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不会说的那些事儿,齐庄王竟死于一场“正义”的谋杀

作者:擦根火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各国战争最为频繁的一个阶段,也是争夺国君之位斗争最残酷的一个阶段,在说齐庄公和齐景公之前,让我们先捋捋人物关系。

竞争对象:齐庄公(同父异母哥哥)VS齐景公(同父异母弟弟)

人物1:大夫崔抒

人物2:弘章

人物3:晏子

历史不会说的那些事儿,齐庄王竟死于一场“正义”的谋杀

故事情节:

齐庄公他爹很喜欢聪明伶俐的齐景公,就对他最信任的大夫崔抒说:“等我死后要把王位传给小景。”

崔抒:“大王正春秋鼎盛,这事还早着哩!”

这次谈话后来传到了齐庄公的耳朵里,感到很不爽。

结果庄公他爹说完这话没多久就挂了,太突然了,还没来得及宣布小景继位呢,小庄同志毕竟年长,成功上位为王。

庄王他爹估计这会儿有点死不瞑目,在去地府的路上一个劲地大骂崔抒。

小庄上位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天天琢磨着怎么把小景和他妈弄死。小景和小景的妈妈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真不知道哪一会儿就挂了。

历史不会说的那些事儿,齐庄王竟死于一场“正义”的谋杀

这时候崔抒说道:“这事也赖我,我给你们出个主意吧!”

“快说快说”

“你们主动给庄公说,你们两个愿意到偏远的地方去,图个清静,永远不再过问王宫里的事情。”

一阵耳语之后,小景妈依计而行,齐庄公听了果然很高兴,正找不到借口收拾你们里,于是就把他们两个流放到了很远的地方。

风潇潇兮人孤单,世炎凉兮无人送别,只有崔抒远远地望着他们母子二人的背影,挥挥手说了句,“常联系啊!”

历史不会说的那些事儿,齐庄王竟死于一场“正义”的谋杀

崔抒一直没有忘记庄公父亲的话,一直想着把小庄弄死让小景当国君。功夫不负有心人呢,崔大人终于买通了负责庄公饮食起居的一个宫女,在庄公的茶水里下了毒,庄公就这样挂了。

小景当上了国君。毕竟庄公的旧部还在啊,到处宣传景公不仁不义,买凶杀人。

景公也是个实在人,这种谣言让他十分苦恼,整天借酒浇愁,喝的是酩酊大醉。

有一次,景公一连喝了七天七夜,胆汁都快吐出来了。大臣们也不知道怎么劝他才好,一个个唉声叹气。

这个时候站出来一个人,这不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大才子弘章嘛。

历史不会说的那些事儿,齐庄王竟死于一场“正义”的谋杀

弘章挽了挽袖子,唉呀呀,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来到齐景公面前。一闻这味,这得捂住鼻子说话啊。

“大王,大王,能听见我说话不?已经七天七夜了,吃点糕点不,吃点水果不?”

“滚一边去,你谁呀?”

弘章一听,看来太温柔了不行。于是高声喝道:“大王照你这样喝下去,非亡国不可啊!大王一定要戒酒啊!”

这一招还真管用,景公睁开了双眼,估计感觉自己也有点失态,再说这么多天也没人过来和自己说说心里话,这一会儿看弘章,怎么就这么可爱呢。

“噢,原来是弘章大人啊,寡人要是不戒酒呢?”

“寡人要是不戒酒,就请赐弘章一死吧!”

景公瞟了弘章一眼,这架势是要死谏啊,“来,先扶寡人起来!”

“我等大王的消息!”弘章撂下一句话转身走了,这多牛啊,这是要死谏啊。

齐景公就这么被弘章将了一军,左右为难。自己也不想戒酒,又不想因为这件事让弘章去死。

此时晏子出使外国出来了,向齐景公汇报工作,见景公精神状态不好,就问景公怎么了。

历史不会说的那些事儿,齐庄王竟死于一场“正义”的谋杀

景公叹了口气说:“弘章劝寡人戒酒,寡人要是听了他的话把酒戒了,这就是受制于臣,如果不戒,弘章又一心求死,这么优秀的人才又太可惜了,真是叫寡人左右为难啊!”

晏子听了半天没说话。

齐景公有点沉不住气了,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

晏子:“听大王这么一说,我替弘章感到万幸!”

齐景公感到很奇怪,追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如果弘章遇到的不是大王您,弘章有几个脑袋也早就搬家了呀!而他给大王出这样的难题,实在是没有道理,大王应该怎么做,还用得着别人说吗?”晏子说完,就告辞了。齐景公手下的大臣咋都这样啊,说明齐景公确实是个好同志。

历史不会说的那些事儿,齐庄王竟死于一场“正义”的谋杀

齐景公越想晏子的话越深刻,进行了深深的自省,一个不能从善如流的国君不是一个好家长,当天晚上,齐景公亲自给弘章写了一封信,检讨自己的错误,表示为了齐国的繁荣昌盛,自己一定要把酒戒了。

弘章收到齐景公的信,感动得稀里哗啦的,感觉自己劝谏也太过于直,不如晏子会做工作,后来他主动向晏子学习,认真辅佐景公,景公也把酒戒了,以桓公为榜样,励精图治,成就了一段君臣关系的佳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