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饕斋纪食 · 烩小吃》

《饕斋纪食 · 烩小吃》

【饕斋纪食 · 塞上美食之烩小吃】

在塞上江南的宁夏银川,有一种非常普通、十分大众的小食——烩小吃。

烩小吃这名字,对于不太了解西北地区饮食的人来说,其实是会有点儿误导的。烩小吃中的“小吃”,并非普通意义上区别于大餐的小食。这里的“小吃”,本身就是西北回族聚居区特有的一种食物。

“小吃”者,是将两大张面皮中间夹上调好味道的肉馅、切成一寸见方半指厚的菱形小块、经油炸而成的外酥里嫩的食物,可即食、也可作为大烩菜的配料。顾名思义,烩小吃即是以“小吃”为主料、以烩的方式制作的一款吃食。

烩小吃的制作方法,是用小锅将肉汤煮沸,加入“小吃”、肉丸子(也有不加的)、黄花菜、黑木耳、粉丝、青菜等主辅料烩制而成。吃前撒上切碎的青蒜和芫荽,食辣者还可以加入油泼辣子,佐以西北地区特有的茴香饼子。热热乎乎、汤汤水水,即可是晨餐之选、也可做正餐之食。

《饕斋纪食 · 烩小吃》

烩小吃,本是西北地区回族同胞的吃法,其中之荤均为清真之物。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西北地区的汉族居民也开始喜爱这种吃法,并将其中之荤拓展至汉食之荤。我第一次接触到这种美食,吃的便是汉味儿烩小吃。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天,我和同院的彪彪哥哥,去到银川利民街和解放西街交口的汉民小吃部,用小锅为彪彪奶奶卖回两碗烩小吃。一路上我们轮流端着热气腾腾的小锅,小心翼翼地往家走,但早已被锅中香气熏的饥肠辘辘。回到彪彪家,奶奶吃了一碗、并恩赐我和彪彪也分食了一碗。这是我第一次吃到烩小吃,其香醇滋味至今难以言表。

从第一次吃到汉味儿烩小吃后,我便时常想起及梦到之。但以半斤肉三两油时代的生活条件,是不可能常食的。但这份念想却一直勾着我体中的馋虫、从未远离。多年后,当我第一次吃到清真烩小吃,已是在高考后准备赴西安上学之时了。不成想,清真烩小吃的味道又更胜汉味儿数畴。从此后,每逢假期返银,便总会跑去自认为味道最正的西塔市场中的清真小馆,痛吃一顿,以膏馋吻。

《饕斋纪食 · 烩小吃》

近年来每当回到故乡,也依然不忘寻觅正宗的烩小吃小馆,只是因囊中不再羞涩、馋虫品味渐高,而发展到在烩羊肉里加入"小吃"了......

有人说,人的饮食习惯是从五六岁的儿童时期就确定了的,而且一辈子不会改变。此说不假。今天中饭前、略有饥感之时,别的任何珍馐美味南北大餐都未曾想起,竟第一个想到了故乡的小食——烩小吃。

故乡虽远在千里之外、故乡之食也只能在梦中得食,但写下这短短的文字,也多少能够略减思乡之苦、聊解思乡之情吧。

书于饕斋

《饕斋纪食 · 烩小吃》
《饕斋纪食 · 烩小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