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德州过年风俗(武城篇)

德州过年风俗(武城篇)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腊月三十日(小尽二十九日)为除夕,亦称“年三十”或“大年三十”。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全家团聚之日。腊月二十日之后,外地亲人陆续返故乡,家中之人开始置办年货,购买过年用品。二十三日前打扫房屋,称“抄房”。不少农户刷饰门面,涂漆抹彩,焕然一新。在农村,抄房前后盛行蒸干粮,称蒸桩,即准备过年用的面食。除夕上午,人们将屋内外清扫干净,张贴年画、对联、安天神、挂主子(家谱),摆牌位,放供品,燃香炉,男人把水打满缸,称“抢财”。下午妇女包好水饺,初一早饭用。傍晚(有的在午饭前),居家长辈带领儿孙手持香束、烧纸和鞭炮,到村头道口插香、烧纸燃放鞭炮,请去世祖先回家过年,俗称请爷爷奶奶。除夕夜,全家欢聚,饮酒叙谈至深夜。旧时年三十有讨债习惯,欠债人无力偿还,只得外出躲债,正月初一才敢回家。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灯火明亮,燃放鞭炮,焚香烧纸,并以素饺供奉诸神及祖先。早饭前,晚辈给长辈叩头拜年后,方可吃饺子;饭后,男女(出嫁女子)穿戴一新,先到近门当支家去给长辈拜年,然后再到乡邻街坊家拜年祝福。初一这天,禁清扫、动剪刀、做针线活,不汲水、倒水,不吃荤食。初二早饭仍吃饺子。饭后,各宗族男性老少分聚街头,大放鞭炮,然后一起到列祖坟上烧纸放鞭炮,此行称“送爷爷奶奶”。这天,长辈去世未过三年的,已出嫁的闺女、侄女、孙女要回娘家上坟且给在世长辈拜年。初三,出嫁未满三年的闺女由丈夫陪同回娘家拜年。初三至初十为串亲拜年时间,初五要吃“破五”饺子,意为孬事都破了。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称元宵节,亦称“灯节”。这天要送天神,家家包水饺,供奉天神。供天神时,鸣放鞭炮,焚香烧纸,以示为天神送行。晚饭吃得很早,大都吃饺子(个别村庄中午吃)。夜晚,家家灯火通明,街头巷尾到处燃放烟火,少年儿童手提灯笼,举蜡烛,尽情玩耍;村民们玩龙灯、敲架鼓、踩高跷、划旱船、滚狮包、抬花杆尽情欢乐,直到十七日晚止。正月十五日,出嫁未过三年的闺女要回娘家过节,不准在婆家,说是不能看见婆家的灯和火,有在婆家“见灯死公公,见火死婆婆”之说。

正月十六

此日为老年妇女结伴去野外游玩、爬坡、踏青、拾柴、烧水洗脚的日子。出嫁三年的青年妇女回娘家,爬坡上岗,过道路,古时叫走百病,如今仍保持妇女走娘家的习惯。

正月二十五

这天早晨,太阳未出之前,家家用草木灰在院内画圈,称“打囤”。囤中放入小麦,叫麦子囤,所放小麦用砖瓦盖好,焚香烧纸,放鞭炮,以祷小麦丰收。早饭吃饼,叫铺囤底儿,至今仍过此节。

二月二日

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龙抬头之日。早晨打囤,其程序同正月二十五日的打囤,囤里放上五谷杂粮。太阳未出前,男女老少有吃“蝎子爪儿”的习惯(“蝎子爪儿”是将黄豆用盐水泡好,再用沙土炒熟的一种食品),意为一年免遭蝎蜇虫咬。早饭吃水饺(意为银子壳),吃粘糕(意为盖囤帽)。这天,男性老少都要剃头、理发,意为抬头免灾祸,百事顺利。出嫁未过三年的闺女都要回娘家过此节,若媳妇在婆家有“二月二踩仓死婆婆娘”之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