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中國嚴令禁槍,山東老漢卻持雙槍無人能阻,他究竟有何靠山?</h1>
我國是一個禁槍的國家,如果在誰家發現一把槍,肯定是要被政府沒收,或者受到一定的懲罰。然而,山東就有這樣一個人,不僅持有了手槍,而且還是2把毛瑟手槍。據悉,這2把手槍已經在老人家中放置了70多年。
老人家中私藏手槍一事并非是秘密,鄰裡之間都知道這件事,但是并沒有是以感到害怕,甚至也沒有人向上級舉報。這位老人到底是什麼來頭呢?難道有什麼特殊的身份?如今這位老人怎麼樣了呢?

在得知老人家中有手槍之後,當地有關部門的從業人員也曾經來到老人家中調查情況。走訪的從業人員表示,确實在老人家中發現了2把手槍,不過這位老人的身份并不是一般人,而是百戰老兵滕西遠。
滕西遠出身很普通,是山東萊蕪縣的一戶貧苦人家,父母在滕西遠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離世,隻剩下兄弟幾人相依為命。滕西遠大哥必須解決溫飽問題,是以決定參軍入伍,參軍後經常給滕西遠幾人送來食物,還會講在軍隊中的見解。
可能是受到大哥的影響,又或者是因為見識到家園被日寇摧毀的景象,總之在五弟被餓死之後,滕西遠就和大哥二哥一樣加入到抗日隊伍中。1938年的時候,山東境内誕生了很多由共産黨上司的抗日武裝,是以滕西遠也把握機會參軍。
因為年紀的問題,滕西遠差點沒有被招收,還是政委看他抗日決心堅定才留下了他。滕西遠因為從小就營養不良,是以看起來瘦瘦小小的不起眼,真正讓滕西遠出名的還要從一次日寇掃蕩說起。
1940年春天的時候,華北地區的日軍在山東大掃蕩,滕西遠所在的陽村就是目标之一。在僞軍及漢奸的帶領下,2名戰友被捕,滕西遠的安危也迫在眉睫,好在滕西遠對地形比較熟悉,在日寇抵達之前就已經跳牆走了。
滕西遠在逃跑過程中,又碰到2名戰友,經過商量以後,最終決定在村裡藏起來。沒想到藏起來的滕西遠意外地看到了1名日軍,當即決定拿下這個落單的日寇。等日軍經過時,滕西遠掏出早已準備好的匕首,在另外2名戰士的幫助下,一刀就結束了日寇的性命。
因為一舉擊殺日寇,滕西遠在縣大隊瞬間就出名了,戰士們都拿崇拜的眼神看着他,而這把首次斬殺日寇的匕首到現在還被滕西遠儲存。1940年夏季,日寇見掃蕩沒有太大成效,幹脆進行大規模的突襲行動,滕西遠所在的縣大隊也參與其中。
憑借頑強的意志,我軍與日寇展開了殊死搏鬥。滕西遠在陣地上一眼就瞄準了日寇的旗手,于是一槍就放倒了日寇的旗子,從心理上給日寇一定的打擊。随後滕西遠又出手打死了幾個日寇,随着手中槍彈的消耗殆盡,滕西遠端起刺刀就和敵人戰到了一起。
滕西遠到底是年紀小,在拼刺刀過程中被敵人刺傷了腋下,不過這并不影響滕西遠繼續殺敵,一個反手就抹了敵人的脖子。一場惡戰下來之後,年僅15歲的滕西遠就殺死了6個日寇。在戰鬥結束之後,上級還為其授予了一等功。
當時擔任山東縱隊第四支隊司令員的廖榮标還親自接見了滕西遠,甚至還送了一把毛瑟槍給滕西遠。在後來的抗日戰争過程中,滕西遠用這把毛瑟手槍擊斃了很多日寇,成為山東當地群眾口中的殺敵英雄。
抗日戰争勝利之後,蔣介石發動了内戰。1947年7月,在粟裕的上司下,華東野戰軍四個縱隊準備和南麻地區的國民黨整編第11師開戰。當時滕西遠已經成為隊伍裡的一名炮兵連連長,為了更精準的打擊敵人,于是派人前往一線檢視。
滕西遠有一次查哨,發現200人左右的國民黨精兵,距離我軍的路程很短。滕西遠身邊隻有一名警戒戰士和幾顆手榴彈,如果不采取行動,主力部隊很容易遭遇偷襲。經過一番頭腦風暴之後,滕西遠決定學諸葛亮唱一出空城計。當時天色已經黑了下來,國民黨軍也不确定山坡上到底有多少解放軍,也不敢貿貿然行動,結果滕西遠和一支200人的隊伍對峙起來。
等了一會兒之後,國民黨軍并沒有發現異常,當即決定撤退,然而兩邊的山坡上立即響起了我軍的喊聲。原來我軍在雙方對峙的過程中就已經飛奔過來,成功拿下了國民黨軍隊。而年僅的滕西遠又一次立下一等功,以至于粟裕親自為其發放了另外一把毛瑟槍。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滕西遠參加了大大小小的戰役上百場,其中還包括了著名的渡江戰役等。雖然新中國成立了,但是滕西遠的軍旅生涯并沒有結束,而是又轉身投入到北韓戰場上。
随着抗美援朝戰争的全面爆發,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北韓戰場。在1950年12月份,滕西遠從福建出發,向北直至丹東,下車之後又橫跨鴨綠江,最終在北韓的土地上站定。
滕西遠回憶道:抗美援朝的隊伍剛過鴨綠江沒多久,就和聯合國軍打成一團。聯合國軍有天上飛的戰機、地上跑的裝甲車和坦克,而中國軍隊隻有兩條腿、小米加步槍,甚至連禦寒的厚衣服都沒有,就這樣和聯合國軍展開殊死搏鬥。
為了戰略目标的實作,中國人民志願軍很大一部分都在趕路,而且都是一些被冰雪覆寫的山路,這些路都隻能靠志願軍戰士們自己的雙腳走完。滕西遠在行軍路上遇到不少倒下的戰友,他們不是死在敵人的槍口下,而是敗給了惡劣的自然環境。
雖然敵我兩軍在抗美援朝第5次戰役結束後開始談判,但是為了增加籌碼,聯合國軍用利用武力進行威脅。到了1953年3月份,距離停戰協定簽訂的日子隻有4個月,但是敵軍還是不停在三八線附近發起攻擊,無奈之下我軍隻好抵抗。
敵人來勢洶洶,我軍隻好制定一系列計劃來應對,滕西遠就是執行穿插作戰計劃的一員。在一次行動過程中,一輛敵軍坦克橫在我軍的去路上,如果不能解決掉這輛坦克,那麼穿插作戰計劃就很難實作。為了趕路友善,滕西遠并沒有攜帶重武器,隻能依靠炸藥包。
遠距離投擲炸藥包起不到任何作用,而近距離投擲就意味着有來無回,這可怎麼辦呢?最後還是滕西遠挺身而出,接下這項艱巨的任務。滕西遠不僅僅是憑着一腔熱血,同時也有自己看法和見解。
原來在作戰的時候,滕西遠就已經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坦克旁邊的溝道内是坦克的實作盲區,這樣他就可以抵達溝道再利用炸藥包轟炸。趁着天黑視線不好的時候,滕西遠悄悄跑到溝裡面,可是這時他才發現溝裡面的情況敵人可能已經一清二楚。
覺得自己回不去的滕西遠并沒有氣餒,而是将炸藥包穩穩地挂在了坦克上面,并點燃了引線。随着爆炸聲響起,敵軍的坦克成功被摧毀,戰士們趁着這個機會沖上去給予敵人重重一擊。
滕西遠點燃炸藥包之後迅速跑開,因為跑的速度比較快,是以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隻是稍微受了點輕傷。經過此次爆破之後,滕西遠瞬間又成了整個軍隊的爆破英雄,同時也為滕西遠的軍旅生涯劃上圓滿的句号。
從13歲到28歲,滕西遠共經曆了15年的戰争生涯,不管是抗日戰争,還是解決内戰的解放戰争,又或者是抗美援朝戰争,滕西遠都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戰争結束了,立下赫赫戰功的滕西遠又該何去何從呢?
1953年的時候,抗美援朝戰争終于結束了,而滕西遠也傳回老家“萊蕪”。滕西遠先後做過自來水、市政等多種工作,雖然脫下了陪伴自己15年之久的軍裝,但是滕西遠依然在為人民奉獻着自己。
關于老人手中持有的2把手槍,記者也針對這個問題采訪了滕西遠老人。老人随後向記者展示了自己持有的持槍證明與持槍須知,這就意味着老人持有槍支是合法的行為,不存在私自持有槍支的行為。
從戰争結束到現在已經近70年的時間,2把手槍對于來講已經不是武器,而是伴在自己身邊的老夥計,也是自己心愛的藝術品。在抗戰勝利70周年的時候,老人還将2把手槍提供萊蕪戰役紀念館,讓其進行展示。對手槍來說,老人才是他們的最終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