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擂台赛到了中期,中国方面因为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新面孔渐多,但能够通过这座擂台一鸣惊人的为数寥寥,郑弘就是其中一位。
郑弘是四川成都人,1968年出生,1984年定为初段,1996年升入九段,在国内各项比赛中经常名列前茅。
让郑弘真正跻身一流高手行列的正是中日擂台赛。1991年,23岁的郑弘成为第六届擂台赛中国队先锋,当时名声不显的他出人意料地连挫日本队小松英树、小县真树、依田纪基三员大将,为中国队奠定良好开局,自己也一跃成为擂台英雄。尽管那届擂台赛中国队最终以7比8惜败,但郑弘作为中国队中赢棋最多的棋手,已经被万众期待。
1992年,郑弘再次出战第七届中日擂台赛,此时他已是中坚大将,不再担任先锋。与上届相反,中国队开局不利,继续出任日本队先锋的小松英树连破刘菁、吴肇毅两关。危难时刻,郑弘披挂上阵,于江城武汉再战小松。比赛当天大雨滂沱,但赛地湖北政协礼堂仍挤满了观战棋迷,中日擂台赛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第七届中日擂台赛第三局
郑弘执白1/4子胜小松英树
对局日期:1992年5月29日
对局地点:中国武汉
小松英树出生于1967年,安永一先生门下,是当时的日本围棋希望之星,多次获得新锐棋战冠军。他连续出战第6到第9届中日擂台赛,总成绩4胜4负,是日本队在擂台赛反扑期的重要干将。
第七届擂台赛日本队二将是依田纪基,他因为国内赛事繁忙,并没有与小松同赴中国。在小松出发前,依田对他说:“你能赢吴肇毅,但过不了郑弘这一关。”小松非常不服气,与依田打赌,表示一定要战胜郑弘。
武汉之战第一场,小松英树执白2目半击败吴肇毅,迎来与郑弘的“复仇之战”。
第一谱 1-50
本局小松英树执黑先行,因为在中国进行,采用中国规则,当时黑棋贴2又3/4子,多数棋手喜欢执黑。
黑棋以中国流开局,白6、8外侧挂角,双方互围大模样的格局初现雏形。
黑9挂角,白10占边上星位,郑弘的风格大气。
到白22,双方都是堂堂正正。
黑23跳起扩张右边,但与白24的交换不见便宜,白棋的模样更具规模。
黑25受到聂卫平棋圣的严厉指责,他认为此时应该抢占26位的拆一。
白26、28后,左边模样实地化,郑弘布局成功。
黑29吊入,白30、32、34的反击非常有力。
到白38,黑棋虽然得以拔花,但白棋把黑29一子割下,效率充分。
黑39飞过于简单,应于天元上一路镇头。
白40飞,白棋围得非常大,郑弘取得优势。
黑43与白44的交换又损,小松的形势判断似乎出现了问题。
黑47只好继续围空。
白50贴,黑棋贴目困难。
第二谱 1-50(即51-100)
白2以下定型。
白10飞巨大。
读秒声催促下的郑弘也撑得过满,白14托无必要,三路顶住即可。
白16并,小松迎来胜机,此时于21位扳弃子,黑棋将先手最大限度围住右边,白棋目数不足!
不过小松还处于乐观之中,黑17应了一手,错失良机。
白18接上,黑21再扳迟了一步,到白30,黑棋收获有限,仍是白棋好的局面。
白44冲,随手!
黑45钻入白空,白46只得补棋。
黑47只要于右下角星位处接,即可逆转。
但小松也没有看清楚,黑47虎……
白50断,最后的制胜点!
第三谱 1-39(即101-139)
白4后,得到22的先手打吃,郑弘确立胜势。
虽然只是微小的目数出入,但此时已经足以决定胜负。
双方收完单官,盘面黑棋多4目,按照中国规则数子,白棋178子,郑弘以1/4子胜出!
这盘棋包括单官在内,一共只有139手,比多数中盘结束的棋局手数还少,堪称奇局!
第七届擂台赛中国队最终以5比7失利,但郑弘凭借两届擂台赛上的出色表现,成为当时中国棋界声名显赫的高手。
郑弘执白139手1/4子胜小松英树
第六届擂台赛郑弘(左)胜依田纪基
郑弘在棋盘前兢兢业业
去年底郑弘代表澳洲参加金龙城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