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 | 第23周1 《范仲淹全集》中国历史文集丛刊2 《经世大典辑校》(全二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3 《廉吏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4 《日知录集释》中华国学文库5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研究》6 《考古印史》7 《颜真卿书法评价研究》8《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值得关注的重印书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 | 第23周1 《范仲淹全集》中国历史文集丛刊2 《经世大典辑校》(全二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3 《廉吏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4 《日知录集释》中华国学文库5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研究》6 《考古印史》7 《颜真卿书法评价研究》8《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值得关注的重印书

<h1 class="pgc-h-arrow-right">1 《范仲淹全集》中国历史文集丛刊

</h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代明臣范仲淹的作品集,内容丰富,收录全面。

十五篇附录,充分展现范仲淹人生每一个侧面。

研究范仲淹和他的时代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料。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 | 第23周1 《范仲淹全集》中国历史文集丛刊2 《经世大典辑校》(全二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3 《廉吏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4 《日知录集释》中华国学文库5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研究》6 《考古印史》7 《颜真卿书法评价研究》8《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值得关注的重印书

[宋]范仲淹 撰 李勇先、刘琳、王蓉贵 点校

繁体竖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4517-5

198.00元

《范仲淹全集》,内容包括《范文正公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二卷、《尺牍》二卷、《补编》一卷及《续补》二卷。并将范仲淹相关传记、年谱、著作序跋、制敕公文、祠庙记、义庄义田记、学记书院记、亭堂泉记、祭祝赞文、历代评论、纪事、作品本事、遗迹汇录、著作历代叙录及参考书目等,全面搜罗,收入附录。故《范仲淹全集》兼具“范仲淹文集”及“范仲淹人物资料汇编”双重性质,是对范仲淹这一知名历史人物进行研究的重要资料。

本次整理,《文集》部分以北宋本为底本,《别集》《奏议》《尺牍》《补编》部分以康熙四十六年岁寒堂刻本为底本,参校元天历刻本、《四部丛刊初编》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及宣统刻本。《续补》据历代文献资料辑成。

|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 —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庆历三年(1043)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皇祐四年(1052)去世,年六十四。谥号“文正”。他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所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李勇先,四川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历史地理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宋史及学术史研究,已出版《舆地纪胜研究》《宋代添差官制度研究》《舆地广记校注》《舆地纪胜》等专著及校点整理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刘琳,1959年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调校古籍整理研究所任副所长,《全宋文》主编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与历史文献学,旁及四川地方史、西南民族史、沿革地理、道教史等,出版有《华阳国志校注》等。

王蓉贵,1956年出生,山西省离石县人。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文献学、计算机辅助整理古籍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h1 class="pgc-h-arrow-right">2 《经世大典辑校》(全二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h1>

《经世大典》首次系统整理出版;全面收录大典现存佚文,最大限度恢复大典原貌; 辑录来源明晰,编排佚文合理,校勘文字精审,附录资料丰富;研究元史和考校元代史籍最基本的史料。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 | 第23周1 《范仲淹全集》中国历史文集丛刊2 《经世大典辑校》(全二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3 《廉吏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4 《日知录集释》中华国学文库5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研究》6 《考古印史》7 《颜真卿书法评价研究》8《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值得关注的重印书

[元]赵世延、虞集等 撰 周少川、魏训田、谢辉 辑校

特32开 精装

978-7-101-14464-2

168.00元

《经世大典》是元代文宗时期修纂的大型政书。大典八百八十卷,为君事四篇、臣事六篇,十篇之下又分一百二十八类以上,分类记载了元朝自漠北兴起至文宗朝的帝王谱系、诏训,以及职官、礼乐、经济、军事、法律、匠作等典章制度,尤其是总结了元朝立国以来典制的更替演变,是元代典制之集大成者,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明初修《元史》,多取材于大典。明后期大典失传,清中叶以后才逐渐为学者重视,出现了一些辑佚和研究成果,然至今仍未有一部较全面的辑本。《经世大典辑校》一书在前人辑佚、研究的基础上,更为全面地收录大典现存佚文,最大限度地恢复大典原貌,为学界提供一部便于利用的重要史籍。

本书为《经世大典》的首次系统全面整理(辑佚、点校)。本书辑校的思路清晰明确:以史源学的原则收辑散见于各种古籍的《经世大典》佚文,尽可能恢复佚书原貌,充分体现辑本的还原性和可信度。本书辑佚以《元文类》所存佚文、《永乐大典》残本所存佚文、文廷式辑本、其他史籍文集所引佚文为先后顺序,依次辑入大典框架;佚文有重出者,择善而存,删去重复;又以清人多种辑本为校勘。并收入《进经世大典表》、《经世大典地理图》。辑校本在各类目之下,附有“考校记”,记述佚文出处,考证有关类目的设置和佚文的归属,以及文字取舍的原因,交代异文校勘的情况。文后附录有关记述、考证《经世大典》的诗词、题识、跋语,列《〈永乐大典〉残本所存〈经世大典〉佚文表》等。

| 整理者简介:

周少川,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中国史学史。已出版《古籍目录学》《中华典籍与传统文化》《藏书与文化》《元代史学思想研究》《中国出版通史·魏晋南北朝卷》《文献传承与史学研究》等专著。

魏训田,德州学院历史与社会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史文献学。已出版《中国近代文献典籍散佚史略》《德州碑刻文献选注》等著作,发表《元代政书〈经世大典〉的史料来源》《元代政书〈经世大典〉之体例探析》等论文。

谢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学术史、海外汉籍。整理出版《郭氏易解》等,编有《明清之际西学汉籍读本》,参与编纂《欧洲藏汉籍目录丛编》《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等。

<h1 class="pgc-h-arrow-right">3 《廉吏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h1>

领导干部修身养性、开展廉政建设之上选读本;

史料来自正史,多选取能凸显本人性格特征的细节,生动不枯燥;每则小传篇幅都不长,放置于书桌、案头,随手翻阅,毫无压力。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 | 第23周1 《范仲淹全集》中国历史文集丛刊2 《经世大典辑校》(全二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3 《廉吏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4 《日知录集释》中华国学文库5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研究》6 《考古印史》7 《颜真卿书法评价研究》8《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值得关注的重印书

张仲裁 译注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4492-5

58.00元

宋代费枢从历代史籍中辑录出上自春秋、下迄唐末共112位为官清正、有功于社稷、施仁政于百姓者的事迹,合编为《廉吏传》一书。明朝黄汝亨在费枢的基础上,增补了五代以前人物133人,续编宋、元两个朝代计64人。主要记述他们是如何砥砺操守,如何执政为民的。

黄汝亨将这些历史人物评定出上、中、下三等。他还在每位廉吏事迹的末尾加上自己的简短评语。以几个字、至多数十字,点出人物为何值得效仿或何处显得偏狭不足为法。

编撰者费枢为宋朝成都人,其人履历无考。大概在宋高宗绍兴年间曾出任过归州知州。续编者黄汝亨,明朝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曾任进贤知县、南京工部主事、礼部郎中等职,后称病归隐,以著述自乐。

<h1 class="pgc-h-arrow-right">4 《日知录集释》中华国学文库</h1>

荟萃集成多个《日知录》整理本研究成果,后出转精;全新点校,详细注释,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雅俗共赏;对版式重加设计,再现古本又层次清晰;附录资料丰富,羽翼经典,益彩增辉。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 | 第23周1 《范仲淹全集》中国历史文集丛刊2 《经世大典辑校》(全二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3 《廉吏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4 《日知录集释》中华国学文库5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研究》6 《考古印史》7 《颜真卿书法评价研究》8《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值得关注的重印书

[清]顾炎武 撰 [清]黄汝成 集释 栾保群 校点

978-7-101-14426-0

《日知录》是顾炎武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顾氏把写这部书比作“采铜于山”,历时三十余年始成。顾炎武本人对此书极为看重,自言“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二卷,凡经义、吏治、财赋、史地、艺文等,皆探其原委,考正得失,论据精详,文理通达,是一部名山绝业之作。道光年间,黄汝成以遂初堂三十二卷本为底本,参以阎、沈、钱、杨四家校本,并收录道光前九十余家学者对《日知录》的研究成果,成《日知录集释》一书,是关于《日知录》的一部集大成的著作。

此次整理以西溪草庐道光十八年剜改本《日知录集释》为底本,参校以陈垣《日知录校注》和张京华《日知录校释》等,不仅在校勘、标点上做到后出转精,而且酌加一些注释,在大量勾勒引文出处之外着重于对事典的提示,形成一个更便于学者研读的新版本。该书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巨大,确如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的评价:“先生非一世之人,此书非一世之书。”

| 作者及整理者简介:

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明亡后决意不仕,力倡经世致用之学,奠定了整个清代的学风基础,开朴学一脉先河。

黄汝成(1799—1837),字庸玉,号潜夫,江苏嘉定(今上海)人,廪贡生。对顾炎武《日知录》一书深有钻研,综顾氏同时暨后贤著撰,广为搜择,融贯条系,成《集释》32卷,《刊误》4卷。

栾保群,原河北人民出版社编审,知名学者,著有《中国神怪大辞典》《山海经详注》《扪虱谈鬼录》《中国古代的谣言与谶语》等著作,点校整理有《困学纪闻》《陔余丛考》《陶庵梦忆》《古今谭概》《智囊全集》等古籍。

<h1 class="pgc-h-arrow-right">5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研究》</h1>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文书最新研究成果;

抢先揭开敦煌吐鲁番文书“最后宝藏”的神秘面纱。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 | 第23周1 《范仲淹全集》中国历史文集丛刊2 《经世大典辑校》(全二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3 《廉吏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4 《日知录集释》中华国学文库5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研究》6 《考古印史》7 《颜真卿书法评价研究》8《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值得关注的重印书

孟宪实 王振芬 主编

16开 平装

978-7-101-14520-5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是目前所知国内新疆出土文献中唯一尚未全面整理公布的大宗收藏,被称为敦煌吐鲁番文书“最后的宝藏”,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2015年,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的全面整理工作正式展开。几年来,研究团队精诚团结,分工合作,整理与研究同步进行,成果不断。本书是这些成果的集结,共收录36篇文章,内容涵盖传世四部典籍、佛经、道经、民间文书等,使我们对这批珍贵文献、对中古时期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有更全方位的认识。

<h1 class="pgc-h-arrow-right">6 《考古印史》</h1>

在考古学的显微镜下,

全面介绍古代印章知识和发展历史。

收录685个图例,也是学习篆刻的入门读本。

《篆刻学》《印学史》《古玺印概论》后又一力作。

双色印刷,函套精装,版式舒朗。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 | 第23周1 《范仲淹全集》中国历史文集丛刊2 《经世大典辑校》(全二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3 《廉吏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4 《日知录集释》中华国学文库5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研究》6 《考古印史》7 《颜真卿书法评价研究》8《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值得关注的重印书

周晓陆 著

繁体横排

小16开 函套精装

978-7-101-12983-0

玺印的制作与使用,是中国社会无处不在的文化现象,寥寥数字,携带者种种的历史痕迹。宋代至清代,金石学长足发展,尤其是近代考古学兴起以后,古玺印成为考古学、古文字学的重要门类,同时也为认识中国古代印章提供了“显微镜”,为研究古玺印开启了新的大门。

《考古印史》从考古学分析切入,对古代玺印的基本分类、材质、制法、印面、用法及其鉴定、辨伪等作了全面的阐述介绍,并对古玺印从商代至清末的考古学分期及其演变发展,作了系统梳理,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同时对古玺印的鉴定与辨伪,以及篆刻的学习,具有实用性的指导。

本书展示了685个图例,绝大部分为原大尺寸,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印章,以及典型的印面布局、印钮的形制、封泥、印陶等,均为收录。双色印刷,函套精装,版式舒朗。

周晓陆,1953年生,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长期在北京、西安、南京等地从事考古学、文物学、汉字学、博物馆学、艺术史学的教学与研究。代表作有《汉字艺术》《步天歌研究》《元押》《秦封泥集》《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中国消失的文字》《考古印史》《古陶文明博物馆藏甲骨文》《古陶文明博物馆藏战国封泥》等,在《考古》《文物》《史前研究》《农业考古》《南京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学术成果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国家古籍整理二等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等。

<h1 class="pgc-h-arrow-right">7 《颜真卿书法评价研究》</h1>

书如其人,人如其书;评书即是评人,人品亦是书品。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 | 第23周1 《范仲淹全集》中国历史文集丛刊2 《经世大典辑校》(全二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3 《廉吏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4 《日知录集释》中华国学文库5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研究》6 《考古印史》7 《颜真卿书法评价研究》8《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值得关注的重印书

杜浩 著

978-7-101-14413-0

79.00元

在颜真卿研究中,对其书法的批评,无疑是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围绕这些史料,细心搜寻相关的各种问题,其中有大家熟知的问题,也有他人未曾提出过的问题,都能于其中引出新的认识,如人品与书品的关系、评价中的核心概念、某些内容的文化史分析(篆籀气)、题跋与理论中论说的区别等,都是此书的重要贡献。同时,本书辑录颜真卿法书碑帖重要题跋近二百条,大致可见后世历代书家及鉴藏家对颜真卿其人其书的评价大貌。

杜浩,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师从邱振中先生,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副研究馆员。

<h1 class="pgc-h-arrow-right">8《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h1>

当汽笛响起,“巨龙”呼啸而过,技术、经济、就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缺乏管理,铁轨如何作纽带?本书助您了解晚清、民国时期铁车皮内外的故事。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 | 第23周1 《范仲淹全集》中国历史文集丛刊2 《经世大典辑校》(全二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3 《廉吏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4 《日知录集释》中华国学文库5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研究》6 《考古印史》7 《颜真卿书法评价研究》8《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值得关注的重印书

张瑞德 著

978-7-101-14397-3

48.00元

本书分为五章,由政治环境入手,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探讨1876年至1937年间铁路事业的组织运作、人事管理等相关问题。此次出版作者增撰《穿越界限——中国铁路史研究的现状及展望》一文。

张瑞德,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曾任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兼副所长、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所、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客员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特聘研究员(2018—2019),现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主要著作包括专书:《平汉铁路与华北的经济发展(1905—1937)》、《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的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抗战时期的国军人事》、《无声的要角:蒋介石的侍从室与战时中国》、《抗日战争与战时体例》(合著)及论文集《山河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军队战力》、《近代中国的个人、社会与国家》(出版中)。

9 《中国古典学(第一卷)》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 | 第23周1 《范仲淹全集》中国历史文集丛刊2 《经世大典辑校》(全二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3 《廉吏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4 《日知录集释》中华国学文库5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研究》6 《考古印史》7 《颜真卿书法评价研究》8《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值得关注的重印书

杜晓勤 主编

978-7-101-14370-6

98.00元

“中国古典学”强调由古典语文切入,以文本考察为核心,其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古典语文学,对中国古代人文经典著作中的文字、音韵、训诂、语法、格律等各方面展开基础训练和系统研究;二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包括对中国古代人文经典著作进行版本、目录、校勘、辨伪等方面的研究;三是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主要是对古典文学经典作品进行艺术分析与思想阐释。《中国古典学》即着眼于以上三方面,旨在弘扬古典人文精神,推动中国古典学的发展。本书为《中国古典学》第一卷,主题为“观念与方法”。

<h1 class="pgc-h-arrow-right">值得关注的重印书</h1>

1 《唐代中层文官》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 | 第23周1 《范仲淹全集》中国历史文集丛刊2 《经世大典辑校》(全二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3 《廉吏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4 《日知录集释》中华国学文库5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研究》6 《考古印史》7 《颜真卿书法评价研究》8《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值得关注的重印书

赖瑞和 著

978-7-101-07962-3

唐代士人在仕宦中途,会出任哪一些中层的官职?这些官职在整个唐代官僚体系中占有怎样的位置?唐代士人做官,又有哪些大规律?他们经常出任的官职,可不可以“预测”?有没有一个模式可寻?这些重要问题,过去几乎无人研究,为唐史研究上的一大空白,而这正是《唐代中层文官》拟填补的。

《唐代中层文官》是《唐代基层文官》的续篇,分章详论了唐代士人在中年经常出任的几种官职,包括京官七种——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拾遗、补阙、员外郎、郎中,县官一种——县令,州府官一种——司录、录事参军,以及幕府官一种——判官。

过去的职官研究,不是偏向京官或州县官,就是忽略了幕府官,都让人无法看清唐代士人任官的典型模式。《唐代中层文官》把这三大职官系统结合起来考察,涵盖面最宽广,而且也留意唐前后期的差别。

作者文笔生动,叙事简洁明快,以正史、墓志、唐代诗文等多元材料,叙写了唐代士人做官的种种有趣细节,避免一般制度史论著的枯涩,力求把读者带进唐代官场的动态世界。

2 《资治通鉴》(精装典藏本)(全三十册)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 | 第23周1 《范仲淹全集》中国历史文集丛刊2 《经世大典辑校》(全二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3 《廉吏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4 《日知录集释》中华国学文库5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研究》6 《考古印史》7 《颜真卿书法评价研究》8《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值得关注的重印书

[宋]司马光 编著 [元]胡三省 音注

16开 精装

9787101094800

2800.00元

中华书局《资治通鉴》,附有司马光《通鉴考异》和元朝胡三省的注释,是1956年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示下,由顾颉刚、齐思和、聂崇岐、容肇祖等著名历史学者点校而成。五十多年来,不断重印,为学术界最权威最通行的整理定本。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