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诗情笔意一笺传(之八)——高二适致潘伯鹰

作者:上海工美拍卖

潘伯鹰寄“饮河集”写本有感

—高二适

失喜平生诗酒俦,相逢何许海天游。

得时且欲穷文字,接席终疑绝辈流。

镌墨光华开稔熟,抽毫拂拭见离忧。

闻君万本钞书愿,倘使君平騐客舟。

诗情笔意一笺传(之八)——高二适致潘伯鹰

高二适(图片来源网络)

50多年前,一场关于《兰亭序》真伪之辩的争论,曾经轰动了学术界。不仅唐兰、商承祚、启功等人参加了讨论,还惊动了毛主席。

那是1965年,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认为《兰亭序》的文章和墨迹都是智永所托。此文引起学术界的震动,但鉴于郭沫若在学术界的影响,一时学界缄口不语。时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的高二适拍案而起,不畏权势撰写了《兰亭序真伪驳论》,认为《兰亭序》为王羲之所作是不可更易的铁案。他将文章寄给报刊,但未被刊用。他又将文章寄给章士钊,章士钊写信将文章转呈毛泽东主席。毛主席读后,写信给郭沫若,指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促成高二适驳议文章发表。此文一月内二见《光明日报》、《文物》杂志,为世人所瞩目。

诗情笔意一笺传(之八)——高二适致潘伯鹰

高二适信札之一

释文:

伯鹰先生:前函诗计达,长沙公(章士钊)来京,以弟得国文典初版本欣然为题一诗之作,兹录上为饮河集增一资料也,何如?匆匆不谨敬颂夏祺,弟适顿首,五日

高二适(1903-1977),原名锡璜,中年曾署瘖盫,晚年署舒凫。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尤擅草书。1963年经章士钊引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在文史哲、诗词、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等。

诗情笔意一笺传(之八)——高二适致潘伯鹰
诗情笔意一笺传(之八)——高二适致潘伯鹰
诗情笔意一笺传(之八)——高二适致潘伯鹰

高二适信札之二

伯鹰先生献岁:承赐示劳人草草未暇畣(答)为歉,弟寄怀李拔翁诗,以私衷不主同光故出此句。尊意见以信,恐两字相伐(恐易出或总何如),此甚易改也。鄙于此亦不主多诵,法式惟老杜陶谢不技于及,请君放笔为直干语意,可作此技之轮廓,至前贤论议尚有足言者,信徵行道之多方矣。尊见亟欲一求讲贯之命,诸笔札恐成嘵舌应即落昔人巢臼,春㬉(暖)拟诣沪奉候,长沙公(章士钊)兼问讯于左右,信为谈者良多耳。近稿数则前纸求教定。明徵君碑已托人向栖霞山求之,如到即专奉。弟阅江苏金石知此碑白祇泐三数字,今本亦同也,故初者旧等耳。不一敬颂年福,弟适顿首,初五夜中

高二适这几封手札诗稿用的都是立法院秘书处用笺,应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在立法院任秘书时所写。这些诗中,有与章士钊唱和的,也有为饮河诗社而写。当然,他的书法颇引人注目,“余作草以章草、八分、行书相间为之,此王右军法也。”高二适的信札中常常章草、今草、行书、大草融于一纸,是风骨学养,性情技巧的高度统一。所谓“字如其人”也。

诗情笔意一笺传(之八)——高二适致潘伯鹰

高二适诗稿

丁亥诗人节试院分均(韵)得深字:骚雅沉沦忿怼深,谁怜宗国楚累心。纷吾偃塞悲时命,启圣殷忧入讽吟。试院分题钟已动,台城览古迹堪寻。诸公轩翥驱辞力,悬辔枚扬力最任。伯鹰先生诗家教,适稿上。

诗情笔意一笺传(之八)——高二适致潘伯鹰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上海工美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将不断努力,精益求精,竭诚为藏家朋友们提供精彩纷呈的艺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