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后,夜晚的城市也多了几分寂静。如何点亮城市夜生活?
从里昂到伦敦,从柏林到阿姆斯特丹,许多欧洲大城市选择了城市灯光节这一令人眼界大开的节庆活动。
在业内人士看来,光影艺术通俗易懂、光彩夺目,具有无可比拟的观赏性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而城市灯光节的举办,不仅有助于推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能体现城市的人文精神,助力城市品牌塑造。
法国里昂灯光节和英国卢米埃尔灯光节的经验或将带来一些思考。
其他城市纷纷“求合作”
在享誉全球之前,里昂灯光节是一个地区性的宗教节日,通常在每年的12月8日开始,持续举办4天。
它的起源颇具传奇色彩:1852年,在里昂人重建大教堂钟楼并重塑了圣母玛利亚镀金铜像之际,突遇索恩河暴涨,人们只得将纪念活动推迟到12月8日。然而,当天里昂又突下暴雨。令人意外的是,等到傍晚时分,天空又神奇般地放晴了。兴奋不已的里昂市民纷纷在窗前点起蜡烛,走上街头载歌载舞,满城的烛光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晨。自此,12月8日就被定为里昂灯光节的起始日。
灯光节期间,里昂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窗户外摆放点着的蜡烛,以营造“满街烛光”的效果。当地的宗教和公共场所如富维耶圣母院和沃土广场等地也会摆放蜡烛。
改变发生在1980年。当时,里昂市政府成功实施了《城市灯光规划》,将里昂灯光节正式规定为一个为期4天的盛大城市节日。《城市灯光规划》明确提出,灯光不再只是起到照明的作用,而是成为打造城市风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从政治、技术和艺术各个层面对灯光节进行支持。1989年,里昂市政府向艺术家发起倡议和招标,让灯光节成为一项具有公共性质的大型国际艺术活动。
灯光节不仅使里昂在照明艺术领域声名鹊起,还带动了这一区域照明产业的长足发展。2002年,国际灯光城市协会在里昂成立。该协会致力于聚集国际灯光领域的专家,组织成员将灯光作为一种持续性城市发展的工具和社交、经济的手段。协会成立之后,吸引了来自四大洲70多个城市的成员。他们身份各异,有公司高管、建筑师、学者,也有灯光行业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某种程度上,这些人也组成了里昂灯光节的智囊团和人才库。

里昂灯光节。 新华社 发
近年来,随着参与灯光节的游客越来越多,里昂市政府逐渐将这一节日发展为城市品牌推介活动,一方面着力借助灯光节的人气展示城市的整体风貌,另一方面邀请外国记者团参观,借此机会推介里昂的文化活动、旅游发展、城市规划等。当地官员认为,“在灯光节举办期间,游客可以领略里昂的风光和美食,感受里昂的文化氛围和经济活力,吸引他们重返里昂,再度参观或进行商业活动,借灯光节提升城市的综合吸引力”。
里昂的成功,让其他许多城市纷纷上门“求合作”。里昂灯光节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里昂灯光节如今已成为业内标杆,团队经常受到全球其他城市的邀请,来帮助策划和筹办灯光节。据悉,目前里昂灯光节团队已与世界各国近20座城市的灯光节合作,在场地选择、作品把控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
把地标建筑和滨水区作为秀场
做灯光艺术节的城市那么多,里昂凭何脱颖而出?
活用地标。提到巴黎便想到埃菲尔铁塔,提到伦敦便想到大本钟,城市最令人难忘的记忆点往往就是地标建筑,它们是城市的名片和象征。灯光节以光影为手段创造视觉盛宴,地标建筑便是最好的舞台和幕布。
里昂很早便开始活用地标建筑资源。里昂最出名的景点之一——富维耶圣母院,耸立于里昂索恩河西岸富维耶山的山腰上,建于19世纪,原址是罗马人的一个广场。普法战争时期,里昂人民为祈求战争胜利修建了圣母教堂。其外观由拜占庭和中世纪风格融合而成,以大理石装饰,玻璃闪耀着五彩斑斓的花纹,内有精美的镶嵌画和壁画。在一次表演中,艺术家将其变成灯光节重头戏的表演场地,让教堂在夜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隔着索恩河望去,教堂和周围的丛林被不同颜色的光不断地从各个角度打亮,神秘而富于迷幻色彩的灯光仿佛把观者带回远古时代。随后,富维耶山的轮廓被灯光打亮,预示着里昂新时代的到来。表演的最后,艺术家把各具姿态的人影投射到富维耶山上,表达了为建设里昂而付出辛勤工作的人们值得被更多人铭记的思想。
巧用滨水区。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上知名城市大多伴随着一条名河而兴衰变化。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风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重要。每一年,里昂都把索恩河两岸作为灯光节的设计重点区域。
2010年的作品Eolight就是典型代表。设计师模仿风车的造型设计了大型的光影装置,将它们高低不一地安放在河岸,远远看去仿佛是河岸的清风吹动了风车一样,带来极佳的视觉律动感。五彩风车倒映在水面上,成功地把人吸引到岸边。人们在欣赏光影色彩之余亲近了水面。这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手法,增强了人与滨水空间的亲密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
给年轻人机会。经过多年的发展,里昂灯光节已成为光影艺术的交流盛会。值得一提的是,它不仅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师参展,也向年轻艺术家敞开怀抱。灯光节设置了青年艺术家专区,为来自法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建筑、设计等专业的学生提供参展机会,鼓励他们参加由主办方主导的竞赛。这样的参与同时也为挖掘青年艺术人才提供了便利。在里昂,除了旗舰项目大多由资深艺术家操刀外,其他街道作品项目大多由新兴艺术家设计。
因太成功而被伦敦“抢走”
有些人可能还不知道,英国首屈一指的卢米埃尔灯光节是伦敦“抢”来的。
卢米埃尔灯光节缘起于2009年英国杜伦市政府委托英国文化创意公司Artichoke承办的一项活动。这项活动仿照里昂灯光节的模式,原本只希望做一次艺术装置展示,后因活动极受欢迎而得到了延续。首届灯光节举办时,吸引了约75000人到访参观,给小城带来了人气与可观的收入。
2009年到2015年,卢米埃尔灯光节每两年在杜伦举办一次,每次在11月12日至11月15日举行。推动卢米埃尔灯光节的Artichoke公司是一家非营利性公共艺术制作公司。他们的理念是让艺术走出剧场、音乐厅和画廊,走入公共空间。
灯光节的成功让距离杜伦400多公里的伦敦暗自垂涎。2016年,经过协调和运作,卢米埃尔灯光节移师伦敦,更名为卢米埃尔伦敦灯光节。伦敦市政府把这个节日作为献给市民的礼物,希望通过两年一届的大型灯光节让各个国家艺术家的作品“用灯光让伦敦发生改变”,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伦敦。因此,灯光节为伦敦赋予了新的趣味和内涵,也让所有慕名而来的人们在伦敦这个历史古都的街头,重新发现了不一样的生机和魅力。
节日期间,伦敦的城市广场、地标建筑、教堂、街道、文创艺术区等不同城市公共空间被利用起来,一组组灯光装置艺术作品在英国伦敦六大核心地带进行充分的展示。2018年的灯光节,总计50多组灯光艺术作品以不同艺术形式出现在夜间城市之中,成为艺术家们纵情表现的场所。
伦敦灯光节上的灯光艺术装置。 新华社 发
艺术家用他们的创作重塑夜间的城市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看待城市空间的眼光,增强了人们对伦敦城市夜景的体验感。艺术家通过直射光线加强作品的阴影以及光影对比,使城市空间立体感得到加强;通过不同光的特性及亮度的不同分布,塑造作品的造型,削弱隐蔽之处;改变空间的虚实,使物体和地面脱离,形成悬浮的奇妙空间效果。各种光影作品不断变换,让伦敦变成了光影艺术的世界,充分体现了城市创意之光的魅力。
如同里昂一般,伦敦也贡献出城市的地标建筑供艺术家创作。2018年灯光节期间,法国光艺术家帕特里克·沃伦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亲密互动,为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巍峨壮丽的教堂之一,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中的杰作,教堂西部的双塔高达68.6米。帕特里克·沃伦选择了这个地标性建筑物作为创作背景。他注入了很多细节元素,根据建筑的构造,使色彩丰富且不断变化的灯光与建筑上的浮雕完美结合在一起。他将修道院西门的正面建筑融入他的风格中,通过光的照射展现了雕刻的细节。他用多彩灯光投向墙上的雕刻人像,就像是给教堂盖上了万花筒镜面。投影机设备等硬件和创意设计等软件,通过高度配合,最终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吴越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