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心香一瓣:母亲的落花生

作者:流年片语
心香一瓣:母亲的落花生

母亲从乡下老家托人捎来一袋鲜花生,足有二十多斤,颗颗饱满,看得出是母亲一颗一颗挑拣出来的。来人传话说,这是捎来给她的曾孙子曾孙女吃的。我的眼圈湿润了。

心香一瓣:母亲的落花生

母亲80岁了,身体硬朗。骑三轮车到五六里外去赶集,还要翻越两座山岗,而且集集到,三六九一集不落。不光自驾,有时父亲还能搭上她的便车呢。俗语说得好,家有父母,不敢称老。在父母跟前,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心香一瓣:母亲的落花生

父母不愿意来城里生活,说吵得慌。买菜都买不到新鲜的,还说打这药打那药的,吃自己种的菜,心里踏实。我知道二老是恋土难移,也就不怎么强求。可我唯一担心的是那二亩地,因为无论怎么劝说,他们就是不愿意转手送人,坚持自己种着。而且理由很充分:而今种地也不费多少劲,都用机器,无非动动嘴找找人就是了,供应你们粮食吃还是不成问题的。每次听了,我都哭笑不得,你就是给我们粮食,也没有地方放呀。

心香一瓣:母亲的落花生

直到去年,在我的授意下,表姐软磨硬缠,才把那二亩地“夺”了去。没有了田地,二老就开始整他们的家院子。老家的院子很大,空荡荡的,闲置了也很可惜,种点青菜什么的都吃不了,母亲如是说。做儿女的也不阻拦,因为我们知道,父母有如此硬朗的身板,都是缘于他们的一生勤劳。

心香一瓣:母亲的落花生

母亲一辈子喜欢种花生,花生就是落花生,我们老家叫做长果。母亲与花生的情结,我心知肚明。以前生活不好,母亲总会在拾边地里偷偷种上几株花生,用花生榨油,炒菜给我们吃。那时,我的书包里总会有母亲悄悄放进的一把花生,母亲说我挑食,身体瘦弱,花生可以养胃,对长个儿也有好处。

心香一瓣:母亲的落花生

再后来分田到户了,母亲可以光明正大地种花生了。每到花生收获季节,看着累累的果实,母亲就会津津乐道地说,一个花生米一个油蛋呐。

母亲收花生,从来不摘下果子,她把花生连秧晒干,码在院子里。花生秧朝里,花生果朝外,一圈一圈,一层一层,金字塔般地高高耸立着。每到春节,“回老家摘花生去了”就成了子孙们的另一种期待。我们围着花生垛席地而坐,摘下的花生掷在簸箕里,投在箩筐里,“乒乒乓乓”的,和着孩子们的笑声,不亚于一台春晚。

心香一瓣:母亲的落花生

摘完母亲的花生,吃完母亲的满桌年夜饭,我们便大包小包拎着母亲沉甸甸的希望“离家”了,留下的是母亲远望的目光和那“下次再来”的嘱托,一年又一年。

我知道,今年母亲没有种花生,可母亲还是如期捎来了她的花生,我心里有些疑惑不解。母亲在电话里说:是你表姐给我的,捎去给孩子们尝尝鲜。我的眼眶再次湿润了。乡下的母亲哪里知道,如今的城里,时令蔬果齐全的超市不说,就是那大街小巷“卖花生喽”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已有好长时日了。

心香一瓣:母亲的落花生

可怜天下父母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