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座高峰,无论是版图、影响力、文化、军事均可圈可点。但正因如此,无数人都向往统治这个史无前例的大帝国,由此帝国内部暗流涌动;唐朝国祚289年,政变(包括未遂)高达十几次!是中国历史上政变最多的王朝,下面,我们来细数唐朝那些政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第一次:玄武门之变</h1>
政变发起者:秦王李世民
政变对象: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渊
时间:公元626年7月2日
政变过程:李世民派尉迟敬德以宿卫名义控制住李渊,亲自率兵埋伏在玄武门并亲手射杀李建成,与李元吉对峙中一度处于下风,关键时刻尉迟敬德赶到杀死李元吉。此时东宫卫士正在与秦王府卫士酣战。尉迟敬德手提太子和齐王人头出现,东宫士气瞬间四散。
政变结局:成功,政变以秦王李世民胜利并最终逼迫高祖退位告终。(值得一提的是,齐王李元吉的元妃被李世民霸占,还生下一个儿子,最后李世民将这个儿子还过继给了李元吉延续香火,杀人诛心)

玄武门之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第二次:李承乾谋反</h1>
政变发起者:太子李承乾
政变对象:魏王李泰,唐太宗李世民
时间:公元642年
政变过程:李承乾被魏王所逼,谋刺魏王失败后打算逼宫篡位
政变结局:失败,事情败露,被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第三次:武则天废帝</h1>
政变发起者:武则天
政变对象:唐中宗李显
时间:公元684年
政变过程:李显想提拔韦氏一族抗衡武氏
政变结局:成功,唐中宗被废
李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第四次:武则天代唐建周</h1>
政变对象:唐睿宗李旦
时间:公元690年
政变过程:武则天废唐建周
政变结局:成功,武则天登基为大周皇帝,唐朝被武周取缔,唐睿宗李旦降为皇嗣
武则天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第五次:神龙政变</h1>
政变发起者: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等
政变对象:武周皇帝武则天
时间:公元705年
政变过程:张柬之等人想提前拥立李显为帝,诬称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谋杀,派兵诛杀,随后包围集仙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政变结局:成功,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复辟
神龙政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9">第六次:景龙政变</h1>
政变发起者:太子李重俊,羽林军将领李多祚,成王李千里等
政变对象:武氏利益集团,武三思父子、韦皇后,安乐公主
时间:公元707年
政变过程:李重俊受韦后和武氏打压,起兵诛杀武三思父子,然后逼宫杀韦后、安乐公主
政变结局:失败,韦后,安乐公主挟持唐中宗策反太子李重俊人马,太子兵败被杀(没有学习到曾祖李世民的精髓,不控制皇帝[呆无辜])
景龙政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6">第七次:唐隆政变</h1>
政变发起者:临淄王李隆基、太平公主
政变对象:韦后,安乐公主,唐少帝李重茂
时间:公元710年
政变过程:韦后毒杀唐中宗,想学武则天称帝。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起政变。
政变结局:成功,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被杀,唐少帝让位给安国相王李旦,李隆基因功受封太子
唐隆政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3">第八次:先天政变</h1>
政变发起者:唐玄宗李隆基(罕见的由皇帝发起的政变)
政变对象:太平公主(曾经的盟友)
时间:公元713年
政变过程:太平公主密谋造反,拉李隆基下马,被李隆基先下手为强。
政变结局:成功,太平公主被赐死,政界大换血
先天政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2">第九次:三庶人事件</h1>
政变发起者:武惠妃,李林甫,驸马杨洄等
政变对象: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据
时间:公元737年
政变过程:武惠妃与李林甫密谋拥立寿王李瑁,诈称宫中有盗贼,引太子李瑛三兄弟引兵进宫,武惠妃向唐玄宗进谗太子谋反。
政变结局:成功,李瑛三兄弟被废杀
武惠妃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0">第十次:马嵬驿之变</h1>
政变发起者:太子李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
政变对象:唐玄宗李隆基(玩了一辈子鹰,最后被鹰啄了眼)
时间:公元755年
政变过程:太子李亨借安史之乱扳倒政敌杨国忠,与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密谋在马嵬驿发动政变,杀死杨国忠,逼死杨贵妃。
政变结局:成功,杨氏兄妹被清除,太子不久在灵武自行登基,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马嵬驿之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8">第十一次:张皇后,越王李系谋位事件</h1>
政变发起者:张皇后、越王李系
政变对象:太子李豫即后来的唐代宗
时间:公元762年
政变过程:张皇后以太子非己子,怕即位后功高难控,再加上与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有隙。在肃宗病重时谋立越王李系,废黜李豫
政变结局:失败,风声走漏,李辅国程元振迅速作出反应保护太子,派兵包围张皇后和越王李系,肃宗受惊而崩逝
唐代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5">第十二次:奉天之难</h1>
政变发起者:安史之乱中被招降的藩镇
政变对象:唐德宗李适
时间:公元781年
政变过程:唐德宗武力削藩,引起四镇之乱和泾原兵变
政变结局:失败,四镇藩镇最终败亡,但唐廷的权威被跋扈的藩镇挑战,打开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潘多拉魔盒
唐德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2">第十三次:永贞内禅</h1>
政变发起者: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人
政变对象:唐顺宗李涌(总共就当了一百来天的皇帝)
时间:公元805年
政变过程:永贞革新触及宦官利益,宦官联合节度使迫使顺宗禅位给太子李淳
政变结局:成功,太子李淳即位为宪宗,永贞革新失败
唐顺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0">第十四次:唐敬宗被弑</h1>
政变发起者:宦官刘克明,苏佐明等
政变对象:唐敬宗李湛
时间:公元826年
政变过程:唐敬宗荒诞喜好游猎,动辄打骂贬谪身边宦官引起不满被宦官刘克明等弑杀
政变结局:成功
唐敬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8">第十五次:甘露之变</h1>
政变发起者:唐文宗,宰相李训
政变对象:仇士良等把持实权的宦官
时间:公元835年
政变过程:唐文宗不甘被宦官摆布,联合宰相等以观露为名引仇士良等人到后院进行斩杀,政变执行者韩约因紧张被仇士良察觉不对,一阵风吹起帷幕漏出埋伏的武士再加上兵器碰撞声,仇士良大惊失色慌忙逃走并劫持唐文宗
政变结局:失败,仇士良血洗朝堂反对势力,唐文宗郁郁而终
甘露之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6">第十六次:仇士良、鱼弘志矫诏立武宗</h1>
政变发起者:宦官仇士良、鱼弘志
政变对象:陈王/太子李成美
时间:公元840年
政变过程:仇士良、鱼弘志谋拥立之功,以太子年幼(陈王李成美当时因文宗病重还没行册礼)不堪大任为由矫诏立颖王李炎
政变结局:成功,颖王李炎登基为唐武宗,李成美和安王李溶等竞争者被赐死
唐武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3">第十七次:椒兰殿弑君</h1>
政变发起者:朱温,朱友恭、叔琮及蒋玄晖
政变对象:唐昭宗
时间:公元904年8月
政变过程:因为李克用、李茂贞等以兴唐讨朱为名,但是昭宗会响应,于是决定先下手
政变结局:成功,昭宗被弑
唐昭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7">第十八次:九曲池事件</h1>
政变发起者:朱温,李振、蒋玄晖
政变对象:唐昭宗的九个儿子
时间:公元905年2月9日
政变过程:朱温为了除去掌权路上的障碍,命令蒋玄晖在九曲池设宴招待唐昭宗九子,在他们酒醉后一挨个勒死然后抛入九曲池中
政变结局:成功,唐昭宗九子被杀
朱温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1">第十九次:白马驿之祸</h1>
政变发起者:朱温,李振
政变对象:忠于唐廷的朝臣
政变过程:李振是朱温的智囊,但是进士却屡试不第,由此憎恨自诩清流的朝臣,献计朱温除掉异己并将尸体抛于黄河之中,谓之浊流。
政变结局:成功,忠于唐廷的朝臣被清空,自从唐朝完全沦落到朱温之手
白马驿之祸
综上所述,唐朝大大小小接近二十次政变,近一半的皇帝通过政变上台/退位/不得善终
而八成的皇帝在位期间经历过政变或者外族入侵,唐朝天子九逃,国都六失。普通老百姓,可能只有生活在安史之乱前,才称得上是安居乐业。
唐朝皇帝列表(描红为不得善终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