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就不是孤独一人的,哪怕你独来独往,只要你吃饭、穿衣、生活,你的身边就会围绕着各色各样的或熟悉或陌生的人,你就不可避免地要“沟通”。更何况,老师本来就是吃开口饭的,更要学会与人友好沟通,有效沟通。会沟通,也是老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教师不是可以随便换来换去的工作,而是长期职业;教师工作的对象不是呆板的机器,而是一个个充满生机、活生生的个体;教师每天的工作琐碎又零散,但教师也是普通人,在工作中难免有不周到的地方,尤其是当与家长之间出现问题时,如果不重视与家长沟通,就会导致家校隔阂越来越大,偏见越来越深,严重影响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也会对我们的工作状态和效率产生不良后果。可见,学会与家长有效沟通是多么重要!直面问题,真诚沟通,是解决问题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一.态度好、有技巧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家长给我发微信问我:老师,886的近似数是900不对吗?当时一看,我愣了,心想:这语气可不和善,该不会是把他孩子的作业批错了把?我赶紧打开钉钉重新查看了一下,发现每批错,我心里才有了底。然后我就给他解释,是对的,而且孩子写900,我没给判错。可是这个家长依然不依不饶,说:可是他妈妈说错了,而且是老师你讲的。我一听就知道原因了,是听我的直播课,孩子理解的正确,但是妈妈没听明白,给孩子判错了,而爸爸却不乐意了,来找我了,而且是带着气来的。接下来,我发了好几条语音给这位家长,先向他解释了这个知识点的正确理解,接着表扬了孩子妈妈对孩子的学习非常上心,又夸奖孩子听课认真、最近进步很大;最后我又向他表示感谢,感谢他能及时与我沟通交流,让我知道原来这个知识点孩子可能掌握的还不是很很好,接下来要加强练习。当他听完我的语音后,给我说:谢谢你,老师。因为这个题,孩子妈妈把孩子的作业给撕了,我们两口子吵了一架。我这才找到一开始口气不善的原因,我急忙回复说:哈哈,对不起啊,我的错。家长说:没有没有,老师,不好意思,打扰了。孩子在学校没少让你费心,以后孩子有问题随时找我就行。
这个事情结束之后,我心里有如释重负,也有小小的喜悦,一场硝烟就这样熄火了。说实话,工作中,什么样的家长都有可能碰到,遇到明事理的家长还好说,我们聊一聊就没事了。越是不讲理、胡搅蛮缠的家长,越需要我们拿出较好的态度,利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既要让他们心服口服,还得让他们体谅到老师的不易,从此之后对你的工作无条件支持。
二.换位思考
在当今社会,做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在共同教育好孩子这一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老师有时也要替家长着想,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实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家长谋划,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赢得了家长的信赖,那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与家长沟通,能不能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是很重要的。问题出来了,老师首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做的不妥的地方?如果我是家长,面对老师这样的做法,我能接受吗?如果那个学生是我的孩子,老师这样对我的孩子,我能不能接受?这样一想,是不是就能释然?
记得我送走的毕业班里有一个叫张瑞涵的学生,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他在操场上跑,不小心摔倒了,脸着地,擦破了。放学的时候,家长一看,还没等我说话就急了:孩子的脸怎么回事?怎么摔的?肯定是有同学推他,在学校受的伤,你们一定要负责……听了她的话,我挺上火,心想:都四年级了,这么大孩子了,老师又不能总在后面跟着他,而且再三叮嘱一定不能跑,孩子自己不听话,赖谁呢?但是一看孩子的脸,破皮了,还留着水,有的地方都渗出血来了,我又发不出火了,摔成这样,我看着都心疼,更何况人家当妈的呢,人家说两句也是应该的。于是我调整了一下口吻,跟她说:确实是,孩子摔成这样,我们都挺心疼。这样吧,我带孩子去上个药吧。孩子说是自己摔的,如果你不相信呢,明天来调监控,如果确实是有人推他,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办。家长一听我这样说,态度立马也变了说:没事,老师,不用了,我回家给抹个药膏就行。您先忙,明天我来调监控。家长说完就带着孩子回家了。第二天早上,我刚到学校,这个家长已经在学校门口等着了,她看起来挺不好意思地跟我说:老师,对不起啊,昨天我看到孩子的脸破了,一着急态度也不好,你别往心里去。过了一夜,脸上起嘎巴了,我看也没事了。监控我也不查了,孩子调皮,磕磕碰碰也是正常的。我执意让她去看监控,走到监控室门口,她都没进去。从此以后,这位家长再也没有因为孩子的事情找过我。
后来我反思这件事,假如当时家长对我着急的时候,我按奈不住,也对她着急,在气头上一定会说错话,想必一定不会有好结果。但是我没有和她计较,先对孩子表现出了心疼,她就觉得自己被理解了,而且老师对孩子也是重视和关心的,她的不良情绪就被化解了,很容易就接受了老师的建议。等过一段时间,发现孩子其实并没有多么严重,她就开始反思自己了,所以后面才有了给我道歉的一幕。通过这一件事,想必,这位家长对学校和老师会更加信任。
三.平等交流
与家长的一定是平等的交流。家长和我们一样都是成年人,当我们坐在一起的时候,没有身份地位的高低,我们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组成的同盟军,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应该是亲密的战友和伙伴。没有家长不会认真倾听老师的建议和想法,因为他知道老师都是为了他孩子好。与家长交谈,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忌端起老师的架子,像批评孩子一样训斥家长。当家长有事找来了,首先要从态度上尊重家长、礼貌对待,语气温和地交谈,让家长从心理上信任老师、愿意与老师坦诚布公地沟通。面对问题,既要实事求是,不能无中生有,也要就事论事,不翻旧账,本着解决问题的初衷,设身处地地为家长和孩子着想,积极和家长共同探寻方法。同时,交谈时用好措辞,避免让家长产生“老师见家长就是告状”的错觉,更不要让家长觉得你找家长就是要借家长的手收拾孩子。
沟通是师生共同进步、家校共育的有效方式。家校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教师得到家长的支持,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家校沟通的纽带是学生,中心都是为了学生好,基于这一点,家长和教师都可静下心来好好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师的用心,让教师理解家长的殷切期望,家校合力促进学生进步,成就学生美好的人生。
因此,一切良好的教育,都应该从家校沟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