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抢救了这样一位病人。救护车送来时直接进了重症监护,在经过2个多小时的救治后,患者因突发心梗,治疗无效,离开人世。根据家属张女士讲述,丈夫姓吴,37岁,事发前,丈夫曾参加完聚会、并大量饮酒,且与自己大吵了一架。

吴先生平日里对妻子是言听计从,妻子的吩咐就是圣旨。但是事发那一日他的好朋友过生日,他瞒着妻子去赴宴了,一开心就喝多了。回到家妻子得知他并没有去连夜跑车赚外快,还对自己撒了谎,简直大怒。于是二人欲吵欲裂,突然间,吴先生先生双手紧捂住胸口,一句话没说完,便晕了过去。
后来,张女士慌忙拨打了120急救,却不料还是发生了这样的悲剧。妻子很不接,自己的丈夫平时身体很好,怎么会发生心梗呢?医生了解完吴先生近期的状况,沉默许久,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并发的原因,表示这些习惯都是推波助澜“帮凶”:
1、情绪激动,是“诱因”
二人激烈的争吵,导致患者情绪比较激动,这是诱发心梗的主要因素之一。当人的情绪,过于激动时,交感神经也会过度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也急剧增加。
这对于冠状动脉,是一种不良的刺激,增加心脏的负担,容易诱发心绞痛或者急性心肌梗死。
2、过度劳累,是“祸根”
心脏,最怕压力大,过度劳累。患者长期劳累,再加上巨大的生活压力,对于心脏来说,危害巨大。没有规律、过于劳累的生活,非常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梗。
另外,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导致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交感神经兴奋,这很容易引起心梗发作。
3、大量饮酒是“起因”
中国酒文化盛行,应酬中经常上演“逼酒劝酒”场面。但是很多人到了那种场合就忘乎所以。酒精不仅会导致酒精性心肌病、高血压等,还会诱发心梗和脑梗。
大量饮酒会诱发体表血管扩张,血液从内脏转移到体表,心脏等重要脏器因此出现缺血。短时间内过量饮酒会引发房颤、心衰、脑血管破裂等问题。
<h1>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心梗的早期身体变化及预警</h1>
实际上,心梗来临前身体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警示,只不过大多数人都忽视了,如果一个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必要时及时就医:
1、出现原因不明的胸背疼、肩颈胳膊疼。疼痛的发作特点常常是今天脖子疼,第二天改成了下巴疼;或是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了。出现这种疼痛转移的现象,一定要引起注意,去医院就诊。
2、突然剧烈胸痛或胸部憋闷,或疼痛时间超过15分钟。
3、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
4、如果感觉疲劳头晕,休息之后也不能缓解,要提高警惕。
5、如果在没有任何诱因的前提下,忽然发现自己无缘无故心跳加速,持续时间在1分钟到10分钟之间,且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过度饱餐后出现,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心梗提示。
<h1>突发心梗时,应该怎么做?</h1>
1、首先保持镇定,停止一切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条件的可以吸氧。
2、不要在家观察,立刻拨打120。
3、此病瞬息万变,不建议用私家车或者是出租车,以免在路上发生危险。
4、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可到让家人社区卫生人员联系,请他们到家中做心电图并进行应急治疗。应静脉输液,保持静脉通道。
<h1>此外,日常养护心脏,谨记做好这3点:</h1>
1、少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长期熬夜,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自然的节律,会被打破。长此以往,易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早搏等,引起心脏不舒服。
现代研究表明,午睡半小时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30%。午睡15-30分钟,可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及心梗的发病机会。
2、早起补水,血管更通畅
早晨起床后,身体分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导致血压上升,再加上整晚没喝水,血液比较浓稠,容易发生栓塞。
晨起后动作最好轻柔、缓慢,还要及时补水。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看是否需要在睡前服用长效降压药,以更好地控制第二天清晨的血压。
3、多运动,可增强心脏
研究表明:运动,能够提高心脏病发作后的存活率。经常锻炼的人,因心肌肥大猝死的几率更小。
因此,养护心脏,要注意,不要太懒惰,适当的运动,十分有益。走路,是最简单方便的养心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h1>最后,再给大家普及一下有效心肺复苏小方法:</h1>
生活中若遇到突发心梗的状况,用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稍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两臂垂直,用身体重量向下压。
需要注意的是,最少下压5厘米或使胸部下陷1/3。每分钟至少按压100次,按压30次后进行口对口吹气。一手压前额,一手提下颌,抢救者嘴唇包住患者嘴唇,连续吹气两次。如此周而复始。
#清风计划##心脏英雄##健康真探社#@清风计划@头条健康@头条养生
养生每日说,专注分享健康养生知识,欢迎关注、评论留言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