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田代姜齐百年之谋:九鼎震,七雄出,天下乱!

田代姜齐百年之谋:九鼎震,七雄出,天下乱!

文:李屹博(读史专栏作者)

落魄贵族流亡齐国,揭开家族百年代齐之路

齐国田氏的祖先本为陈国落魄太子陈完,为了躲避陈国内乱他逃奔到齐国,被齐桓公封为齐国的上卿。因为他的采邑在田,所以就以“田”作为了自己的姓氏,自此世世代代侍奉齐国君主。

01、田氏奠基人一:田乞

到了陈完六世孙田乞时,田氏开始逐渐接近齐国的权力核心。

田乞政治智慧十分高超,向百姓征收赋税时用小斗收进,但是赐给百姓粮食时却用大斗,暗中向百姓事施以恩德,因此齐国百姓十分爱戴田氏。

当齐国大臣晏子劝齐景公千万要提防田乞这种做法时,齐景公却对田乞的这种做法不管不问,放任田氏一族势力逐渐壮大。

“(田乞)其收赋税於民以小斗受之,其禀予民以大斗,行阴德於民,而景公弗禁。由此田氏得齐众心,宗族益疆,民思田氏。晏子数谏景公,景公弗听。”《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面对田氏势力的快速扩张,而君主却如此昏庸纵容,晏子哀叹道:“齐国之政卒归于田氏矣。”

田代姜齐百年之谋:九鼎震,七雄出,天下乱!

景公死后,齐国大臣国惠子和高昭子拥立公子荼登基为齐国君主,引发田乞的不满。

相较于公子荼,田乞更愿意拥立和自己关系好的公子阳生为君主,但是由于当时双方实力的差距,田乞也不得不屈服于当时的政局。

田乞一边向国惠子和高昭子表忠心,一边暗中联系齐国贵族中的反对派密谋发动政变。

当年夏天,田乞联合鲍牧及诸大夫发动政变,率领甲士攻打公宫。高昭子听到消息,与国惠子驱车率军救援齐侯,与诸大夫在庄街遭遇,进行巷战。

当双方打得不分伯仲之际,田乞从前收买齐国人心的手段起了作用,以前深受田乞恩惠的百姓一边倒的支持田乞,最终高昭子兵败被杀,国惠子则逃到了莒国避难。

紧接着,田乞派人将流亡鲁国的公子阳生迎回齐国,并以奸诈之术逼迫鲍牧同意拥立阳生为齐国君主,是为齐悼公。

从此以后,齐国大权开始逐渐落入田氏手中。“齐悼公既立,田乞为相,专齐政。”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02、田氏奠基人二:田常

虽然鲍牧对齐悼公有拥立之功,但是他与悼公的关系并不是很好。齐悼四年,吴国和鲁国发兵进攻齐国南部,借此机会,鲍牧杀掉悼公后投奔到了吴国。

悼公死后,田乞的儿子田常与齐国贵族共同拥立悼公之子壬登基,是为齐简公。田常与监止为左右相。

为了大权独揽,田常总想找个机会除掉监止,但是由于监止得宠于简公,田常无从下手,于是田常又重新仿效他父亲田乞的做法,小斗进大斗放,继续施恩与齐国百姓。

一天早朝,齐国大夫御鞅劝谏齐简公让他提防田常的做法,可是像他爷爷一样,齐简公同样也是不管不问。“田、监不可并也,君则其焉。君弗听。”

田代姜齐百年之谋:九鼎震,七雄出,天下乱!

唐朝著名大诗人杜牧在《过秦论》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用这句话来评价齐简公一点也不为过。

不久之后,监止想通过拉拢田氏一族的旁支田豹来打击田常,许诺事成后拥立田豹为田氏的首领。田豹拒绝了他的怂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田常。

田常先下手为强,率先发动政变杀掉了齐简公和监止,立齐简公之弟公子骜为新的国君,从此以后“齐国之政皆归田常”。

姜氏公族不愿坐以待毙,趁田氏家族内乱,公孙会举兵反叛

田氏崛起的速度如泰山压顶般迅速,但这并不代表田氏可以肆无忌惮地篡夺姜齐政权,他们既要顾忌当时中原诸国对自己合法性的怀疑,同时还有解决国内姜姓公族和支持他们的其他贵族的反叛势力。

田代姜齐百年之谋:九鼎震,七雄出,天下乱!

以周天子为首的中原各国诸侯并不认可田氏篡齐的合法性,即使田氏获得了齐国国内的所有政治、经济、军事特权,他们仍然要面对来自中原各诸侯国因为自己弑君篡位而进行兴兵讨伐的巨大威胁。

因此,当田常杀掉齐简公后,“恐诸侯共诛己,乃尽归鲁、卫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

即使田常如此态度,仍然不能完全消除中原诸国特别是周王室对其弑主篡权的愤怒。

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虽然所谓的宗法等级制度早已被常年战乱践踏在地,但各国当权者是肯定不能容忍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因此,齐国田氏欺凌本国君主,行僭越之事很难在各国之间取得同情。

他们都害怕同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对田氏篡齐的纵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自己想以下犯上的臣下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

田常将齐国国政彻底抓在自己手上后不久,为了削弱齐国各地的反叛势力,他毫不知耻地向齐平公说:“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

简单通俗点来说,他的意思就是你齐平公安心地当你的太平君主,什么也不要管,至于杀人这事我来就行了,你千万不要干预我,否则你懂得。

田代姜齐百年之谋:九鼎震,七雄出,天下乱!

了却后顾之忧后,田常就开始向各地反对派下手了。他不但将所有姜氏公族和效忠于姜氏的贵族全部杀掉,然后还将他们的封地全部收回,以彻底断绝他们反抗的根基和实力,将齐国的内政大权全都牢牢地握在自己一个人的手里。

“田常于是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疆者,而割齐自安平以东至琅琊,自为封邑。封邑大于平公之所食。”

铲除了国内异己之后,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取得更广泛的支持,田常不仅将田氏子弟逐一安排在全国各个要害部门,还大封子弟,加强自己家族对全国各地的直接控制。

“田襄子相齐宣公,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与三晋通使,以尽有齐国。”

田代姜齐百年之谋:九鼎震,七雄出,天下乱!

好景不长,公元前405年,在齐国权臣田悼子去世后不久,田氏家族便迅速分裂为两派。一派是以田悼子之弟田和为首,另一派则是以齐国大夫公孙孙(田孙)为首。

两派为了争夺齐国的统治大权,相互之间明争暗斗,田氏一族很快便陷入了巨大的内乱之中。

很快,属于田和一方的田布发动了政变,杀死了另一派首领公孙孙。

公孙孙被杀后,齐国姜姓公室成员公孙会在廪丘发动叛乱,并且宣布加入赵国。“晋烈公十一年,田悼子卒。田布杀其大夫公孙孙,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

公孙会之乱由此爆发!

公孙会向外求援,三晋发兵大败田氏

自晋阳之战势力最强大的智伯被韩、赵、魏三家联手共同击败后,此后这三家不仅逐渐把持着晋国的内外军政大权,甚至还把晋国公室的土地给全部瓜分殆尽,只留下绛与曲沃两地供晋国公室祭祀先祖之用。

田代姜齐百年之谋:九鼎震,七雄出,天下乱!

田氏掌握齐国大权后,为了稳固自己在国内的统治地位,不断对外用兵,随意插手各诸侯国的事务,在当时中原诸国中树敌不少,特别是与晋国的关系更是急转直下。

“范、中行氏反晋。晋攻之急,范、中行请粟於齐。田乞欲为乱,树党欲诸侯。”

廪丘地处齐、晋、卫等国交汇处,这一地方地处河东,四方通衢,地理位置十分险要,为历代兵家所必争之地,廪丘周围诸国都对这一地方垂涎三尺。

所以,当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正是晋国赵氏求之不得的事情。赵氏取得这个战略要地后,不仅可以增加自己在晋国政治斗争的筹码,还可以借此教训一下不知好歹的齐国田氏,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之?

田代姜齐百年之谋:九鼎震,七雄出,天下乱!

廪丘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齐国必然不肯将它白白送给晋国赵氏。

果然,在公孙会发动叛乱后不久,田布便率领三万大军远征廪丘。

虽然此时的韩、赵、魏三家正因为争夺晋国最后的大权而闹得不可开交,但是他们仍然同属于一个国家,所以当齐国大军前来征讨廪丘时,三家便尽弃前嫌,同仇敌忾,火速派兵支援廪丘公孙会,最终在廪丘之战中大败齐军,齐国三万大军全军覆没。

廪丘之战及其惨烈,战争结束后,获胜的联军甚至将齐国将士尸首摆成了两座京观以炫耀自己的胜利。

“齐攻廪丘,赵使孔青将死士而救之,与齐人战,大败之。齐将死。得车二千,得尸三万以为二京。”《吕氏春秋》

受奉王命,三晋再伐齐

春秋战国时期,即使周王室的权威在列国争霸期间逐渐衰败,各国仍然需要借着周王这个华而不实的傀儡名号来为自己的争霸战争披上一个合法的外衣。

即使各国都已礼崩乐坏,但是在表面上各诸侯国还是遵守着所谓的宗法分封制原则,谁都不敢明面上成为第一个捅破这层窗户纸的人。

田代姜齐百年之谋:九鼎震,七雄出,天下乱!

在这种情况下,田氏弑主篡齐则算是彻底地撕破了周王的脸皮,把周王室的权威摁在了地上摩擦摩擦再摩擦。

廪丘之战第二年,即公元前404年,晋国韩、赵、魏三家就以周王之命为由率军征伐齐国。

这次战役延续了廪丘之战的结果,在三家联军压倒性的胜利面前,齐国军队一败涂地。“烈公十二年,王命韩景子、赵烈侯、翟员伐齐,如长城。”

从三家联军受王命伐齐来看,当时的田氏弑君篡国的行为是遭到各诸侯国普遍反对的,而且国内的百姓也并不支持田氏如此急躁露骨的行为,否则也不至于在联军面前齐国军队丝毫无抵抗之力,兵败如山倒。

奉王命出征的韩、赵、魏三家在此战后为自己得到周王室的认可,晋升诸侯之位挣足了政治资本,为以后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田代姜齐百年之谋:九鼎震,七雄出,天下乱!

九鼎震,七雄出,天下乱!

在三晋联军面前,齐国军队丝毫无抵抗之力,万般无奈之下,齐相田和只能求和以换得三晋退兵。

可能田和做梦都不会想到,为了一个公孙会,不仅使齐国国力大损,更会将整个中国带入一个更加混乱的战国时期。

在三晋伐齐的第二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国。“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

见三晋位列诸侯,田和心里又不平衡了,不久便以齐康公“淫于酒妇人,不听政”为由,将他废黜迁到一个海上小岛自生自灭,自己正式代姜立国。

虽然田和正式立国,但是在近二十年的时间内,仍然没有得到周王室的承认。

田代姜齐百年之谋:九鼎震,七雄出,天下乱!

公元前389年,在韩、赵、魏三国君主位列诸侯之位二十余年后,在魏文侯的请求下,周王室才终于正式承认了“田氏代齐”的合法性。田氏一族也由此跻身诸侯之列。

“齐田和会魏文侯、楚人、卫人于浊泽,求为诸侯。魏文侯为之请于王及诸侯,王许之。”《资治通鉴卷·周纪》

自此以后,天下七雄并列,中国正式进入战国争斗之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