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喜欢吃螺蛳粉的朋友,几乎都知道柳州。这座因螺蛳粉出圈的城市,也许在很多人的眼中,柳州已经深深与螺蛳粉绑定在一起,但当你和柳州人谈起这座城市时,人家会说一句,“我们柳州才不止螺蛳粉”。在这里你还能看到侗族、仫佬族、壮族、苗族、瑶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浓郁;你也能在这里体验世界级水上赛事。一辆辆疾驰的赛艇,上演着独属于柳江的“速度与激情”。“国民神车”五菱宏光、金嗓子喉片、两面针牙膏、居全球轮式装载机销量第一的“柳工”,均诞生于此。

柳州依山傍水,自古以来是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曾在柳州任职,其在任期间,兴教化民、劝农生产,渐渐改变了柳州的闭塞状态,让柳州成为了西南地区的商贸中心,而这其中最让柳州在古代出名的特产还属棺材。
在古代,民间有句俗语:穿在苏州,玩在杭州,食在广州,死在柳州。相传,柳宗元客死柳州,是柳州棺材走红的第一步。柳宗元在柳州去世后,当地百姓为他买了一副本地棺材。当尸体运回柳宗元的老家时,家人开棺一看,尸体不仅完好无损,面目还栩栩如生,堪称自带保鲜功能。由于沾了柳宗元的光,柳州棺材很快在一些达官贵人中得宠,渐渐有了“死在柳州”的说法。古龙在《天涯明月刀》中特别交代“那是口上好的楠木棺材,是特地从柳州运来的”,金庸在《鹿鼎记》第三十三回中更是直接称赞:“柳州盛产木材,柳州棺材,天下驰名。”如今,当你问柳州人要特产,你得到的不一定就是螺蛳粉,很有可能是那种寓意“升官发财”不装人的小棺材。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在疫情期间这句口号传遍了大江南北。柳州,作为整个广西的工业中心,号称“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诞生出了五菱汽车、柳工等知名企业。
五菱被调侃为“秋名山神车”,在民间上高山、过泥水、进藏,五菱没问题。网上到处都是它的段子。许多百万千万级别的豪车,争相以贴一款售价4万元的五菱车标为荣。
柳州人自古以来就爱吃酸,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是不能入酸的。酸笋发酵后的味道,正是柳州人喜爱的,也是外地人难以想象的。柳州人吃螺蛳粉的历史悠久,但螺蛳粉的具体来历,谁都说不清。就连当地人也只知道,螺蛳粉是从上世纪70-80年代的柳州夜市里传出来的。它酸酸辣辣的口味非常符合广西人的胃口,所以便一直流传下来。
柳州夜市
从第一次登上《舌尖》开始,螺蛳粉就从一碗街边的米粉,做到了年收入近百亿的产业,比其他猎奇美食都要红得多。对于老柳州人来说,能分得出螺蛳粉汤的好坏是基本功。一碗粉嗦完,口中如果是淡淡的回味,那就是原汤实料;如果感觉嘴里发干,一定是汤里有些额外的添加剂。
《舌尖上的中国》片段
在柳州大大小小的螺蛳粉店中,小柒螺蛳粉;量大配菜足,翠翠螺蛳粉,以“一天只卖100碗,卖完就收摊”闻名;而顾家螺蛳粉,则以偏软的粉质和提前煮过的湿腐竹的用料取胜,吃起来更嫩,豆香气也更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