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師有溝通

人生在世就不是孤獨一人的,哪怕你獨來獨往,隻要你吃飯、穿衣、生活,你的身邊就會圍繞着各色各樣的或熟悉或陌生的人,你就不可避免地要“溝通”。更何況,老師本來就是吃開口飯的,更要學會與人友好溝通,有效溝通。會溝通,也是老師必備的基本功之一。

教師不是可以随便換來換去的工作,而是長期職業;教師工作的對象不是呆闆的機器,而是一個個充滿生機、活生生的個體;教師每天的工作瑣碎又零散,但教師也是普通人,在工作中難免有不周到的地方,尤其是當與家長之間出現問題時,如果不重視與家長溝通,就會導緻家校隔閡越來越大,偏見越來越深,嚴重影響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信任,也會對我們的工作狀态和效率産生不良後果。可見,學會與家長有效溝通是多麼重要!直面問題,真誠溝通,是解決問題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

一.态度好、有技巧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家長給我發微信問我:老師,886的近似數是900不對嗎?當時一看,我愣了,心想:這語氣可不和善,該不會是把他孩子的作業批錯了把?我趕緊打開釘釘重新檢視了一下,發現每批錯,我心裡才有了底。然後我就給他解釋,是對的,而且孩子寫900,我沒給判錯。可是這個家長依然不依不饒,說:可是他媽媽說錯了,而且是老師你講的。我一聽就知道原因了,是聽我的直播課,孩子了解的正确,但是媽媽沒聽明白,給孩子判錯了,而爸爸卻不樂意了,來找我了,而且是帶着氣來的。接下來,我發了好幾條語音給這位家長,先向他解釋了這個知識點的正确了解,接着表揚了孩子媽媽對孩子的學習非常上心,又誇獎孩子聽課認真、最近進步很大;最後我又向他表示感謝,感謝他能及時與我溝通交流,讓我知道原來這個知識點孩子可能掌握的還不是很很好,接下來要加強練習。當他聽完我的語音後,給我說:謝謝你,老師。因為這個題,孩子媽媽把孩子的作業給撕了,我們兩口子吵了一架。我這才找到一開始口氣不善的原因,我急忙回複說:哈哈,對不起啊,我的錯。家長說:沒有沒有,老師,不好意思,打擾了。孩子在學校沒少讓你費心,以後孩子有問題随時找我就行。

這個事情結束之後,我心裡有如釋重負,也有小小的喜悅,一場硝煙就這樣熄火了。說實話,工作中,什麼樣的家長都有可能碰到,遇到明事理的家長還好說,我們聊一聊就沒事了。越是不講理、胡攪蠻纏的家長,越需要我們拿出較好的态度,利用良好的溝通技巧,既要讓他們心服口服,還得讓他們體諒到老師的不易,從此之後對你的工作無條件支援。

二.換位思考

在當今社會,做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在共同教育好孩子這一目标的前提下,我們老師有時也要替家長着想,站在家長的立場上,實施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家長謀劃,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進而赢得了家長的信賴,那我們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與家長溝通,能不能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是很重要的。問題出來了,老師首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做的不妥的地方?如果我是家長,面對老師這樣的做法,我能接受嗎?如果那個學生是我的孩子,老師這樣對我的孩子,我能不能接受?這樣一想,是不是就能釋然?

記得我送走的畢業班裡有一個叫張瑞涵的學生,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他在操場上跑,不小心摔倒了,臉着地,擦破了。放學的時候,家長一看,還沒等我說話就急了:孩子的臉怎麼回事?怎麼摔的?肯定是有同學推他,在學校受的傷,你們一定要負責……聽了她的話,我挺上火,心想:都四年級了,這麼大孩子了,老師又不能總在後面跟着他,而且再三叮囑一定不能跑,孩子自己不聽話,賴誰呢?但是一看孩子的臉,破皮了,還留着水,有的地方都滲出血來了,我又發不出火了,摔成這樣,我看着都心疼,更何況人家當媽的呢,人家說兩句也是應該的。于是我調整了一下口吻,跟她說:确實是,孩子摔成這樣,我們都挺心疼。這樣吧,我帶孩子去上個藥吧。孩子說是自己摔的,如果你不相信呢,明天來調監控,如果确實是有人推他,我們該怎麼辦怎麼辦。家長一聽我這樣說,态度立馬也變了說:沒事,老師,不用了,我回家給抹個藥膏就行。您先忙,明天我來調監控。家長說完就帶着孩子回家了。第二天早上,我剛到學校,這個家長已經在學校門口等着了,她看起來挺不好意思地跟我說:老師,對不起啊,昨天我看到孩子的臉破了,一着急态度也不好,你别往心裡去。過了一夜,臉上起嘎巴了,我看也沒事了。監控我也不查了,孩子調皮,磕磕碰碰也是正常的。我執意讓她去看監控,走到監控室門口,她都沒進去。從此以後,這位家長再也沒有因為孩子的事情找過我。

後來我反思這件事,假如當時家長對我着急的時候,我按奈不住,也對她着急,在氣頭上一定會說錯話,想必一定不會有好結果。但是我沒有和她計較,先對孩子表現出了心疼,她就覺得自己被了解了,而且老師對孩子也是重視和關心的,她的不良情緒就被化解了,很容易就接受了老師的建議。等過一段時間,發現孩子其實并沒有多麼嚴重,她就開始反思自己了,是以後面才有了給我道歉的一幕。通過這一件事,想必,這位家長對學校和老師會更加信任。

三.平等交流

與家長的一定是平等的交流。家長和我們一樣都是成年人,當我們坐在一起的時候,沒有身份地位的高低,我們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而組成的同盟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應該是親密的戰友和夥伴。沒有家長不會認真傾聽老師的建議和想法,因為他知道老師都是為了他孩子好。與家長交談,教師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切忌端起老師的架子,像批評孩子一樣訓斥家長。當家長有事找來了,首先要從态度上尊重家長、禮貌對待,語氣溫和地交談,讓家長從心理上信任老師、願意與老師坦誠布公地溝通。面對問題,既要實事求是,不能無中生有,也要就事論事,不翻舊賬,本着解決問題的初衷,設身處地地為家長和孩子着想,積極和家長共同探尋方法。同時,交談時用好措辭,避免讓家長産生“老師見家長就是告狀”的錯覺,更不要讓家長覺得你找家長就是要借家長的手收拾孩子。

溝通是師生共同進步、家校共育的有效方式。家校間良好的溝通有助于教師得到家長的支援,了解學生學習狀态,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家校溝通的紐帶是學生,中心都是為了學生好,基于這一點,家長和教師都可靜下心來好好溝通,讓家長了解教師的用心,讓教師了解家長的殷切期望,家校合力促進學生進步,成就學生美好的人生。

是以,一切良好的教育,都應該從家校溝通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