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中国严令禁枪,山东老汉却持双枪无人能阻,他究竟有何靠山?</h1>
我国是一个禁枪的国家,如果在谁家发现一把枪,肯定是要被政府没收,或者受到一定的惩罚。然而,山东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持有了手枪,而且还是2把毛瑟手枪。据悉,这2把手枪已经在老人家中放置了70多年。
老人家中私藏手枪一事并非是秘密,邻里之间都知道这件事,但是并没有因此感到害怕,甚至也没有人向上级举报。这位老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呢?难道有什么特殊的身份?如今这位老人怎么样了呢?

在得知老人家中有手枪之后,当地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曾经来到老人家中调查情况。走访的工作人员表示,确实在老人家中发现了2把手枪,不过这位老人的身份并不是一般人,而是百战老兵滕西远。
滕西远出身很普通,是山东莱芜县的一户贫苦人家,父母在滕西远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离世,只剩下兄弟几人相依为命。滕西远大哥必须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决定参军入伍,参军后经常给滕西远几人送来食物,还会讲在军队中的见解。
可能是受到大哥的影响,又或者是因为见识到家园被日寇摧毁的景象,总之在五弟被饿死之后,滕西远就和大哥二哥一样加入到抗日队伍中。1938年的时候,山东境内诞生了很多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所以滕西远也把握机会参军。
因为年纪的问题,滕西远差点没有被招收,还是政委看他抗日决心坚定才留下了他。滕西远因为从小就营养不良,所以看起来瘦瘦小小的不起眼,真正让滕西远出名的还要从一次日寇扫荡说起。
1940年春天的时候,华北地区的日军在山东大扫荡,滕西远所在的阳村就是目标之一。在伪军及汉奸的带领下,2名战友被捕,滕西远的安危也迫在眉睫,好在滕西远对地形比较熟悉,在日寇抵达之前就已经跳墙走了。
滕西远在逃跑过程中,又碰到2名战友,经过商量以后,最终决定在村里藏起来。没想到藏起来的滕西远意外地看到了1名日军,当即决定拿下这个落单的日寇。等日军经过时,滕西远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匕首,在另外2名战士的帮助下,一刀就结束了日寇的性命。
因为一举击杀日寇,滕西远在县大队瞬间就出名了,战士们都拿崇拜的眼神看着他,而这把首次斩杀日寇的匕首到现在还被滕西远保存。1940年夏季,日寇见扫荡没有太大成效,干脆进行大规模的突袭行动,滕西远所在的县大队也参与其中。
凭借顽强的意志,我军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滕西远在阵地上一眼就瞄准了日寇的旗手,于是一枪就放倒了日寇的旗子,从心理上给日寇一定的打击。随后滕西远又出手打死了几个日寇,随着手中枪弹的消耗殆尽,滕西远端起刺刀就和敌人战到了一起。
滕西远到底是年纪小,在拼刺刀过程中被敌人刺伤了腋下,不过这并不影响滕西远继续杀敌,一个反手就抹了敌人的脖子。一场恶战下来之后,年仅15岁的滕西远就杀死了6个日寇。在战斗结束之后,上级还为其授予了一等功。
当时担任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的廖荣标还亲自接见了滕西远,甚至还送了一把毛瑟枪给滕西远。在后来的抗日战争过程中,滕西远用这把毛瑟手枪击毙了很多日寇,成为山东当地民众口中的杀敌英雄。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发动了内战。1947年7月,在粟裕的领导下,华东野战军四个纵队准备和南麻地区的国民党整编第11师开战。当时滕西远已经成为队伍里的一名炮兵连连长,为了更精准的打击敌人,于是派人前往一线查看。
滕西远有一次查哨,发现200人左右的国民党精兵,距离我军的路程很短。滕西远身边只有一名警戒战士和几颗手榴弹,如果不采取行动,主力部队很容易遭遇偷袭。经过一番头脑风暴之后,滕西远决定学诸葛亮唱一出空城计。当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国民党军也不确定山坡上到底有多少解放军,也不敢贸贸然行动,结果滕西远和一支200人的队伍对峙起来。
等了一会儿之后,国民党军并没有发现异常,当即决定撤退,然而两边的山坡上立即响起了我军的喊声。原来我军在双方对峙的过程中就已经飞奔过来,成功拿下了国民党军队。而年仅的滕西远又一次立下一等功,以至于粟裕亲自为其发放了另外一把毛瑟枪。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滕西远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上百场,其中还包括了著名的渡江战役等。虽然新中国成立了,但是滕西远的军旅生涯并没有结束,而是又转身投入到朝鲜战场上。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全面爆发,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在1950年12月份,滕西远从福建出发,向北直至丹东,下车之后又横跨鸭绿江,最终在朝鲜的土地上站定。
滕西远回忆道:抗美援朝的队伍刚过鸭绿江没多久,就和联合国军打成一团。联合国军有天上飞的战机、地上跑的装甲车和坦克,而中国军队只有两条腿、小米加步枪,甚至连御寒的厚衣服都没有,就这样和联合国军展开殊死搏斗。
为了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很大一部分都在赶路,而且都是一些被冰雪覆盖的山路,这些路都只能靠志愿军战士们自己的双脚走完。滕西远在行军路上遇到不少倒下的战友,他们不是死在敌人的枪口下,而是败给了恶劣的自然环境。
虽然敌我两军在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结束后开始谈判,但是为了增加筹码,联合国军用利用武力进行威胁。到了1953年3月份,距离停战协议签订的日子只有4个月,但是敌军还是不停在三八线附近发起攻击,无奈之下我军只好抵抗。
敌人来势汹汹,我军只好制定一系列计划来应对,滕西远就是执行穿插作战计划的一员。在一次行动过程中,一辆敌军坦克横在我军的去路上,如果不能解决掉这辆坦克,那么穿插作战计划就很难实现。为了赶路方便,滕西远并没有携带重武器,只能依靠炸药包。
远距离投掷炸药包起不到任何作用,而近距离投掷就意味着有来无回,这可怎么办呢?最后还是滕西远挺身而出,接下这项艰巨的任务。滕西远不仅仅是凭着一腔热血,同时也有自己看法和见解。
原来在作战的时候,滕西远就已经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坦克旁边的沟道内是坦克的实现盲区,这样他就可以抵达沟道再利用炸药包轰炸。趁着天黑视线不好的时候,滕西远悄悄跑到沟里面,可是这时他才发现沟里面的情况敌人可能已经一清二楚。
觉得自己回不去的滕西远并没有气馁,而是将炸药包稳稳地挂在了坦克上面,并点燃了引线。随着爆炸声响起,敌军的坦克成功被摧毁,战士们趁着这个机会冲上去给予敌人重重一击。
滕西远点燃炸药包之后迅速跑开,因为跑的速度比较快,所以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只是稍微受了点轻伤。经过此次爆破之后,滕西远瞬间又成了整个军队的爆破英雄,同时也为滕西远的军旅生涯划上圆满的句号。
从13岁到28岁,滕西远共经历了15年的战争生涯,不管是抗日战争,还是解决内战的解放战争,又或者是抗美援朝战争,滕西远都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战争结束了,立下赫赫战功的滕西远又该何去何从呢?
1953年的时候,抗美援朝战争终于结束了,而滕西远也返回老家“莱芜”。滕西远先后做过自来水、市政等多种工作,虽然脱下了陪伴自己15年之久的军装,但是滕西远依然在为人民奉献着自己。
关于老人手中持有的2把手枪,记者也针对这个问题采访了滕西远老人。老人随后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持有的持枪证明与持枪须知,这就意味着老人持有枪支是合法的行为,不存在私自持有枪支的行为。
从战争结束到现在已经近70年的时间,2把手枪对于来讲已经不是武器,而是伴在自己身边的老伙计,也是自己心爱的艺术品。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老人还将2把手枪提供莱芜战役纪念馆,让其进行展示。对手枪来说,老人才是他们的最终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