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科学家成功利用一只已经死亡且被冰冻33年之久的野生动物体细胞成功克隆出一只黑足鼬,它被命名为黑足鼬,这是美国首次克隆本土濒危物种,目的是为了弥补现存种群的基因多样性。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山地-草原地区负责人诺琳·沃尔什说:“虽然这项研究只是初步的,但这是北美本土濒危物种的首次克隆,它为保护黑足鼬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工具。”

黑足鼬
黑足鼬是美洲特有的一种白鼬,因为人类的活动白鼬的数量曾一度减少,被认为已经野外灭绝。幸运的是,1981年美国怀俄明州的一个农场再次发现了一小群黑足鼬,秉承恢复黑足鼬种群的目的,美国将这一小群黑足鼬捕捉后进行繁育计划。然而最初的这一小群黑足鼬只有7只繁育了后代,在接下来的繁育,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近亲繁殖,这限制了黑足鼬的生物多样性,长此以往黑足鼬的基因将持续衰退,最终无力再自然繁育。
而如今借助克隆技术,或许对恢复黑足鼬种群有一点点帮助。“薇拉”是最后一批被捕获的野生黑足鼬之一,于上世纪80年代死亡,死亡后就被送到了美国圣迭戈动物园全球组织下属的冰冻动物园, 幸运地保存了这只黑足鼬的基因,遏制了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破坏。因此这是这次克隆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且这只黑足鼬没有存活的后代,也就是在基因上它的克隆体和现存的黑足鼬没有亲缘关系,那么这只克隆体有助于恢复一点点黑足鼬的基因多样性。
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推特
目前为止,克隆已经是一项相当成熟的技术,可用于拯救濒危野生动物,也可以用于克隆常见的牲畜,而且其技术延伸——干细胞技术,也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虽然克隆在很多眼里就是复制,但复制的只有基因而已,克隆的个体仍然是独立生长的,而生物的生长发育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其大脑神经元排列、分子构成和细胞供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拥有不同的记忆、性格,复制的只是肉体,内在的意识却完全不同。
克隆诞生的黑足鼬
前年我国就诞生了首只克隆宠物猫,这只克隆猫的基因是提取自一只英国短毛猫,花费了25万。在原来的宠物猫快不行的时候,猫主人动了克隆的念头,于是找到专门的机构提取了宠物猫的体细胞,经过代孕母猫长达60天的孕育,克隆猫大蒜于自然分娩顺利出生,并经过第三方机构认定为克隆猫。但是克隆后宠物主也有一些后悔,因为克隆猫和大蒜长相有一定差异,性格方面的差异更大,想要用克隆猫替代大蒜的目的也算是泡汤了,除了长得像,这就是俩完全不同的猫个体,类似于双胞胎。
大蒜和提供体细胞的宠物猫
克隆不等于复制。从技术上来看,目前克隆人类应该已经可以做到,毕竟目前猴子克隆的新闻时常出现,而且人类群体这么大。但是存在很多伦理问题,比如代孕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不合法的,克隆人就需要找到一位女性代孕,而克隆人长大后也是个麻烦,从年龄上看他和体细胞提供者差别很大,可是基因却高度相似,类似于同卵双胞胎,这俩人的亲缘关系该怎么界定是个问题,而且还有更严重的影响,克隆人有着自己的意识,那么他长大后再对他做任何实验,也有违人道。
大蒜和代孕母猫
利用克隆的办法使人重生是做不到的,只能做到肉体的克隆和复制,而他的意识也会是独立的意识,除非能精确地调控大脑的发育和意识的诞生,需要能够编码肉体的意识,然后从胚胎期大脑开始分化出现的时候就开始调控,一直到人发育成熟,这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就算是未来可以做到转移意识,克隆人长到二十来岁的时候,人家有自己的意识,强行地转移体细胞供者(死去的那个人)的意识,那么就得抹杀掉克隆人的意识,这就和杀人没什么两样。
克隆猴
利用克隆使人重生是很困难的,光是调控从受精卵到十多岁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一项大工程,这也受到伦理道德的影响。现代只要是用到人类体细胞的克隆技术,不等到其形成早期胚胎,也就是只是从单细胞分裂为同样的多个细胞时候就要终止实验,也是很多国家禁止(非疾病、人为选择)妊娠终止手术的原因,当开始有妊娠反应或者检查可以看到孕囊的时候,胚胎已经具备了一点人形,这时做这些其实就是在扼杀生命。
所以,就算是想要实现人类的重生,克隆恐怕是一条走不通的路,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伦理道德的原因。技术都有两面性,若是无节制地应用克隆技术,那也会导致相当危险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