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弄潮儿向涛头立 —— 中铁二十四局浙江公司九景衢铁路浙江段I标二分部施工侧记

□ 孙璞玉 文 雄 朱 峰

弄潮儿向涛头立 —— 中铁二十四局浙江公司九景衢铁路浙江段I标二分部施工侧记

↑党员到全国“创先争优”示范村——淳安县枫树岭下姜村学习

核心阅读

在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的衢州市开化县,山河相间,谷狭坡陡,“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的钱塘江从这里起源。巍巍群山起伏连绵,县城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0.7%。九景衢铁路自江西入浙江,从这里穿山越岭,也开启了这里通上铁路的历史新篇。中铁二十四局承建浙江段I标,其下属浙江公司组建二分部,在九景衢铁路浙江段建设中当起了急先锋。‘’

弄潮儿向涛头立 —— 中铁二十四局浙江公司九景衢铁路浙江段I标二分部施工侧记

↑开展隧道坍塌应急救援演练

迎难而上勇向前

九景衢铁路浙江段I标二分部线路长11.46公里,其中隧道9座共7.1公里、桥梁8座共2.47公里、路基15段共1.89公里。

九景衢铁路浙江段岩溶隧道勘测资料显示,23座隧道中岩溶隧道14座,I标二分部的9座隧道全列在其中。此外,杨林隧道、裴岭2号隧道疑似有瓦斯。

二分部承建的所有桥位置均在岩溶发育地段。跨杭新景高速公路特大桥,虽然桥梁不长,只有977米,墩台27个,但钻探结果显示有26个墩台底下存在各式大小不一的溶洞。8号~20号墩间溶洞密集,有些像糖葫芦一样连成串。在岩溶地区进行桥梁钻孔桩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坍孔、卡钻、埋钻等现象,既威胁施工安全,影响工程质量,也制约着工程进度。

弄潮儿向涛头立 —— 中铁二十四局浙江公司九景衢铁路浙江段I标二分部施工侧记

除了岩溶发育,跨杭新景高速特大桥12号~18号墩位还是古河道,一层近6米厚的鹅卵石松如散沙,打钻孔桩容易坍孔,轻则埋钻头,重则造成桩机基础塌陷。桥下岩层高低起伏巨大,9号墩桩长只有20多米,而8号墩桩长超过60米。

得知这些状况,二分部有些人打了退堂鼓。

弄潮儿向涛头立 —— 中铁二十四局浙江公司九景衢铁路浙江段I标二分部施工侧记

项目经理芮勇敢说:“困难当道,不能畏惧,只要去做,做多了就不怕了。”正所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他在分部生产会上号召大家迎难而上,稳扎稳打。

针对项目隧道多浅埋、围岩变化快、多处溶洞及桥梁上跨在建的杭新景高速公路等难题,分部设了4个分工点,购买了瓦斯检测仪等工具。

分部总工程师左松庭组织技术人员一起学习技术规范,反复优化施工方案,提交公司、局指挥部、监理和业主多方评审,并积极向西南交大、铁科院专家咨询请教。准备充分后,二分部团队铆足干劲儿,吹响冲锋号,于2014年3月15日先于其他分部开工。

弄潮儿向涛头立 —— 中铁二十四局浙江公司九景衢铁路浙江段I标二分部施工侧记

步步为营过难关

《周易·乾》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小心谨慎,如临危境,不能稍懈,这样才能避开祸患。参与高风险的工程建设,更应如此。“绝不以牺牲安全来抢进度!”这个理念已深入项目部每个人的脑海里,践行在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 —— 中铁二十四局浙江公司九景衢铁路浙江段I标二分部施工侧记

分部对岩溶路基采用探灌结合的方式,抽取30%的孔位进行先导孔勘探灌注。路基注浆时,技术主管朱宏斌一直悬着心,他回忆说:“2014年9月的一天,注浆压力表突然没有反应了,正常应该是回降的。我们暂停施工,间隔了一晚,还是同样情况,赶紧填水玻璃速凝剂,灌沙子。”

岩溶钻孔桩施工难度之大,工程部主管桥梁的副部长童峰深有体会:“平常施工两天的钻孔桩,遇到溶洞就要施工5天以上,有的甚至长达10天。”跨杭新景高速公路特大桥8号墩的桩基长64米,施工比较复杂,打11号桩时出现了卡锤,着实让项目部人员紧张不已。他们反复研究图纸和现场实际,选用抛填法与钢护筒跟进法相结合的方式,终于控制住了不利局势。

为应对隧道施工遇到溶洞、瓦斯的状况,工程部部长危伟特意买来专业书籍,潜心研究,掌握地质超前预报、施工组织、危险源辨识与应急预案等方面的知识。他还找到这方面工作经验丰富的监理、设计人员虚心求教,一同探讨完善技术管理措施。

为加强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管控,项目部在每个隧道口竖起警示牌,将《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内容向隧道所有工作人员公告。安全利剑高悬头顶,现场施工步步为营。

分部第一次遇到的岩溶隧道是樟树坞隧道。2015年1月4日,隧道开挖至里程DK240+041时,掌子面右侧拱墙出现小面积坍塌。此段原设计为Ⅲb级围岩,技术主管王浩立即向分部领导汇报,联系现场设计组赶来勘察后,变更成Ⅳb级进行支护。1月8日,掌子面右侧拱顶发生岩溶冒顶。项目部采取堆砌沙袋挡体、回填洞渣、喷射混凝土封闭等措施后,又搭设了洞身管棚,注入水泥浆。坍腔段处理完毕,超前预支护采用小导管,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按Vb级围岩施工,最终安全通过此段。

2015年7月,在接连下了几天大雨后,裴岭2号隧道DK243+170段出现岩溶冒顶,这时隧道开挖已经通过了浅埋段。不过,令分管隧道的副经理兼安全总监张国华欣喜的是:“有了前面樟树坞隧道的实战经验和技术交流,这次现场管理、作业人员处理这类问题更加镇定熟练。”他带着隧道主管王青超等人,安排作业人员在冒顶的山坡上注浆,对洞内反压回填。联系设计组将后续45米的围岩等级变成Vb级,施工方法改为三台阶临时仰拱法。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项目部人员士气高涨,勤奋付出,在困难压顶时冲破重围,打了一场场漂亮仗。

2015年9月29日,中铁二十四局在九景衢铁路浙江段Ⅰ标召开隧道施工技术交流会。在“标准化工地”杨林隧道出口,芮勇敢向前来参观的60余人讲解在围岩破碎、节理发育、瓦斯风险大的情况下,通过浅埋、岩溶地段采取的措施、积累的经验。

精益求精建精品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因势而变,才能推进发展,取得卓著成效。

在跨杭新景高速公路特大桥原古河道鹅卵石层施工时,承台基坑水流量大,需要多台大功率水泵一起抽水才能开展承台施工。15号、16号承台施工,甚至用了10多台大功率水泵抽水都难以抽干。在钢板桩打不下、沙袋围堰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受樟树坞隧道坍塌处理方案启发,项目部采用了基坑四周注浆填堵鹅卵石间隙的方法,既经济又实用,为顺利完成承台施工提供保障。

樟树坞隧道出口施工过程中,有一段800米左右的Ⅱ、Ⅲ级围岩,项目部管理人员与作业队一起在加强超欠挖控制上进行探讨,并改进开挖方法,采用增加导爆索、减小周边眼孔距、下台开挖垫小台阶钻孔保证钻眼方向等方法,取得了光面爆破的良好效果。

樟树坞隧道进口、裴岭1号隧道出口原设计为CFG桩加固地基,数量少,施工成本高。项目部积极与设计组联系,一起现场勘查后,优化为混凝土换填方案。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还大大方便了施工,加快了进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项目部改进水沟电缆槽施工工艺,使用整体式台车。传统方式施工隧道水沟、电缆槽,需拼装模板,一般花费一天半才可以浇筑一档,模板拆除后需要安放,影响其他工序施工。而水沟电缆槽整体式台车的模板为整体式钢模,强度高,不容易变形,保证了电缆槽整体顺直,可每天浇筑1档,又不占用隧道内车辆通道,施工作业面清洁美观。他们还购买了凿毛机、止水带热熔焊机、防水板红外热熔焊机、超前水平钻机等一批小型机具,在各个工点上推广应用。

质量管控上,项目部对隧道施工的开挖光爆控制、锚杆支护、防水板热熔焊、仰拱清底,桥梁工程的钢筋间距、预应力注浆,路基填筑压实、粒料控制等,严格实行首件验收制,建立问题库销号制度,做到现场控制不留死角。基坑、墩身脚手架等统一标准进行防护,有力地提升了现场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安质部部长方朝带着徒弟黄植,以安全巡查、专项检查以及会同监理进行周检查等形式,认真开展日常安全质量管理,督促作业队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分部钻孔桩检测结果均为合格,因溶洞处理耽误的工期也控制住,有效避免了大量出现同一溶洞反复漏浆复打的现象。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项目二分部付出终获回报。隧道施工QC小组的攻关课题《快速安全通过岩溶地质段隧道施工控制》荣获浙江省优秀QC成果二等奖。杨林隧道出口被上海铁路局评为“标准化工地优胜杯”,跨杭新景高速公路连续梁获评九景衢铁路浙江公司“标准化工地样板”。

文化引领聚人心

一个运作成功的项目,一定有优秀的管理文化作支撑。

项目进场伊始,浙江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钱建忠和党委书记陈明一致强调,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必须加大劳动竞赛力度,推进项目施工生产;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公司、项目部与劳务队需恪守诚信、深化合作,实现共赢。

正是在这种劳动竞赛激励文化和诚信合作共赢文化的滋养下,项目二分部攻城拔寨,一路领跑,享誉九景衢。

2014年6月,二分部掀起月度劳动竞赛热潮,细化各工点生产进度目标,严格考核,重奖重罚,充分调动项目部职工和作业队人员的积极性。当月,跨杭新景高速公路特大桥纵向便道如期动工,分部党支部书记吴骏和前期人员共得到5000元奖励;杨林隧道出口进洞开挖,奖励副经理沈友川和两个技术主管6000元,隧道作业队受奖5万元;而裴岭2号隧道进口未完成原计划任务,作业队被罚2.5万元。

真奖真罚,让后进者赶先进,让先进者更向前。2014年以来,二分部土地征用和临时借地、队伍进场、工程推进、安全质量管理、技术创新等工作在项目部4个分部中一直遥遥领先。

2015年初,芮勇敢提出隧道、桥梁、路基的10个技术主管各分管一段的“工点主管负责制”,得到浙江公司副总经理陶建国的认可,并在分部得以实施,这不仅促进了施工生产节节攀升,还大大提升了分部管理人员的攻坚能力。

“2015年4月达到施工高潮,并一直保持工程推进势头不减。”芮勇敢在年度述职报告里这样说道,全年分部完成产值2.9亿元,接近合同造价的一半。

2015年9月28日凌晨,他们完成跨杭新景高速公路连续梁浇筑,成为九景衢铁路浙江段首联合龙的连续梁;2015年12月29日凌晨,跨溶洞(49.2+80+49.2)米连续梁顺利合龙,至此,跨杭新景高速特大桥主体工程顺利完工;2016年8月10日,樟树坞隧道贯通,标志着分部9座隧道全部安全顺利贯通。

如果说劳动竞赛激励文化是推动项目成功的一大引擎,那么诚信合作共赢文化则为引擎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分部邀请施工队伍参加项目部的安全质量例会, 对新上岗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发放工序质量控制卡片,与劳务队伍签订《施工安全责任书》《质量承诺书》等。把外部劳务队伍视作责任共担、效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将其充分融入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力提升了现场管理水平。在中铁二十四局浙江公司召开的2015年劳务作业队座谈会上,杨林隧道和跨杭新景高速公路特大桥作业队被评为优秀,受到隆重表彰。

隧道施工中,项目分部坚持领导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现场带班制度。排班时,特意将精通隧道与隧道经验较少的两个人组成一班,不仅保证现场问题能及时有效解决,还为企业培养了更多的隧道技术管理人才。

项目党支部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积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让党员干部在劳动竞赛中打头阵、当先锋,让党员干部在诚信合作中亮身份、做表率,确保项目安全、质量和进度有序可控。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到全国“创先争优”示范基地——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学习,组织集体观影、红色教育和节日联欢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提高了团队凝聚力。

2014年,中铁二十四局九景衢浙江段指挥部对4个分部的月度考核中,二分部7次夺得第一名。业主2015年信用评价评比中,中铁二十四局项目部获上半年度第一名和下半年度第一名,在各分部综合排名中稳居第一的二分部立下了汗马功劳。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勇者不避艰险搏击风浪,在汹涌大潮中巍然屹立。当围岩突变、遭遇阻工的惊涛此起彼伏之时,中铁二十四局九景衢铁路浙江段I标二分部建设团队踏浪立涛,履险如夷,展露出真正的勇者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