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樟林与“海上樟脑之路”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公众号“樟林旧事新事”

樟林与“海上樟脑之路”

  1996年,在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第四次理事会上,饶宗颐教授在讲话中说:“有一个很有意思、很重要、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樟林港问题,……这个地方叫樟林。樟就是樟脑树,樟林是种樟脑的地方。”饶教授的这一论述,引起了潮汕史学界的注意。其实,樟林地方史料早有记载。陈汰余《樟林乡土志略》记载:“昔时遍地樟木,丛灌成林,故名樟林。”樟林的地名,是因樟木丛灌成林而得名的。潮汕不少地方古时也是樟树成林的。从潮州府旧地图上看,很多地方的地名都与樟树有关,如“樟溪”、“樟山”、“樟树下”、“樟冈”、“樟冈仔”、“樟林”等等。从地名分布情况看,古时樟树丛灌成林的地方遍及澄海、饶平、大埔、潮安、潮阳、普宁等县,直至潮汕各地。

樟林与“海上樟脑之路”

  但何时毁林,并使潮汕樟树近乎绝迹呢?据《潮州府志》记载,大规模毁林起于清初斥地迁界。那时,“屋宇、砖石、物件、树木,悉被未迁的人搬拆已尽。”樟树当属被毁之列。但毁灭性的大规模砍伐樟树,要算是民国初期。当时,军阀割据,兵戎相见,广东也被反动军阀陈炯明盘踞着,他们大肆横行,搜刮民脂,无恶不作。砍伐樟树,从中渔利,也属军阀搜刮之列。据1922年金山中学《金中月刊·进化》记载,当时,广东省专门设立了“官樟局”,专施此事。1921年,广东官樟局的总办,专门出榜告示,要全省各地调查登记樟树。“有樟树的地方快快去报,没有报官的就是官樟了!”照砍无误。反动军阀的这个“绝招”果然凑效,谁愿意把自己的东西白白送给反动军阀呢?各处官民都老老实实把樟树的株数、大小等资料统统报上去了。广东官樟局根据下面上报的樟树资料,逐处查核。这帮官樟局的官员核查发现云梯山乡(俗称羊鼻岗,现属枫溪)有几十株樟树,也还没有报官,便逐株贴上封条,并在云梯山的祠堂贴告示,勒令村民“快快来报,缓一下就要归官砍伐了”。当时,云梯山乡的村民如数把该村樟树的资料上报了。顷刻,几十株樟树倒在他们的刀斧下并被运走了,大的树赔二三十块洋钱,小的树只赔几块洋钱而已。村民们又如数将钱报效给官老爷们,实际上等于几十株樟树白白被砍去了。

樟林与“海上樟脑之路”

  这次砍樟行动,连潮州府城金山顶上的古樟也难以幸免。广东官樟局核查金山几百年树龄的古樟木归属问题时,住在金山古樟树旁的一户罗姓人家,因古樟在他的屋旁,他便冒认说古樟树是他家的,骗得几十块洋钱。金山顶上的金山中学,是当时全省的名校,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李春涛在该校任代校长。李校长对军阀的砍樟行动极其反感,但阻之乏力,便差使学校杂差,到砍樟现场将砍下来的樟柴全部搬到金山中学校内。官樟局发现后,立即向金山中学校方交涉。李春涛先生立即拿出证据,说明这株古樟是金山中学的。官樟局转而又迁怒于罗姓人家,罗家败诉而入狱。金山古樟事件引起了潮安县绅士界的注意,纷纷谴责军阀当局砍古树、破坏文物的罪恶行径。但古樟已被砍了,绅士们只能望树兴叹:“昔埃及虽云灭亡,金字之奇塔尚在;巴黎数被兵燹,拿氏之遗址犹存,盖其人民之程度,富于公德心故也。反观我国,则金人寇而孔庭之桧焚,献贼乱而诸葛之柏灭。千年古迹,一日视为粪土,吾国人其果乏公德矣!虽然樟一古木耳,然其存与否,将吾潮人之道德是觇,吾潮人可不加以保护之责使之加郁而加古乎!不然,徒事破坏,不为人间留胜迹,其如公德之心何?其如公德之心何!噫,子欲无言!”

樟林与“海上樟脑之路”

  金山古樟被毁,与韩山橡木的湮灭,同属千古憾事。“韩祠未泯,橡木先湮。此好古所由概也。”“韩祠橡木”,湮于干枯,这是目前比较一致的说法。但当金山古樟惨遭砍伐后,有人曾发出感慨:“噫!樟故以古得名也,其果不免也耶,抑吾人可漠然置之耶?不然,樟惟伟茂不容于人,人且不之保,睥睨者,有以肆其伎俩矣。将见朝为拂云之樟,暮作委地之樵,几何其不等于橡木也乎。”关于橡木,自宋以来应有这样的传说:橡木开花的繁稀,预示着潮州士子登第人数的多寡。韩江对岸与之遥遥相望的金山古樟木,“枯若叶,伟茂森森,人方以无奇。彼刍荛者,将视为利。于是睥睨伺其旁,日不乏人矣。”以上虽属民间传说,但足见潮人对古樟木、古橡木的重视和崇拜。

樟林与“海上樟脑之路”

  民国初期的此次全省范围的砍伐樟树行动,使全潮汕的樟树惨遭毁灭。据《潮汕百科全书》载:现潮汕堪称古树的有格木、黄连木、红楝子、银背胭脂、秋枫、印度菩提树、榕树、杉、马尾松、樟树、红椎树、榆树、铁冬青、菠萝蜜等14种,共23株(其中枯树一株),古樟木仅存一株。这株古樟树在今普宁市占陇镇西社村“珍珠娘庙”后面的一民宅的大院中间,树高约20米,胸径约2米,树龄600余年了。该庙庙前有两注溪流,正中有石桥架其上,村民称之为“灯心桥”;古樟居高临溪,长势良好,其茂盛枝叶遮盖古庙,覆盖面近700亩,活像一把巨型雨伞遮盖在古庙之上,村民称古樟树为“娘伞”。如上所述,民初的那次毁樟,幸免于难的樟树有多少,现已无据可查。但普宁市西社村的这株古樟之所以能在反动军阀的刀斧下幸存下来,可能是得益于“珍珠娘娘”的“保佑”了。

樟林与“海上樟脑之路”

  饶宗颐教授说:“波斯人记载,樟脑出产于中国附近,在远东有2个地方,其中一处记载为‘小中国’,还有‘潮樟’之谓……潮州的海上交通是与樟联系起来的,樟林港在明代是重要港口,也许那里也种有许多樟树……”汕头开埠后,锡器和樟脑同为汕头名产。这正应证了饶宗颐教授关于“中国有海上丝绸之路,也应有一条樟脑之路”的说法,而“潮樟”很可能就是产于潮州的樟脑树。

  (原文刊登于公众号“樟林旧事新事”,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