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失踪谜题

【欧洲时报木槿编译报道】这或许是她在小说中设计的情节:1926年,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离奇失踪10天,引发媒体广泛猜测,共有1.5万人参与到搜索行动中。10天后,重返公众视野的她却宣称自己失忆了。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请看本文作者安德鲁·威尔逊(Andrew Wilson)为您破解此案。

解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失踪谜题

图为英国独立电视台的纪录短片《阿加莎的秘密》片段。(图片来源:英国独立电视台资料图片)

寻找阿加莎:10天、1.5万人

我打开旧纸箱,在堆积的褪色纸张中来回翻阅,直到发现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离婚记录。这些文件多保存在位于伦敦基尤(Kew)的国家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手写的白纸黑字按时间顺序记录了克里斯蒂夫妇离婚案的进程。1928年,也就是整整90年前,两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这些文件为阿加莎失踪案提供了背景信息,诸如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1914年圣诞夜,阿加莎·米勒(Agatha Miller)与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Archibald Christie)结婚;1919年,他们的独生女罗莎琳德(Rosalind)出生。此外,文件还提供了这起离婚案的原告和被告。两人递交离婚申请时,阿加莎住在故乡——德文郡(Devon)南部城市托基(Torquay);商人、前飞行员阿奇博尔德住在伦敦皮卡迪利大街的皇家空军俱乐部(Royal Air Force Club)。尽管文件表明他常与人通奸,但并未提及情人的具体姓名(这在那个年代是惯例),离婚申请书上写的是“1927年11月18日和/或19日和/或20日,格罗夫纳酒店(Grosvenor Hotel),阿奇博尔德据称与一名不知名女子通奸。”

然而,这些布满尘埃的文件并未记录这桩婚姻背后的离奇事件,也并未解释这件事如何使阿加莎成为史上最畅销的小说家。

1926年12月,阿奇博尔德为迎娶年轻情妇南希·尼尔(Nancy Neele)向妻子提出离婚后,阿加莎就消失了。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这名36岁女作家的车在萨里郡(Surrey)一个偏远的风景区被人发现;当局出动了1.5万名志愿者、搜救犬和飞机寻找线索;警方甚至怀疑她被阿奇博尔德谋杀。10天后,她出现在了哈罗盖特(Harrogate)的天鹅水疗旅馆(Swan Hydropathic Hotel),用丈夫情妇的姓氏办理了入住手续。

此事迅速登上全球媒体头条,直至今日,阿加莎的魅力依然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1976年,阿加莎离世,如今40余年已逝,她所著的66本侦探小说销售量高达约20亿,改编作品陆续问世。近日,BBC出品了由莎拉·菲尔普斯(Sarah Phelps)改编的影视作品《无妄之灾》(Ordeal by Innocence);今年圣诞节期间,她改编的《ABC谋杀案》(The ABC Murders)也将与观众见面;明年,英国演员肯尼思·布拉纳(Kenneth Branagh)将通过众星云集的故事片《尼罗河上的惨案》(Death on the Nile)重返荧屏;下周,英国天空电视台艺术频道将在冒险喜剧类电视剧《都市传说》(Urban Myths)中用喜剧的方式演绎1926年这场失踪案,安娜·麦克斯韦尔·马丁(Anna Maxwell Martin)将扮演失踪的女作家。

解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失踪谜题

阿加莎和第一任丈夫阿奇。(图片来源:英国独立电视台资料图片)

人生低谷:母亲去世 丈夫出轨

现实生活中,阿加莎的经历并没有引人发笑之处。事实上,1926年是她人生中的低谷。当年4月,她的母亲克拉拉(Clara)去世,阿加莎失去了最好的朋友,产生了自我身份认同危机。阿加莎后来回忆说,有一天她在故宅阿什菲尔德(Ashfield)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忘了自己是谁,因为她在签发支票时写的是作家威廉·萨克雷(William Thackeray)小说中人物的名字。

当年稍晚时候,阿奇博尔德从伦敦回到托基为女儿庆祝7岁生日,阿加莎敏锐地感觉丈夫变心了。最终,他对阿加莎提出了离婚,说自己遇见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黑发姑娘,比她年轻十岁。“我想,这番话说了以后,我幸福、成功、自信的人生,就此结束了。”她在自传中写到,“当然,一切都没有这么突然,因为我根本不敢相信。”

这对夫妇尝试为了女儿弥合分歧,不过阿加莎在自传中描述道,极其自私的阿奇博尔德不愿错失与新欢共觅幸福的机会,两人终于在1928年结婚。“我在很久以前就告诉过你,”他对阿加莎说,“我讨厌别人生病或不开心,把我好端端的生活全毁了。”

1934年,阿加莎用笔名玛丽·维斯马科特(Mary Westmacott)发表作品《未完成的肖像》(Unfinished Portrait),以半虚构的写作手法描述了一段婚姻破裂的过程。阿奇博尔德在书中对应的人物被刻画为一个懦夫和潜在的杀人犯。西莉亚(阿加莎对应的人物)害怕丈夫德莫特(阿奇博尔德)会对她下毒,于是提前把花园小棚子里的一包除草剂锁了起来。“他想让她死,”阿加莎在小说中写到,“他一定想让他死,否则她不会怕成那样。”

阿加莎1926年12月失踪后,萨里郡警方的一条调查线索就是怀疑阿奇博尔德杀害了妻子,这样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和情妇结婚了。

阿加莎在哈罗盖特的旅馆被人发现后,精神病医生诊断她患上了严重的失忆症。当时,很多目击证人告诉警方和媒体,看见她在旅馆唱唱跳跳、打台球。她还跟旅馆客人介绍自己来自南非,丢了一个孩子。如今,哈罗盖特每年7月都会举行犯罪题材写作的节日,但阿加莎究竟为何从伯克郡(Berkshire)的家中消失仍是个谜。

对失踪只字不提:何必念念不忘

多年来,相关猜测包括她患有分离性神游症(一种常由精神创伤引发的疾病,症状包括丧失身份认同感),另有一位作家推测阿加莎这出“自导自演”是为了赢回丈夫的爱。如果这是她的动机,那么这个目标以失败告终:阿奇博尔德对随后的丑闻深感惊恐,更坚定了离开阿加莎的决心。

一些批评家甚至宣称,阿加莎的消失戏码不过是为了提高公众知名度;那时她仅出版了6本小说,其中就包括于1926年早期发表的著作《罗杰疑案》(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正是由于她的失踪,这本书才引发了巨大关注。”琼·阿柯希娜(Joan Acocella)2010年在《纽约客》中分析称,“她的失踪与侦探小说产生了有趣的联系,让她成为了名人。”

我在关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系列小说的首部《谋杀天才》(A Talent for Murder)中对她的失踪进行了虚拟塑造。但在现实生活中,我相信她一定经历了深刻的心理危机,被迫考虑自杀。我猜测她驾车离开桑宁戴尔(Sunningdale)的家是想要自杀,但最后一刻仍无法跨过心里那道坎。阿加莎·克里斯蒂作为一名基督徒,自杀对她来说不仅是一种罪恶,而且她同时意识到,自杀的消息将摧毁其他人的生活,尤其是她的女儿和姐姐。

阿加莎在余生拒绝谈论此次失踪事件,而死后发表的560页自传也对其只字未提。她是这样总结这一经历的:“那么,疾病之后,是悲伤、绝望和心碎。何必念念不忘。”

相反,阿加莎的自传集中展现了她在海滨城市托基度过的快乐童年,当年有钱人很流行住在那里。她出生于1890年,是家里第三个也是最小的孩子,她的父亲是美国人弗雷德里克·米勒(Frederick Miller),母亲是英国人克拉拉,他们经常在家里招待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和拉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等作家。虽然她的哥哥姐姐都接受了私人教育——姐姐就读于布莱顿罗丁女子学校(Roedean School)的前身,哥哥就读于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阿加莎却接受了家庭教育。她是一个极富想象力且极其敏感的孩子,经常自己编故事,不过她的第一部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却源于和姐姐的赌局:姐姐玛琪(Madge)打赌说阿加莎太笨,肯定写不出侦探小说。1920年,30岁的阿加莎发表了第一部作品,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Hercule Poirot)首次亮相。不过,这部作品并没有令她声名大噪,只帮她赚了25英镑,而当时阿奇博尔德的年薪是500英镑。四年过去后,连载小说《褐衣男子》(The Man in the Brown Suit)的刊登权却为她带来了相当于丈夫年薪的收入。她靠这笔钱给自己买了心爱的莫里斯考利,失踪那晚她开的就是这辆车。

站在十字路口:试图找回自己

1927年12月,她和丈夫的离婚诉讼在英国高等法院(High Court of Justice)展开,她忽然意识到,没有丈夫经济支持的她只能自力更生。她签订了撰写小说的合同,尽管并没有写作的心情,她知道自己别无他选。

1927年1月,阿加莎带着女儿罗莎琳德和秘书卡洛·费雪(Carlo Fisher)来到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在当年的高端冬季旅游胜地特内里费岛(Tenerife)上的豪华酒店Taoro住下,她逼着自己完成小说《蓝色列车之谜》(The Mystery of the Blue Train)。“在那一刻,我开始了从业余作家到专业作家的蜕变,”她在自传中写道,“我想专业作家的烦恼在于,不想写的时候也得写,不喜欢写的东西,甚至写得并不好。”这本出版于1928年的小说是她最不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她时常想“这样一本烂书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

当我读到阿加莎自传中的这句话时,我开始浮想联翩。阿加莎在特内里费岛还做了什么其他事情?在《谋杀天才》结尾,虚构的阿加莎再三犹豫是否接受秘密情报局(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的工作机会,到加那利群岛办公。在我的第二部书《另类邪恶》(A Different Kind of Evil)中,阿加莎对一具木乃伊化的英国特工尸体展开调查。虽然我为阿加莎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但小说中的故事都有现实依据,且系列小说的顺序均按照阿加莎的足迹排列。我还在书中探究了她与丈夫破裂的婚姻。

当时,人们仍认为离婚是一桩耻辱。阿加莎成长于一个充满信仰的家庭,自从1928年10月完成离婚后,她就再也没去教堂出席宗教活动。罗莎琳德似乎接受了父母的“和平分手”——“我知道父亲喜欢我,也喜欢和我在一起,”她曾对母亲说,“他不太喜欢的是你。”不过后来罗莎琳德首次参加社交活动时,阿加莎并不能出席,因为她是一名离异妇女。

与阿奇博尔德的离婚却让阿加莎充满创造性和灵感,推动她创作更多作品,开拓眼界。如果阿加莎没有离婚,她是否会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小说家呢?事实上,人们对此一直抱有争议。阿奇博尔德在1922年担任大英帝国展览会(British Empire Exhibition)的财务顾问,那时的阿加莎去了世界很多地方,但后来她却感觉站在十字路口。“我应该找回自己,弄明白自己是否完全依赖于他人,这正是我所恐惧的。”她如是说。

痛苦使人成长?借笔下人物表达情绪

1928年秋天,38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独自搭乘东方列车来到大马士革,之后辗转来到巴格达。她一路向南直至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城市乌尔(Ur)。这是一个知名的考古发掘现场,1930年她在这里与第二任丈夫、比她年轻14岁的考古学家马克斯·马洛文(Max Mallowan)相识,两人的婚姻非常幸福。每年冬季,阿加莎都陪同马克斯到近东地区考古发掘。阿加莎用积累的财富买了几幢宅子——她曾同时拥有8套房产,包括在肯辛顿(Kensington)的别墅和一座华丽的乔治王朝时代庄园Greenway,后者俯瞰德文郡的达特河(Dart),是阿加莎的度假地。

与阿奇博尔德的离婚对她的作品也产生了影响:她的早期作品探究的是人们在责任光辉下隐藏的邪恶,但离婚这残忍的生活经历为她最伟大的著作提供了力量和情节。在离婚后的一段时间里,她创作了多篇最受欢迎的作品,例如《寓所谜案》(The Murder at the Vicarage)、《悬崖山庄奇案》(Peril at End House)和《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阿加莎第一任丈夫说要离开她时,是她人生中的低谷,她后来说那时她突然意识到丈夫的表里不一。童年时的噩梦不断缠绕着她,好像有邪恶的存在偷偷溜入了周围人的身体中。“他还像往常一样做出和人打交道的样子,但他已经不是阿奇博尔德了。”她曾这样写道。

在小说《未完成的肖像》中,女主角西莉亚也表达过相同的情绪。丈夫为了另一个女人离开她后,她打算自我了断。阿加莎的第二任丈夫马克斯·马洛文说,在西莉亚身上“我们发现了最接近阿加莎肖像的人。”

在《未完成的肖像》的结尾,以笔名维斯马科特(这个笔名一直用到1949年)写作的阿加莎,借西莉亚说了这样一句话,“除了你的丈夫,没有人能伤害你——没有人如此近在咫尺。”如果她的丈夫背叛了她,那么“任何人都有背叛的可能。世界也变得充满不确定性。我再也无法相信任何人或任何事。”毫无疑问,阿加莎也有同感。

(本文为《欧洲时报》英国版与《英国电讯报》联合专版,本文作者:Andrew Wilson,编译:木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