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白遭排挤赐金放还,在离开长安的路上,却写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作者:新京报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原以可以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理想,毕竟李白不仅有才华,还有远大的志向;少年时代就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有了去长安的机会,自然很高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还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以此明志希望有所作为;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特别是最后两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为世人津津乐道。

李白遭排挤赐金放还,在离开长安的路上,却写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李白到达京城长安后,其实并没有受到重用,唐玄宗虽然欣赏他的才华,可是并没有把他放在合适的位置,无非是让他写诗。以李白性格一百个不愿意,但是迫于无奈,还是写了几首赞美杨贵妃的诗。唐玄宗读了之后很满意,当众表扬李白,赐予黄金珠宝,其目的是留住李白,让他一心一意在身边写诗。

唐玄宗早期还算是比较有作为,算是一位不错的皇帝,可是后期很显然由于杨贵妃的原因,听信一些谗言,后来为此还爆发了“安史之乱”。李白写诗不情不愿,毕竟他不想写诗,急需要一个合适的位置,只有那样才能够有所作为,可是唐玄宗却没有那样安排。李白本身性格与众不同,为人正直,所以发了几句牢骚,再加不愿意与人同流合污,于是受到了别人的排挤。

李白遭排挤赐金放还,在离开长安的路上,却写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李白在长安只生活了一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由于理想与现实有差距,再加上发了几句牢骚,不愿意与权贵同流合污。当时有很多权贵开始排挤李白,在唐玄宗面前挑拨是非,一气之下,唐玄宗把赐给李白的黄金收回,并放下狠话,永不启用李白,这等于是告诉了李白,不管你多有才华,永远都不会重用你。李白在赐金放还之后,心情失落,只好选择离开长安。

虽然李白没有被重用,还带着无奈与失落离开了长安,但是依旧保持着文人独有的风骨,在此后的诗篇中,李白以一种更为坚韧的品格来创作,在这首《临江王节士歌》一诗中,正是通过自身的处境,以此来告诉世人,他虽然很悲痛,可是依旧坚强,并且这首诗同样写得很有气势。

李白遭排挤赐金放还,在离开长安的路上,却写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吴云寒,燕鸿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壮士愤,雄风生。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李白有大才,除了表现在文学上,其实在别的方面也很优秀,只是没有被重用,在离开长安之后,于是到处游玩;每天除了写诗,那么就是喝酒,而这首诗的风格,其实有一点淡淡的忧伤,可是又突出了诗人坚韧不拔的品格,还有骨子里的傲气,开篇便是写了洞庭湖不一样的秋色美景,到了秋天之后,洞庭湖白浪连天,周围的树木上的叶子稀稀疏疏,北方的鸿雁开始飞到吴地过冬。

李白遭排挤赐金放还,在离开长安的路上,却写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吴地的其实也很寒冷,吴云寒冻,鸿雁在啼叫,诉说着悲苦。北风呼啸,鸿雁就夜宿在潇湘的沙滩上,王节士由于悲秋的原因,此时早已泪如雨下。白日在天心,不仅照亮了宇宙,也照亮了我一颗忠君之心。只是壮士悲愤不已,雄风顿生。从这几句中,可以看得出来,李白还是有一些伤感,同时也是写诗告诉唐玄宗,他有一颗忠君之心,只是被人诬陷,不得已只得离开长安。

李白遭排挤赐金放还,在离开长安的路上,却写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最后一句让人震撼,再一次体现出了李白远大的人生志向,“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怎么样才能够手握倚天剑,跨海斩长鲸?虽然被人排挤,不得不远离长安,可是在离开了之后,李白还是抱着一丝希望,但是很显然,唐玄宗早已不再重用,这也成为了李白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李白遭排挤赐金放还,在离开长安的路上,却写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李白的诗很有气势,而这首《临江王节士歌》,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同时也是气势磅礴。 虽然在生活上很不如意,可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李白还是保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品格,还是希望有所作为,正是这个原因,让他的作品更具有魅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