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不久前的一个热搜,让鱼叔心头一紧——

#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也就是近15亿人。

其中4.3亿人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

鱼叔隐隐感觉自己也属于这五分之一,吓得赶紧调低耳机音量。

越来越嘈杂的环境,无处不在的噪音,耳机长期高音量。

这些都是听力受损的元凶。

更可怕的是,听力的损伤是不可逆的,甚至可能导致失聪。

今天要介绍的电影,就拍出了后天失聪的「无声之痛」——

《金属之声》

Sound of Metal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金属之声》获得了今年奥斯卡的6项提名。

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这样的大奖。

口碑也很不错,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7%。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本片是英国演员里兹·阿迈德的独角戏。

他曾凭借美剧《罪夜之奔》,获得过「艾美奖视帝」。

此次饰演一位突然失聪的鼓手鲁本。

他有着一双深邃的大眼睛,轮廓分明的修长脸型,能够表达复杂的情感。

《金属之声》中的角色简直为他量身定制——少言语,重表情。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里兹·阿迈德把握住机会,贡献了生涯最佳表演。

获得了一众奥斯卡前哨站的影帝提名。

虽然不是呼声最高的大热选手,但入围已是一种肯定。

如果最终爆冷拿下「奥斯卡影帝」,鱼叔也不意外。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鲁本和女友露易丝组了一支双人乐队。

音乐风格偏向噪音实验,现场声浪特别大,震耳欲聋。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有一天,鲁本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耳鸣。

紧接着他发现自己听不见任何声音,耳朵里只剩「嗡嗡」的低沉回响。

他尝试用各种方法恢复听力。

比如捏住鼻子呼气,用手去掏耳洞,不停地张嘴闭嘴。

显然,所有方法都无济于事。

他来到医院检查,被告知:「你的听力只剩下两成。」

并且受损的部分难以恢复,目前所能做的,就是保护好仅存的两成听力。

可想而知,对于一个搞音乐的人,这个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唯一的补救措施,是植入人工耳蜗。

但费用在4万-8万美元之间,鲁本负担不起。

突如其来的变故,深刻改变了鲁本的生活。

他不仅无法继续玩音乐,连和人的正常交流都极其困难。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露易丝得知鲁本的情况,立刻终止了接下去的巡演。

现在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帮助鲁本去适应几近失聪的状态。

更要防止他的毒瘾因为此事再犯。

经人介绍,露易丝带着鲁本来到一个位于郊区的「失聪人士社区」。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这是专门帮助失聪人士的公益社区,鲁本可以在这里学会基本的沟通技能。

他学到的第一课就是: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层面的问题,而不是听力。」

相比生理上的障碍,更需要克服的,是心理上的认知障碍。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最初肯定是不适应的。

鲁本不会手语,也看不懂其他人在比划什么。

就算在饭桌上,大家也在用手语热烈地交流。

只留鲁本在一旁默默吃东西。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白天和大家在一起时,鲁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可一旦夜幕降临,就会被自怨自艾的沮丧所淹没。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鲁本试着和大家打成一片。

他开始教这里的孩子打鼓,很招大家欢迎。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他学习手语的速度很快,偶尔还会和孩子一起比赛,用手语拼出26个英文字母。

输了一局还不服气,非要再比一局赢回来。

在饭桌上他也加入了讨论,与初次吃饭时的拘谨和孤独截然不同。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电影在这里用了一组巧妙的平行关系,来呼应鲁前后的心理变化。

鲁本第一次走进房间,刚一坐下就崩溃了。

愤怒地用拳头把面包敲碎。

揉成一团后继续敲碎。

然后失控地大笑,自言自语说着胡话。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第二次进入房间,他自然地拿起面包,然后在纸上涂涂写写。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等到第三次进入房间,他已经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思考。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三次进入房间,情绪层层递进。

里兹·阿迈德几乎全凭表情和肢体语言,完成了对现实从抵触到默许再到接纳的过程。

他的眼神既捕捉到了日常的脆弱,又闪烁着对新生活的向往,非常考验演技。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鉴于鲁本表现良好,创始人决定为他提供一个继续留在社区生活的机会。

可这番话,瞬间把鲁本从社区的美好时光一把拽回到现实中。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对鲁本而言,「未来」是个分外扎心的词。

一想到未来,鲁本留下来的决心便动摇了。

因为他还是想恢复听力,继续玩音乐,不愿一辈子留在社区。

所以,鲁本做了一回「叛徒」,离开了。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他瞒着乔变卖家产,凑钱去医院接受了心心念念的耳蜗移植手术。

手术完成后,才回到社区把离开的原因告诉创始人:

「我觉得我是时候该做点实事,努力拯救我这操蛋的人生。这就是我这么做的理由。」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言外之意,留在社区得不到救赎,也算不上实事。

这番话伤透了创始人的心,他对鲁本说:

「这个地方永远不会抛弃你,是你抛弃了这个地方。」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然后便把鲁本赶出了社区。

因为这个社区不仅仅只是把失聪人士聚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把大家的心连在一起,分享相同的理念和信仰。

而鲁本的所作所为,等于否定了这个社区的意义和价值。

他背叛了社区,这正是创始人所无法容忍的。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被赶出社区的鲁本,很快将迎来第二次幻灭。

新植入的耳蜗被激活了,他满怀期待,以为可以回到以前的状态。

可事实却令他失望。

虽然可以再次「听见」外界的声音。

但声音经过人工耳蜗的转化,被扭曲成刺耳而尖锐的金属声音。

此时终于点到了电影的名字:金属之声。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这些声音和鲁本原有的感知完全不一样。

他在努力适应这种声音。

同时思索着这样的金属之声到底有没有意义。

诚然,它可以帮助鲁本听清别人说的话,完成正常的沟通。

可然后呢?

风声、雨声、哭笑声、汽笛声、海浪声…

人世间一切美好的声音,都成了冷冰冰的金属之声。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本片的声音设计,绝对是一个亮点。

在不断变化的人物视角中,声音也在不断变化。

当画面切换至鲁本的第一视角时,声音也跟着来到鲁本的世界。

时而是低沉的噪音,就像身处深海,时而是完全无声。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音效总监尼古拉斯·贝克尔。

他曾操刀过《地心引力》《降临》等科幻大片的音效。

此次凭借《金属之声》再获得奥斯卡「最佳音响奖」提名

当然,靠的不是刺激感官的炸裂音效,而是巧妙的变换。

时刻在利用声音调动观众的情绪。

声音,仿佛成了电影的第二主角。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在露易丝的家庭聚会上,鲁本听她唱起一首从未听过的法语歌。

在场的每个人都陶醉其中。

唯独鲁本是个例外。

他流泪了。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但不是被露易丝的歌声打动。

而是因为,动人的嗓音和琴音,传至耳朵都变成了同一种声音。

更令人难过的是,长此以往,记忆中声音带来的美好与感动,也都会渐渐被这样的金属之声所取代。

想到这些,鲁本破防了。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电影结尾,鲁本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摘掉了耳蜗的体外机。

瞬间,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没有了金属声,他再次拥有了无限的想象。

足以调动起所有关于声音的回忆,填补无声的缺憾。

兜兜转转一大圈,鲁本终于想明白:比失聪更煎熬的,是失去感知声音的能力。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后天失聪的鲁本,一路上面临了许多选择时刻:

选择留在社区,还是选择接受手术回归社会;

选择手语,还是选择金属之声。

手语虽然无声,却饱含情感与温度。

人工耳蜗虽能带来声音,可却是冰冷尖锐的金属之声。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这样的两面性就像鲁本身上的纹身:

他的胸前纹着「请杀死我」,手指上纹着「活着」,可见鲁本自身就是一个矛盾综合体。

他一直在做错误的选择,等到付出惨痛代价才知后悔。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通过鲁本最后的选择,电影想要告诉我们:

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却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就像鲁本,当初沉浸在他的音乐世界时,从未想过噪音会对听力造成怎样的伤害。

等到被医生告知情况不妙,他再想去补救也无力回天。

戳中15亿人的痛处,这年度黑马可真敢拍

做完人工耳蜗手术后也是如此。

当鲁本被金属之声淹没之时,他才意识到这世界上自然存在的每一种声音,都何其美好。

好在,他最后成功与自己达成了和解。

利用记忆、感知、想象力,将脑海中的声音永久保存。

正如《东邪西毒》里的那句话:

「当你不能够再拥有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