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花园路集贸市场的四川天府菜馆

老瓦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距离单位不远处就是郑州三大集贸市场之一的花园路集贸市场。那是个人潮涌动熙熙攘攘一片繁华的热闹所在,各种美食小吃服装配饰孩童玩具电子游戏一应俱全,二楼还有外汇商店文房四宝账表文具等店面,于不经意间提升了一啸市场的档次。

当年的花园路集贸市场,就在现如今纬三路上的花园路至经五路段。看着现如今整洁安静的街道,谁又会能想到二三十年前的这里,每天都有着成千上万的食客纷至沓来散步游玩,吃饱喝足尽兴而归呢。

花园路集贸市场的四川天府菜馆

老瓦手绘的花园路集贸市场的大致区位图

因为经常会被西侧省委家属院的住家户投诉噪音扰民,花园路集贸市场是郑州三大市场中唯一的一个夜里12点多要关门落锁的市场。

锁一落,要从这个市场进出的郑州八中家属院那些个贪玩晚归的子弟们可就麻烦了。他们要加大嗓门呼喊距离西门不远处路南的武警中队的值勤战士过来开门。

武警中队是负责保卫省人民广播电台的,顺便管了管开锁大门的琐事。因为只有他们过来锁门,不愿归家的醉鬼们才不敢反挺呲牙。

花园路集贸市场的四川天府菜馆

网络上一张饭店位置谬误较多的花园路集贸市场的复原图

支撑起一个集贸市场的标志性符号,一定会是这个地方的佳肴美味。四川天府菜馆,就是当年花园路集贸市场里最知名的一家大众餐厅。他家准确的名字,就叫四川天府。

位于市场中段路北的天府菜馆家的四川凉面、鱼香肉丝、火爆腰花、锅巴三鲜,是无数个经历过这个市场鼎盛繁华时期的食客们的心头好。即便是岁月流淌多年过去,依然令我们难以忘怀。

这家菜馆的进门处,就是他家凉面的售卖点。

花园路集贸市场的四川天府菜馆

不断有后厨的小工将盛在硕大竹筐内煮熟吹凉且已拌过熟油的凉面端出,倾倒在被熟油浸润的闪光发亮的面案上。卖凉面的四川大姐动作娴熟地撮一把焯过水的绿豆芽垫底,再抓凉面入碗,拿铁勺将用酱油白糖味精芝麻酱香油香醋蒜泥等作料配伍调制好的复合料搲在凉面上,撒上葱花黄瓜丝儿,即得天府凉面之劲爽美味。

老瓦在这里得不得啰啰嗦嗦地写了许多文字,但在卖凉面的四川大姐手里,却是刀光火石间转瞬而成。我站在门口排队等着端凉面,前面的食客三份五份的打包外带。目光所及之处,面案上那如小山般巍峨堆砌的靓丽凉面,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被削去了山头,变成了丘陵,变成了平原。

花园路集贸市场的四川天府菜馆

卖凉面的大姐扭脸大声喊后厨:“小王你个憨憨莫紧到耍,快端面过来仨,面要完球喽!”

当年他家的凉面,卖三毛钱二两粮票一碗。

他家不光是卖凉面。进门右拐的大厅里,能坐上六七个人的大圆桌也摆放了不少。要几个炒菜,喝杯啤酒,最后吃上一碗米饭。对于刚工作不久的我们来说,这算是完美的一餐。

有段时间我迷上了吃他家的锅巴三鲜。

服务员左手端上来一盘刚刚炸制好的热锅巴,右手端个瓷碗将鱿鱼肉丝火腿肠玉兰片烩得的汤汁悉数浇上。只听嗤喇一声炸响,热锅巴与热浇头亲密相遇,激发起腾腾白烟,迷人的香味瞬间就绽发了出来。浸泡了浇头汁水的锅巴外表软糯内芯酥脆,甚是可口美味。

花园路集贸市场的四川天府菜馆

彼时还有一件难忘之事。

我在纬一路1号院西宿舍楼住的时候,通过编辑部的几个朋友认识了一个据说在四川大学读研的朋友。那是九十年代初期,研究生算是很罕见难得的高学历了。

那哥们寒假过来找我们玩,体态壮实穿件咖啡色半大摞皮衣的他性格豪爽,骑着自行车载着我们几个去吃天府菜馆。猜枚划拳样样都行的他,很快就和我们大家打成了一片。

花园路集贸市场的四川天府菜馆

春天来临的时候,在画报社当编辑的小左告诉我,报社谁谁谁给在川大读研的那哥们写了一封信咨询个事,却遭遇退信。信封上盖的戳子表明了是查无此人。

报社那哥们心有不甘,又打电话询问川大的学生处,结果依然是没有这个研究生。

大家都不明白这哥们为何如此。他也没有骗大家什么事,也没借大家谁谁谁的钱,为毛要把自己包装成个在读研究生呢。思来想去后,小左告诉我,也只能以虚荣心作祟来解释此事了。

花园路集贸市场的四川天府菜馆

说起来研究生了,当年报社分来的比较早的研究生,一位是老瓦住西宿舍楼时的邻居、文学评论家杨长春先生。一位是住在东楼的某姓同事。

小某分到系列报工作后,因为所写的稿件质量不高,很快就被所在报纸的主编副主编们嫌弃,认为其书写能力和其研究生学历严重不符,货不对板。

小某一恼,长期请假在家复习,很快就考上了北京某大学的博士生,举家迁走。据说后来他毕业后留北京从事文化研究工作,最终成为了某学科领域的专家。

今天是2021年3月19日。我是瓦尔特,我在记录着郑州的点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