的。

穷追猛打。我军攻占蒙自后,敌陷于慌乱状态,二十六军仓惶向个旧方向逃窜,八兵团部也由开远向建水、元江方向逃跑。我军16日进至蒙自地区的部队只有三个团,军前指决心抓住战机,对逃敌穷追猛打。具体部署是:三十七师留一个营控制蒙自机场,主力向个旧方向追击;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向个旧以南之卡房追击,占领卡房截断个旧之敌南逃退路;三十七师副师长吴效闵带一〇九团(欠一营和二营四连)、一一〇团(欠三营)于16日下午由蒙自出发,走山路取捷径直取个旧,于17日拂晓包围了个旧,随之发起进攻。经两个多小时战斗,全歼守敌二十六军军部、一六一师四八三团及九十三师一部共三千余人。与此同时,周师长带师指和一〇九团一营,乘小火车进抵鸡街,与由开远向南逃之敌一六一师四八一团遭遇。该敌急于攻占车站夺路南逃,与我展开激战,遭我痛击,歼其一部,余敌向西逃窜。17日,军前指决心:以三十七师全力向建水、石屏、元江方向追击敌第八军,一一三团沿红河向南沙、迤萨(现红河)方向追击,截断敌人南逃通道。考虑到这时三十七师除留下看管俘虏的连队后只有四个营的兵力,前指决定:一一〇团三营火速归建,机场警备由军侦察营二连接替,并催促一一四团加速向蒙自开进。派我作为作战部队全权代表,到蒙自车站,通令铁路各站,停止民营,服从军运,将机车和车箱调集蒙自,准备前送部队。

经18、19日两天的追歼、堵击战斗,我参战各部队又在蛮耗、宜得、普雄等地歼敌三千余人,敌八军副军长兼第三师师长见逃跑无望,在安边哨率两个团向我军投降。至20日,三十七师占领石屏,一一三团进至新民(现元阳县)。

抢山夺桥。元月20日,敌二十六军已基本被歼。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兼第八兵团司令汤尧正率其兵团部和第八军主力四十二师、一七〇师、教导师和三师九团约两万人,从宝秀出发,经营盘山向元江逃窜,企图占领元江县,凭借红河天险,继续挣扎。我军三十七师率两个团共二千余人进至石屏,了解到当面地形是:由宝秀向西不远就是八宝树垭口,翻过垭口下到沟底便是小河底小溪,顺河向北走三里开始上山,经三台坡,小哨大哨,直上四十里,便是元江大山顶峰营盘山。由营盘山向西坡下三十里便到红河边,过河就是元江县城。红河水深不能徒涉,船少也不便摆渡,大部队通过必须利用城北十里之红河铁索桥。该桥长三百米、宽二米,铁索为骨,上铺木板,可行骡马,是千里红河上唯一的通道。我一一四团才进至德厚街,最快21日中午才能到达蒙自。蒙自车站已备五列火车,随时可发车。如一一四团中午前后到达,立即登车开出,运行顺利,21日晚才可到石屏。军前指根据以上基本情况,认真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结论是:从敌我兵力对比上看,敌是我十倍之众,敌多我少,但是敌人是败兵,是逃兵,而我军是胜军,是追兵,可追可打。从时间上看,敌虽早我两天逃跑,但他是两万之众的队伍,沿一条马帮山路退走,必行不快;我则是轻装精兵,必可追上,只要敢于选路超前,还可将敌之主力截住。从地形上看,我军追击路上有两个要害之点,必须先敌占领或是强行夺占,那就是元江大山之主峰营盘山和红河元江铁索桥。这两点夺取一点就主动一分,全部夺取就全局活了。从战机上分析看,敌人是沿路西逃,我军早追一分钟,就早有一分战果,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敢以少胜多,立即发起追歼。特别值得提到的,也是领导敢于定下决心的,是三十七师这个部队,是一个历经百战的红军老部队,能担起此项重任。因此,前指首长定下决心:三十七师立即向元江发起追击,抢占营盘山,夺取铁索桥,歼灭敌第八兵团。

元月21日,三十七师开始向敌跟踪追击,在宝秀歼敌后尾一个营,冲过八宝树垭口,涉过小河底,天黑开始爬三台坡。元江大山本就是山高、坡陡、林密、路窄难行,加之当晚阴风细雨,行进十分艰难。到22日凌晨3时,才在小哨追上敌人后尾。敌人由于连日行军,缺吃少喝,倒在路边休息。这里距营盘山还有十里之远,开枪冲过去必把敌惊动,绕过又被大沟阻隔,更是费力费时。一〇九团团长顾永武指示前卫营二营副营长秦三须,利用夜暗,让前卫六连穿上敌军服装,穿插在敌人队形里,往前急行,在拂晓前占领了营盘山制高点,将敌军拦腰截为两段。被截在后面的敌人,听到营盘山上的枪声,顿时大乱,迅速被我歼灭。截在前边的敌教导师主力和三师九团,慌张向元江城逃跑。我一〇九团三营两个连紧追不舍,追至红河东岸,俘敌二千余人。与此同时,二营抢占了营盘山西北的栖霞山腰,并向铁索桥运动。这时铁索桥已被其先逃过桥去的一七〇师炸毁。我一〇九团二营六连占领了桥头高地,阻击企图修桥逃跑的后续部队。22日13时,从新路赶来之敌八军军部,到达营盘山、路通铺,遭我阻击仓惶向铁索桥逃去,遭我军阻击又猬集于二塘、红土坡地区。我一一四团于21日13时到达蒙自,当即乘小火车四列当晚到石屏,立即向西北急进,于23日晚进到甘庄坝。到此,我军对八兵团残部已形成包围。24日拂晓,各部队在三十七师周师长统一指挥下,向敌发起总攻,战至14时,全歼八兵团部第八军,毙敌一千五百余人,俘八兵团司令汤尧、八军军长曹天戈以下六千余人。

穷追到底。为彻底歼灭已逃过红河之一七〇师和教导师残部,不使其流窜国外,军前指令周学义师长率一〇九团一个营、一一〇团一个营;吴效闵副师长率一一四团四个连,对残敌远距离跟踪追击。各部队在追击中贯彻“一追到底,不歼不止”的方针。元月28日,部队由元江出发在元江县之拉萨追上一七〇师后尾,歼敌一个营,余敌西逃。周师长率队西追,翻越哀牢山,渡过李仙江,忍饥受饿,不畏艰苦,不顾疲劳,连续八昼夜穷追猛进,于2月4日在镇沅县之南京街追上逃敌。敌见我军人少,妄图作困兽之斗,连续向我反扑,被击退后,又逃往圈田街,再次被我包围。为争取该敌投降,周师长令一〇九团周峰副团长赴敌营谈判,最后敌师长孙进贤于2月7日率二千七百余人向我军缴械投降。在我军追击过程中,敌一七〇师约八百人由墨江分道南逃,经思茅向中缅边境逃窜。吴效闵副师长率一一四团四个连,经普洱、思茅尾敌南下进入普文,得到当地傣族头人召存信的大力协助经小勐养、橄榄坝,渡澜沧江,走大勐龙,奔南峤(勐遮),于2月19日追上残敌,将其全歼。这次战役历时四十九天,征战三千里,歼敌三万余人,粉碎了敌人外逃企图,使云南彻底解放。

(全文完)

摘自《烽火人生》民族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一版

进 军 江 南 (下)

作者简介:张秀明(1927.9—2011.3)山西晋城泽州人,1938年加入儿童团,1942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战士、班长,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10旅28团司令部收发员、参谋,二野13军司令部侦察科参谋、副科长,数次荣立大功。

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军事学院学员、教员,13军司令部作训处长、副参谋长,北京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研室组长,11军参谋长,昆明军区陆军学校校长,昆明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昆明军区机关整编善后办第一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