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风专栏|在路上 --—心梦五周年纪念单县行

作者:齐鲁壹点
清风专栏|在路上 --—心梦五周年纪念单县行

文图|清风 编辑|燕子

单县对我来说,并不陌生。这里也给文友们稍做简介。单县,古称单父,因舜帝的老师单卷居住此地而得名。老子也曾在此隐居悟道,单县素有“道德经得摇篮,善文化得发源地”之称。

现今的单县,因四君子酒、百寿坊和百狮坊而扬名。公元736年,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好友陶沔任单父(单县)尉。竖年,李白遇杜甫高适联袂至单父拜访陶沔。四人相会,被单县美景所陶醉,游兴顿起,诗性大发。他们游梁苑,登栖霞,猎孟潴,咏琴台,饮酒赋诗,纵情高歌,豪气千云,流连忘返,给后人留下诸多美好诗篇。后人将李白、杜甫、高适、陶沔称之为唐代“四君子”。在幵山公园的文化广场,矗立着四君子的石刻雕像。他们咏琴台,对酒当歌,那饱含真情的诗篇被镌刻在一面面石墙上,后人世代传诵。

思古人,叹如今。金秋的单县之行,是纪念“心梦文学”成立五周年文友会,更为探望拜访才情横溢、德高望重的文学前辈王同光老师。入心梦后,时常拜读王老师的文章,真挚朴实的文字里透着人性的豁达和善良。去的路上,听闻王老师的种种可爱和高尚,对拜望心生向往。

王老师的小院,阳光普照,桂花正飘香。初次见面,惊叹八十岁高龄的王老师的魁梧和帅气,王老师亲切的话语、和善的笑容更具感染力。当王老师一一喊出我们的名字,心中的紧张和羞怯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亲人、老友般的温暖。随后的相处交谈,王老师的平易近人、风趣幽默、乐观豁达、细心周到让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自从几天前确定行期,王老师就已开始着手准备,事无巨细,把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让我们如沐春风,温馨而感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知道茱萸,源自王维的这首诗。在我的想象里,茱萸是一株草的样子。直到昨天,在单县幵山公园,在一位文友刘宗英姐姐的引领下,才初识茱萸面。

那掩映在微黄叶子下的红,在秋阳的照耀下,发着光,透着亮,虽醒目,但毫不张扬。一颗心,被深深地惊艳到,瞬间沦陷。

这玲珑剔透、光滑润泽的果实和枸杞有异曲同工之美丽。徜徉树下,抬头仰望,满眼的沉醉迷离,真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曼妙!

志趣相投、心意相通的心梦人,为了一个文学梦,为了一份真性情,从一座城到一座城,相识相聚相伴,笑语盈盈,情深意重。

相聚总是短暂,夕阳西下时,我们载着满满的喜悦和收获踏上归程。回望,这座洒下欢声笑语的小城,一派安静祥和。在小城的一隅,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几位志同道合的文友,或挥手,或微笑,一声声祝福在秋风里氤氲,伴着我们回家的路。

昨日可忆,未来可期,山水可游,友人可依。待到春来牡丹花开时,我们再相聚!

清风专栏|在路上 --—心梦五周年纪念单县行
清风专栏|在路上 --—心梦五周年纪念单县行

作者简介:清风,原名牛晴雯,一名奋战在一线的电力工人。闲暇时读书,写文。用心生活,简单快乐!

壹点号心梦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清风专栏|在路上 --—心梦五周年纪念单县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