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朝王叔文变法:一盘大棋下成一盘死棋

历史大都是严肃的,可有时候也开个玩笑。唐朝德宗皇帝之后,历史攒足了劲、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 data-track="77">

</h1>

德宗的太子叫李诵,“诵”者,善于言辞、出口成章,就是嘴皮子了得;可是李诵临近登基做皇帝时突然中风,虽然留了条性命,却从此连话都说不利落了。

李诵好不容易跌跌撞撞登上帝位,眼斜嘴歪、口不能言,只能躲在帘子后面听政。这和武则天为了揽权主动听政不同,李诵是为了不让朝臣看到自己的丑态,无奈拉上了帘子。

宦官李忠言和最宠爱的老婆牛昭容,成了李诵和大臣们沟通政事的桥梁。他的庙号叫唐顺宗,可是他执政的时间不到一年,自己不顺,朝政不顺,诸事不顺。

什么事老天都和他对着来。

唐朝王叔文变法:一盘大棋下成一盘死棋

病病殃殃的唐顺宗

不过,今天故事的主角不是唐顺宗这个倒霉催的,而是另外一个叫王叔文的人。

顺宗不顺,却在王叔文的主导下大张旗鼓地搞了一场变法,号称“永贞革新”,最后当然还是不顺,因为王叔文本身就不顺。

古人取名喜欢以“伯仲叔季”排行,王叔文大概是王老三,可是他虽然名“文”,大概没有什么文化。唐朝科举取士平常得就像今天的高考选拔人才,王叔文却没有考上进士。

《旧唐书》说他是“以棋待诏,粗知书,好言理道”。所谓“待诏”,就是有一技之长的人,随时听候皇帝的召唤。棋待诏,就是皇帝想下棋的时候,就找你这个高手来玩玩。

王叔文因为围棋下得好,又会写几笔好字,还长于夸夸其谈;又因为来自民间,说的大都是新鲜的民间轶事,这让身居东宫的太子李诵时常耳目一新。

唐朝王叔文变法:一盘大棋下成一盘死棋

踌躇满志的王叔文

李诵做太子时,王叔文是“棋待诏”,要下棋的时候就找王先生过来凑凑局、聊聊天;做皇帝时,就任命他做了翰林学士,遇到国事家事就要他当当参谋、提提建议。

王叔文称得上顺宗的心腹。

由于这层渊源,顺宗对王叔文非常非常信任;又因为这时没有了唐朝此前的各色强势宰相,王叔文尤其得势。还因为唐朝到顺宗时,朝政已经糜烂得不可收拾,做了翰林学士的王叔文看不过眼,就痛下决心搞一场轰轰烈烈的革新运动。

他要下一盘大棋,却又下成了一盘死棋。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 data-track="81">

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内容庞杂,他牵头起草了33项措施,300多个草案。归结起来,包括废宫市、放宫女、逐贪官、收宦官兵权、减免赋税、免诸道进逢等方方面面。

大体意思是把皇宫里多余的宫女放回家,把贪污腐败的官员打发走,把被宦官把持的兵权收回来,把压在老百姓头上的沉重赋税减免了,把各地进贡的财物堵住了。

至于那个所谓的宫市,就是宦官们打着皇帝和娘娘的旗号,以低价甚至免费的形式从商户手里抢夺货物,名为买,实际上是抢。

白居易有一首诗叫《卖炭翁》,里面描写了宦官宫市的横行霸道。“黄衣使者白衫儿”就是代理“宫市”的宦官,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他们不给钱,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就强行抢走了。这哪里是官府,和强盗差不多。

唐朝王叔文变法:一盘大棋下成一盘死棋

白居易诗《卖炭翁》

所以,王叔文的变法正当其时,也深得民心,史书上说,对王叔文的革新措施“市里欢呼”“人情大悦”,老百姓都高兴得很,都大大地支持。

王叔文一个翰林学士当然不能成事,更不可能变法,但是他有办法,也组建了自己的权力网。

总的来说,他是影子宰相,搭班的还有另一个翰林学士王伾,“伾”是力气大的意思,王伾就是姓王的大力士,他也不是进士,和王叔文一样,早年在太子李诵身边充当“书待诏”,因为字写得好。

王叔文直通顺宗的有宦官李忠言和宠妃牛昭容,这保证他的意见从顺宗那里得到正当性;名正言顺的宰相有韦执谊,他能落实王叔文的决策;为他鼓与呼做宣传的更是当世人杰,其中最著名的有柳宗元和刘禹锡,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捕蛇者说》至今还留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刘禹锡的文章《陋室铭》是家喻户晓的千古名篇。

按说,王叔文的变法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有这么多人帮助,得到这么多人的拥护,必然顺顺利利、一举成功吧?

然而并不是,他的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只推行了146天,和后来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几乎差不多。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 data-track="84">

复盘王叔文的变法可以发现,他的失败是必然的,这包括主观和客观上的因素。

主观上,他死硬死硬的脾气生生把队友,以及可能的队友逼成了敌人。

宰相韦执谊,王叔文的同道和盟友,永贞革新的实际执行者。王叔文站在背后,韦执谊站在前台,没有韦执谊,王叔文的革新基本上寸步难行。

史书上说,王叔文“刻切刚愎”,意思是性子急、认死理、爱抬杠,听不得不同意见,特别是对他永贞革新的反对声音。

有个地方官叫羊士谔,到京城长安出差,在酒馆里喝小酒发牢骚,大肆批评永贞革新,连带着大骂王叔文。

唐朝王叔文变法:一盘大棋下成一盘死棋

古代的街市

王叔文不干,他找来宰相韦执谊说,你给我把羊士谔乱棍打死!

这不是商量,而是命令。韦执谊不乐意也不同意:羊士谔只不过说了几句怪话,哪里就犯得着要了人家的命?

王叔文不放弃:他诋毁我和朝廷的大事,罪不容诛,罪无可赦!

韦执谊简直不认识王叔文:以前的太宗皇帝都可以反对,也没见魏征被乱棍打死。你王叔文是何等样人,你做的事就那么完美无缺,容不得别人说几句不中听的话?

王叔文被噎得翻白眼:那就斩首示众!

韦执谊觉得王叔文不可理喻:国家有法度,不能因为你王大人的好恶就随便提拔一个人、随意杀掉一个人。我韦某人绝对不能做你的帮凶。

羊士谔得到消息后,吓得屁滚尿流离开长安逃命去了。

王叔文要是只和韦执谊闹上这么一点别扭,倒不是什么大事,他跟别人、跟自己更多的不痛快还在后头呢。

王叔文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