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26日一早,我军的游动哨正在辽宁辽阳太子河一带巡逻。这里是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交界处,所以经常有国民党便衣队在这一带活动。
突然,一个身着国军少校军服的身影闯入了我军哨兵的视线中。几位哨兵见状,赶忙端枪瞄准了这个身影,并大声喝令对方站住不许动。
然而让几位哨兵没想到的是,面对枪口,那位国军少校却没有丝毫紧张之意,反而一脸兴奋地说:“别开枪,自己人。”
身着国军少校军服,却跟解放军哨兵说是自己人?这种话几位哨兵自然是不信,依旧端着枪瞄准。
那位国军少校看此情况,也知道几位哨兵并不相信他的话。对此他也能理解,毕竟他的身份特殊,在解放军里知道他真实身份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他也再没多说什么,只是告诉几位哨兵:“带我到你们连部去吧。”
对于这一请求,几位哨兵当然不会拒绝。不管这位国军少校说的话是真是假,哨兵们都要将他抓到连部去接受讯问。
就这样,这位国军少校很快就被哨兵们押送到了连部。
因为抓住的是一位国军少校,所以连部的连长、指导员很快就来到这位国军少校面前,想要一探究竟。
但是让在场人都没想到的是,还没等连长和指导员说什么,这位国军少校竟然“喧宾夺主”地说:“不要多问了,送我到你们的营部去吧。”
连长和指导员听到这话,当时就有点不高兴了。一个国军少校,被俘虏了还这么嚣张?不过考虑到这个国军少校确实有些分量,万一他真的有什么重要情报,那么一直耽误也不是个事。于是连长和指导员只能“捏着鼻子”,安排人又将这位国军少校送去了营部。
可是即便到了营部,这位国军少校依旧是同样的说辞,让营部继续将他往上级送。
就这样,这位国军少校一路被送到了辽南军区。
站在辽南军区司令员吴瑞林面前时,这位国军少校终于不再“藏着掖着”,摊牌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名叫赵炜,是受党中央委派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情报人员,代号“902”。

担心吴瑞林司令员不相信自己的话,赵炜还直言可以向党中央情报部致电查询,李克农首长可以证明他的身份。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吴瑞林当即向党中央情报部发了一封电报,求证赵炜的身份。
不久之后,中央就回电证实:赵炜确实是潜伏在国军内部的我党特工。
那么赵炜到底是什么时候成为我党特工的?
他的身份为何会这般隐秘,需要向党中央情报部求证才能确定?
他又为什么会在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交界处被我军哨兵抓住,他到这里来是干什么的?
本期,秀说就带大家走进王牌特工赵炜传奇的潜伏经历。
1919年,赵炜出生在河北省文定县一户书香门第。
在成长的过程中,眼看中华大地饱受外敌荼毒,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赵炜和当时很多有志青年一样,立志要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赵炜想要为国效命的愿望日趋强烈。两年之后,20岁的赵炜毅然决然报考了黄埔军校桂林分校,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在校期间,赵炜各项功课都名列前茅,成为了同学之中的佼佼者。因为成绩突出,他还曾受到蒋介石的亲自接见,并被赠予一把刻有“不成功,便成仁”字样的中正剑。
为了拉拢这些黄埔生,蒋介石还专门对赵炜等同学说:“你们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你们的兄弟姊妹就是我的兄弟姊妹。”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让赵炜和同学们都很感动,心里想着好好在国军干,为抗日救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让赵炜没想到的,毕业以后他并没有被分配到前线对日作战,而是以少尉见习官的身份被分到了13军独立团机枪连训练新兵。
虽然见习期结束后,赵炜以优异的训练成绩被升任为中尉排长,看似前途一片大好。但这却不是赵炜想要的,从他报考黄埔军校的那一刻起,他无时无刻想着的,都是前往抗日前线为国效命。
经过再三考虑,赵炜决定放弃当下的一切,离开13军,去投奔在黄埔军校时担任学生总队总队长的老上级,进而达成自己前往前线抗日的愿望。
然而让赵炜没想到的是,当他千里迢迢赶到陕西后,老上级并没有接纳他,相反还将他训了一顿。无奈之下,赵炜来到第五司令长官部,找在这里担任参谋的好友朱建国帮忙。
而恰恰是这一选择,最终让赵炜投入了我党的怀抱。
朱建国当时在参谋处绥靖组工作,这个机构主要职责就是对付共产党。所以他们在搜捕我党组织和同志的时候,也缴获了大量红色书籍。
赵炜来了以后,也没什么事,没事就翻翻这些红色书籍,渐渐了解了共产主义和我党的政策,开始对国民党暗地里实行的“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产生了质疑。
正好,朱建国明面上的身份是国军军官,但实际上却是我党潜伏在国军内部的地下党员。在他的引导下,赵炜的思想慢慢发生了转变,开始重新考虑报国救民的方法问题。
不过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朱建国并没有发展赵炜。
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以后,朱建国在天津担任国民党十一战区长官部作战参谋,赵炜正好路过天津,要去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担任少校参谋。
眼看时机成熟,朱建国就想将赵炜发展成我党的情报人员。于是,在朱建国的引荐下,赵炜于1946年3月,在北平见到了中共情报部门高级干部王石坚。
起初,赵炜想的是直接加入我党,然后去延安,彻底脱离国军。但是王石坚考虑后,觉得赵炜继续留在国军内部从事情报工作,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便劝说继续赵炜留在国军。
在王石坚的劝说下,赵炜最终接受了组织的安排。考虑到赵炜在国军内部工作的特殊性,王石坚也交代赵炜:一定要和自己的上级保持“单线联系”,不能与其他交通员接触,同时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身份,即便是最亲密的家人也不行。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赵炜被我军哨兵抓住后,需要向党中央情报部求证他身份的原因。
当然,成为我党的情报人员,并不只是嘴上说说,还需要接受考核,毕竟这份工作牵扯太广。不过赵炜毕竟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军事人员,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后,组织上就认可了他的潜伏能力。
至此,赵炜正式成为了我党隐秘战线上的一位红色特工。为了便于联系,李克农亲自授予了赵炜“902”的代号。而赵炜惊心动魄的潜伏经历,也就此拉开。
赵炜和王石坚见面后,就直接去了锦州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报到。不久之后,又随司令部转移到了沈阳,在作战课担任参谋,主管机密室。
当时机密室有两项重要职责:
其一、负责标示国军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办公室里的东北作战态势图;
其二、每月编订一本国军团以上兵力驻地表,国军在东北的部队的代号、番号、驻地信息都要详细记录。
这些情报可都是国军的绝对机密,但赵炜恰恰都能接触到。
不久之后,赵炜又获知了一条重要情报: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拟纠集12万兵力,对辽东地区发起攻势,时间定在4月初。
正好,王石坚派来和赵炜联系的我党地下工作人员袁泽也来到沈阳,和赵炜完成了接头。
于是,赵炜当即将杜聿明要进攻辽东的计划全部告知了袁泽,让他尽快传递回去。
本来赵炜还想让袁泽将新编订的国军兵力配置表也带回去,但配置表太过厚重,很难携带出去,无奈之下,两人只能作罢。
但这件事也让两人大受触动,商量之后,两人便向地下党组织求助,让他们想办法在沈阳设立一个可以对外发送情报的秘密电台,这样无疑可以极大地提升情报传递效率。
不久,王石坚就安排地下党组织,在距离赵炜办公室不远处设立了秘密电台。此后,关于国军的各种情报源源不断地从这个秘密电台被传回我党情报部门,可以说此时赵炜的情报工作已经卓有成效。
除了情报工作,在此期间赵炜最为所津津乐道的,当属“假传军令”。
赵炜将杜聿明的进攻计划传回我军后不久,杜聿明就开始部署兵力。国军第13军在接到命令后,很快就将89师和54师从赤峰调回了沈阳,随时准备赶往预定的进攻点。
但13军具体什么时候出发,赵炜却始终探听不到相关情报。
这个时候,赵炜在13军从军的经历给他提供了巨大帮助。他假借看望同学之名,在沈阳火车站登上了13军司令部的专列,打探到了13军的军事安排。
原来杜聿明打算的是,等纠集的国军部队全都就位后,一起向解放区进攻。
要知道杜聿明当时纠集的国军兵力达12万之多,虽然我军已经根据赵炜提供的情报提前做出应对,但国军真要一拥而上,我军将面临巨大压力。
那么,怎么才能组织13军和其他国军部队会合?
思索再三,摆在赵炜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让13军提前发起进攻。
毕竟此时我军已经做好应对之策,13军提前发起进攻,那么我军面对的就只有13军,等其他国军部队赶到时我军已经将13军击溃,这样无疑会极大地减轻我军的压力。
但是要怎样才能让13军提起发起进攻呢?赵炜只是一个少校参谋,他可没有权利发号这样的军令。
不过赵炜在国军内部已经工作多年,对于国军的管理混乱也有所了解。思考一番后,他当即起草了一道军令:
急电,石军长:你军车运至清原后火速急行军至新滨三源浦,迅速进入阵地,进行强攻,占领兰山制高点,不得有误!
为了防止事后被清查,赵炜严格按照以往军令的发出程序,起草后呈报给了作战科长。
赵炜作为基层的作战参谋,他们起草军令都是上级授意。所以作战科长以为是哪位上级长官让赵炜起草的,没有细看,就在军令上签了字。
就这样,作战科长、参谋处长、参谋长先后签名后,这道军令迅速被发往13军。
军令如山,13军接到后当即向预定进攻点出发。他们没想到的是,我军早已在那里布好天罗地网,最终13军第89师及第54师162团被悉数歼灭。
13军是杜聿明此次进攻计划的主力,遭到重创后其他国军部队纷纷溃逃,直接导致了整个进攻计划破产。
事后,杜聿明遭到蒋介石怒斥。回到司令部就开始严查,到底是谁下达了让13军提前进攻的军令。
查来查去,虽然查到了军令是赵炜起草的,但流程完全符合规范。再加上作战处大多都是黄埔毕业生,大家又比较抱团。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以说在这件事上,充分体现出了赵炜作为一名王牌特工的“胆大心细”。
1947年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夏季攻势。
在赵炜的情报工作下,国军的进攻计划对于我军来说没有任何秘密。整个夏季攻势持续了50多天,在此期间,在赵炜情报的支持下,东北民主联军先后歼敌8.3万人、收复城镇42座,解放区扩大了16万平方公里。
针对赵炜在此期间的情报工作,党中央专门发电给予了嘉奖。甚至有中央领导,更是直言赵炜的情报贡献“居功至伟”。
如果赵炜的情报工作能够一直持续下去,无疑将会给我军提供更多的帮助。然而情报工作面临的危险无处不在,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暴露。
1947年7月,因为对杜聿明在东北战场上的表现失望,蒋介石就撤了杜聿明的职让陈诚顶上,在陈诚未到任前,由郑洞国代理司令长官一职。
郑洞国虽然只是代理司令长官,但他也希望能在陈诚来之前做出一番成绩,于是命令此前在他麾下效过力的赵炜,制定了一份“东北重点防御计划”。
陈诚到达东北后,认可了该计划。于是安排赵炜带着计划到北平,向蒋介石当面汇报。
10月7日,赵炜抵达北平。不过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赶往蒋介石的官邸,将计划呈报。而是先去了北平行辕找自己的老同学打听情况,因为赵炜在来北平前已经得知沈阳秘密电台暴露,和自己接头的同志被逮捕了。
然而让赵炜没想到的是,从老同学这里,他竟然又听到一个噩耗:朱建国是地下党,已经被逮捕。
这让赵炜一时间慌了神。要知道他是朱建国介绍成为我党情报人员的,而且很多国军将领也知道他和朱建国交好,那么他是否也暴露了呢?
思虑再三,赵炜决定再找人打探一下详细情况。这次,他找上的是在北平铁甲列车纵队司令部担任中校参谋的老同学李保诚。
从李保诚这里,赵炜不仅确定了朱建国被捕的消息,更是得知谢士炎、丁行、赵良璋等十几位国军军官都被抓了。
这下子,赵炜算是明白了,北平的情报系统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那么自己该怎么办才好?
这时,赵炜突然想起王石坚曾经交代过他,如果和朱建国失联,那么可以到报子街库资胡同8号找一位名叫王啸的同志。
虽然知道北平的地下组织已经被严重破坏,而且还不知道王啸是否被捕。但此时的赵炜已经没有选择,他只能硬着头皮一试。
好在此时的王啸并没有被捕,还向赵炜说明了此时北平地下党组织的情况,并和赵炜约定第二天晚上再见面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
然而第二天晚上,当赵炜来到王啸家时,只见门口站着一位穿皮夹克的男子,正在向四周观望。赵炜瞬间明白,王啸出事了!
但此时的赵炜也是骑虎难下,如果掉头就走,那么很有可能引起国民党特务的警觉。思索片刻,赵炜自然地走到门口,主动跟穿皮夹克的男子搭话,并报了一个假地址,问对方知不知道。
特务一听,也没有怀疑什么,还真当赵炜只是路人,不耐烦地挥手赶走了赵炜。
此时的赵炜已经彻底和组织失去联系,和他有关的同志又先后被捕,摆在他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
一、趁着还没有人来抓自己,赶紧逃跑,找机会和党组织联系;
二、冒险返回沈阳,如果自己没有暴露,那么继续潜伏,因为自己这个位置的情报工作太重要了。
心乱如麻之际,赵炜突然想起了王石坚曾经跟他说过的话:“要相信同志,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要离开工作岗位。”
于是赵炜当即做出决定,返回沈阳一探究竟。
当然,在返回沈阳之前,赵炜也没有忘记自己来北平的“目的”,他专门去了一趟北平行辕,将“东北重点防御计划”交给了收发室,并让他们打了收条。之所以没有找蒋介石当面汇报,是因为此时的蒋介石并不在北平。
回到沈阳后,为了打探自己有没有被暴露,赵炜并没有直接回自己的住处,而是去了女朋友家打听,最近有没有人找过自己。如果找过,那么自己很有可能就暴露了;如果没有,那么自己很有可能就没有暴露。
得知没人找过自己后,赵炜觉得自己应该没有暴露。不过为了慎重起见,他又给参谋处作战科打了个电话,准备再探探口风。
谁知电话接通后,一位自称是新来“卢科长”的人接了电话,语气迫切地询问赵炜:“你在哪里,为什么不回来上班?”
这句话当即引起了赵炜的警惕,下属因公出差,回来后哪有上级直接催着去上班,还要询问下落的。
赵炜知道自己暴露了,但为了稳住对方,他故意回答说:“我刚下飞机,发烧了,现在正在未婚妻家里休息。”
放下电话后,赵炜当即向旧城区转移。到了旧城区后,他又给女朋友家打了了电话试探。
结果接通后,电话里传来的并不是女朋友的声音,而是“卢科长”的。
这下赵炜算是彻底确定,自己暴露了。而这个所谓的“卢科长”,正是前来抓捕自己的国民党特务。
听着“卢科长”一再追问:“参谋长有急事找你,叫我开车来接你,你在哪里?”赵炜随口编了几句谎话,就赶紧开始了逃亡之路。
赵炜知道过了太子河,就到解放区了,到时候自己就安全了。因为事态紧急,他也没时间换衣服,身上还穿着国民党少校军服就出发了。
就这样,赵炜一路辗转,期间也曾遇到国民党哨兵,但他都急中生智应付了过去。
直到10月26日早上,他终于到了解放区,遇到了我军的游动哨。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身份被党中央证实后,赵炜很快就被送到了东北辽东分局,并受到了辽东分局司令员肖劲光的接见。肖劲光首长高度肯定了赵炜的情报工作,并对他勉慰有加。
11月,赵炜又被安排去了大连情报处工作,继续革命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赵炜一直在国家情报机关任职,直到1981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