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诗情笔意一笺传(之五)——江庸致潘伯鹰

作者:上海工美拍卖

垂杨一碧草芊绵,

雨后溪山好放船。

何日移家吴下住,

饱听柔橹送华年。

——江庸

诗情笔意一笺传(之五)——江庸致潘伯鹰

江庸(图片来源网络)

江庸(1878-1960),字翊云,晚号澹翁,出生在四川璧山(现重庆市璧山区),中国近代法学家、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社会活动家。

诗情笔意一笺传(之五)——江庸致潘伯鹰

江庸信札之一

释文:

伯鹰兄:昨日诗性忽发,率成三章皆步行严(章士钊)韵,所谓捆着好打也。袁简斋讥人喜步均(韵)者必无性灵,似不尽然,无性灵者用人之均(韵)亦能自抒其性灵,或且因均(韵)生情较胜于自选之均(韵)者,公以为如何?诗别集录上即颂近安。又拟约饮河同人一聚,市乏兼味不宜迟,简乞代发客亦代酌一桌为度,日期先示为感,庸上

诗情笔意一笺传(之五)——江庸致潘伯鹰

江庸信札之二

伯鹰兄:日来与行严(章士钊)复有唱酬,写乞吟正。前四首先后点窜一并补写于后,如发表请以此稿为准。晨晤孝怀,病榻示我和诗甚可诵,录上即颂近安,弟庸上。和翊云并简行严:莫怨严霜正作春,酸碱异味待甘匀。诗知大耋神先王,史与前车事未陈。坐待西南家共索,更无东北海之滨。船山未死石斋在,湘闽多师代有人。孝怀手颤不能执笔,口授写成,客至或不免有舛讹也。

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授法政科举人。曾任满清政府大理院推事、北京政府京师高等审判厅厅长、司法总长及政法大学校长、朝阳大学校长等职。1926年迁居上海,从事律师业务,设事务所于四川路33号,曾义务为救国会七君子辩护。1949年,应毛主席手书邀请,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并被推送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953-1960年,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馆长。

诗情笔意一笺传(之五)——江庸致潘伯鹰

江庸信札之三

伯鹰兄:奉读大诗词意悱恻,多见道语欲和不能,南归后此心茅塞之矣。墨四笏或不甚劣,手复即颂近履。庸顿首,十日

作为一位法学家、法律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江庸同样喜欢作诗,诗集有《万花山诗草》、《南游诗草》、《积跬步斋诗稿》、《澹荡阁诗集》等多种。四十年代在重庆时,他与章士钊、潘伯鹰等发起成立了饮河诗社,品诗赋词,笔墨酬唱,后来回到上海,这一传统仍就延续。如有一笺抄录了一首答行严(章士钊):强索古肠付唱酬,杜门日日作诗囚。应知霜后无青草,却羡江心有白鸥。天马驽骀难并驾,细蒲弱柳不禁秋。刘郎快语诚非谬,君卧元龙百尺楼。还有一札,十分高兴地告诉伯鹰兄:“昨日诗兴忽发,率成三章,皆步行严韵……”还有一把成扇,一面是江庸自书“和黄任之感事诗原韵”诗,另一面是其画竹,枝叶挺拔,笔力劲健,殊为少见。

诗情笔意一笺传(之五)——江庸致潘伯鹰
诗情笔意一笺传(之五)——江庸致潘伯鹰

江庸 墨竹、行书成扇

诗情笔意一笺传(之五)——江庸致潘伯鹰

江庸诗稿之一

答行严(章士钊):强索枯肠付唱酬,杜门日日作诗囚。应知霜后无青草,却羡江心有白鸥。天马驽骀难并驾,细蒲弱柳不禁秋。刘郎快语诚非谬,君卧元龙百尺楼。

诗情笔意一笺传(之五)——江庸致潘伯鹰

江庸诗稿之二

伯鹰道兄:近作一诗写乞吟定,满女将赴英伦与赵佩之结婚,喜成一律:此去鸥波一月程,到时琼岛正春明。画眉久待知张敞,佳兆联翩慰向平。奁有寒家难称意,衰年娇女最关情。鹅黄盈盏新蓄酒,祝尔子归送尔行。庸稿,九日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上海工美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将不断努力,精益求精,竭诚为藏家朋友们提供精彩纷呈的艺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