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国诗歌网,让诗歌点亮生活!

<h3>漫 游 者</h3>
<h3>柳 燕</h3>
冬日的河水比秋日更寂静。把自己
在一个平坦的河床展开,放出心中青山
白云,放出自上游一路精心打磨的鹅卵石
放出一个沿河而上的漫游者,放出他佝偻的背脊
在一个更缓的河滩,漫游者拾掇一块薄大理石
抡圆胳膊帮助它用优美的水上漂方式泅渡
他的慈悲在河中央消失了,就像上帝的慈悲一样
只把每个人推向人间宿命,并未赋予他们抵达的途径
河流的源头是一座巨大的山,进山的林间路旁
有废弃的伐木场,木头在锯子下只剩突兀的头颅
埋在荆棘丛中,有树桩被连根拔起,作为
更值钱的根雕原材料,那些造型一般的,曝露在林中
蚂蚁们在上面建立了王国,它们的士兵列队而行
来来回回,不知道在忙碌着什么样的国事
泥土筑就的王国,有延绵不绝的城墙,像微型土长城
再往深处,野草越来越茂密,未被伐尽的杉木和山毛榉
之下,有一些稀疏的喜阴植物,蕨类或刺类
小灌木上的鸟儿们,拍着翅膀躲避不速之客
飞上高高的乔木,叽叽喳喳低头打量着闯入漫游者
没有恶意啊。腐叶陈旧的腥味儿那么厚重,听听
野画眉,该原路返回了,山林最深处,是神的领地
专家点评
“漫游者”在现代主义诗歌书写中,具有特定的思想意味和文化内涵。在波德莱尔那里,城市的漫游者,是作为现代性的精神主体出现的。现代性的意义表述里,“漫游者”往往与城市连在一起,他们“关于城市的知识是实践性的和感官性的,是通过反复的身体感触而获得的”(塞尔托)。
不过,这首诗中的“漫游者”并不遵从现代性的历史本意,他并不游走于城市空间,而是逡巡于山林河道旁。如此的“漫游者”见到的景观,便与波德莱尔笔下的“漫游者”大异其趣了。
他看到了什么?有冬日的河道,有河流源头巨大的山峦,有山林旁废弃的伐木场,还有低处数不尽的野草和灌木丛,以及高处令人仰望的乔木。诸般的景物并非新奇,也不神秘。或许,最神秘的地方,应藏在大山深处。
“漫游者”是精神的游牧者,是没有强烈现实功利的散漫客。这意味着,他并没有进入深山探个究竟的显在冲动和强烈意愿。
诗歌的收笔由此显得恰到好处,“听听/野画眉,该原路返回了,山林最深处,是神的领地”,既言明了“漫游者”真实的精神状态,又让山林的神秘性得以保留。
这首诗前面的句子排得太密,意象繁复多重,令人有紧张乃至窒息之感。好在结尾轻巧收住,给人带来一丝难得的轻松和快慰。
特邀点评:张德明
作者简介
<h3>
柳 燕,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人,云南大学研究生在读,有作品见于《长江文艺》《草堂》等刊物。</h3>
专家简介
张德明,1967年出生,文学博士,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出版有学术专著《新诗话•21世纪诗歌初论》《现代性及其不满》《网络诗歌研究》《当代艺术思潮论》等,主编有《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教程》等,现居广东湛江。</h3>
往 期 精 选
每日好诗 | 与子涵弟重逢感怀
诗友点评 · 每日好诗 | 远方
清 明
父 亲
雨一直下
点 评 专 家
陈先发、陈卫、曹宇翔、程继龙、耿占春、冯雷、顾北、顾建平、谷禾、洪烛、霍俊明、贾鉴、简明、蒋浩、雷武铃、冷霜、李少君、李海鹏、李建春、李犁、李壮、刘向东、李云、梁晓明、卢辉、罗振亚、马知遥、莫真宝、任毅、荣光启、师力斌、树才、谭五昌、唐翰存、田原、唐诗、汪剑钊、王久辛、王家新、王士强、吴投文、西渡、向以鲜、杨碧薇、杨克、杨四平、杨庆祥、杨墅、余怒、叶舟、臧棣、张德明、张清华、张定浩、张光昕、茱萸、张伟栋、周伟驰、周瓒等
栏目主持:孤城
"中国诗歌网"是国内最大的诗歌网站,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由中国作家协会 ·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管,《诗刊》社主办,是以建立“诗歌高地 诗人家园 ”为宗旨的互联网出版平台。品牌栏目“每日好诗”(稿酬500元),每天推荐一首原创好诗,并邀请诗坛专家点评。其中每周四为诗友点评,向广大网友征集评论(300元稿酬)。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每日好诗·创作谈”征集启事
喜欢这首诗,点 在看,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