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朝廷命官才配叫“衣冠禽兽”,这个词,还真不是每个人都配朝廷命官才配叫“衣冠禽兽”官服和官场位置直接挂钩为何变成了贬义词

作者:傅小凡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7">朝廷命官才配叫“衣冠禽兽”</h1>

“衣冠禽兽”这个词,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出处。在古代,想知道对方官大官小,看一眼衣服上绣的是什么就行。衣冠禽兽的典故得追溯到明朝,明朝判断官员等级,看衣服上绣的图案就明白了,这有点类似咱们现在军服的星星,星星个数越多,等级越高。在明朝,为了清晰体现官员级别,所以文官衣服上绣的是飞禽,武将衣服上绣的是走兽,这也便是衣冠禽兽的出处。

朝廷命官才配叫“衣冠禽兽”,这个词,还真不是每个人都配朝廷命官才配叫“衣冠禽兽”官服和官场位置直接挂钩为何变成了贬义词

不仅如此,这飞禽和走兽它还是有等级差别的,比如说,一品文官绣的就是仙鹤,仙鹤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很神圣的飞禽,它代表着长寿,也代表着一种永恒,甚至是贞操。九品文官身上绣的是鹌鹑,这就显示出了级别的不同了,鹌鹑就很普通的一种鸟类。

朝廷命官才配叫“衣冠禽兽”,这个词,还真不是每个人都配朝廷命官才配叫“衣冠禽兽”官服和官场位置直接挂钩为何变成了贬义词

武将也是,身上绣的走兽也是有级别的。比如一品武将绣的是麒麟,麒麟不是我们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动物,但它地位高贵,被称为祥瑞之兽,所以衣服上绣的是麒麟,就说明此人是武将级别里地位最高的。第九品武将身上绣的是海马,海马跟鹌鹑一样,也是一个非常大众化的普通动物,所以级别也是最低的。并且,不仅飞禽走兽会有等级的差别,这颜色也有区别,1到4品是大红色,5到7品是青色,就是一种较为深一点的蓝色,8品、9品就是绿颜色了。

朝廷命官才配叫“衣冠禽兽”,这个词,还真不是每个人都配朝廷命官才配叫“衣冠禽兽”官服和官场位置直接挂钩为何变成了贬义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0">官服和官场位置直接挂钩</h1>

为什么在文官和武将身上绣不同的动物?不同的级别中还要有不同的颜色呢?

为了分清楚等级!

其实这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礼仪规范的一种需要。比如朝廷要聚会了,皇帝聚集满朝文武或者各种级别的官员在一起开会,不能挤成一团,得要排一个“座次”当然这个座次不是指真的坐着,古代上朝得站着,大家站立的位置就是根据衣服上的图案决定的:一看身上绣上的是飞禽,要站在左边,绣的是走兽,那就站右边,这就分开了,文武百官各站两排。

那文官如何排列顺序呢?先按颜色:大红站前边,中间是蓝色,后面是绿色,这不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排开了,然后再根据动物的图案,或飞禽或走兽的级别整齐排开,你该是什么级别,站什么队列,就一目了然,就很容易知道自己该站什么位置。

朝廷命官才配叫“衣冠禽兽”,这个词,还真不是每个人都配朝廷命官才配叫“衣冠禽兽”官服和官场位置直接挂钩为何变成了贬义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为何变成了贬义词</h1>

衣冠禽兽本来是个褒义词,衣冠禽兽的本意指朝廷命官,这些人都是要上朝廷的,是要见皇上的。那什么时候变成了贬义词了?这还是跟明朝有关,到了明朝中后期,无论是地方官还是朝官,政治都太腐败了。任何朝代一开始腐败,官员对百姓这态度就不一样了,不但贪腐而且鱼肉乡民,横征暴敛,这行为呢,就跟禽兽一样,所以百姓将其称为:穿着人的衣服,行为却跟禽兽一样!衣冠禽兽从此就开始沦为骂名,这个骂名渐渐又形成了传统,后来辞海中都收录了,这衣冠禽兽就成了贬义词了,但它的出处还真的是个褒义词,词语的变化真的跟历史发展是有关系的。

所以,以后有人再说“xx是衣冠禽兽”,把这个故事先讲给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