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亿人围观的“山东大馒头”,是烟台舌尖上的非遗胶东花饽饽,舌尖上的非遗传承山东馒头,到底有多少张脸?手艺精巧,不仅仅是个白馒头

哪种食物最能代表山东?也许是煎饼,但它的分布只占山东省的1/3。

两亿人围观的“山东大馒头”,是烟台舌尖上的非遗胶东花饽饽,舌尖上的非遗传承山东馒头,到底有多少张脸?手艺精巧,不仅仅是个白馒头

也许是大葱,山东因此得到了“葱省”的绰号,但实际上不是所有山东人都爱吃它。

煎饼、大葱,都没法让全体山东人达成共鸣,但有一样东西可以做到,那必须是——“山东大馒头”

两亿人围观的“山东大馒头”,是烟台舌尖上的非遗胶东花饽饽,舌尖上的非遗传承山东馒头,到底有多少张脸?手艺精巧,不仅仅是个白馒头

作为粮食大省,山东登上热搜的方式也是十分独特,#山东大馒头#冲上热搜,外省网友一脸迷茫,山东的大馒头,可以大到什么程度?

大,意味着重要,一个字却饱含着深意,大馒头对于山东人,就是“年味儿”的象征。莲子、枣饽饽、面鱼,每一样都是烟台人对新年不可或缺的期盼。

两亿人围观的“山东大馒头”,是烟台舌尖上的非遗胶东花饽饽,舌尖上的非遗传承山东馒头,到底有多少张脸?手艺精巧,不仅仅是个白馒头

<h1 class="pgc-h-arrow-right">胶东花饽饽,舌尖上的非遗传承</h1>

过大年,蒸饽饽,期盼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在烟台地区,最具年味儿的年俗莫过于蒸上几锅大饽饽,每年一到过年,各家就开始蒸饽饽,一直持续到年根。

两亿人围观的“山东大馒头”,是烟台舌尖上的非遗胶东花饽饽,舌尖上的非遗传承山东馒头,到底有多少张脸?手艺精巧,不仅仅是个白馒头

2009年,这一拥有300年的历史的习俗,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民间面塑艺术的一种,它多分布于烟台及周边地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不仅“新年”,在“结婚”“祝寿”“上梁”等民俗活动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h1 class="pgc-h-arrow-right">山东馒头,到底有多少张脸?</h1>

馒头到了山东在名称上分为两派,大体以黄河、泰山为界,西部人叫馍馍、东部人叫饽饽。

不管方的、圆的、长的、扁的、有馅儿的、没馅儿的,只要是发面蒸熟的面食,统统可以叫“馍馍”或“饽饽”。

两亿人围观的“山东大馒头”,是烟台舌尖上的非遗胶东花饽饽,舌尖上的非遗传承山东馒头,到底有多少张脸?手艺精巧,不仅仅是个白馒头

山东馒头中还有一种奇葩——两头尖、中间粗,形如纺锤,蒸制时不直接接触蒸屉,而是用铁签固定,所以得名签子馍馍,也有人称为高桩馍馍、杠头馍馍。

山东人多产红枣,当红枣遇到白面,就诞生了更为妖娆多姿的枣馒头,西部平原称为枣花馍馍、枣卷子,东部地区称为枣饽饽。

两亿人围观的“山东大馒头”,是烟台舌尖上的非遗胶东花饽饽,舌尖上的非遗传承山东馒头,到底有多少张脸?手艺精巧,不仅仅是个白馒头

更广义来说,各种面的窝头、豆包、糖包、玉米饼子、菜条子(类似北京的“肉龙”)也都属于馒头家族。

<h1 class="pgc-h-arrow-right">手艺精巧,不仅仅是个白馒头</h1>

饽饽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揉面的功夫,揉得越用力、时间越长,面越是劲道,面“sou”得越好,蒸出来的饽饽口感才更有嚼劲。

两亿人围观的“山东大馒头”,是烟台舌尖上的非遗胶东花饽饽,舌尖上的非遗传承山东馒头,到底有多少张脸?手艺精巧,不仅仅是个白馒头

锅里的水咕咕作响,随着白色的蒸汽腾空而起,一笼馒头出炉,整间屋子瞬时弥漫着温暖的大枣与麦子的清香。又白又大的红枣饽饽, 让人看了就感觉喜庆欢乐。

带着温暖和柔软的牵挂,对于一代又一代的烟台人来说,是离不开的美食,已经成为深入情感血脉深处的美食符号。

两亿人围观的“山东大馒头”,是烟台舌尖上的非遗胶东花饽饽,舌尖上的非遗传承山东馒头,到底有多少张脸?手艺精巧,不仅仅是个白馒头

雕刻在模子上的吉祥图案,记载着烟台人对吉祥的渴望,对福寿康宁的期盼。丰富多彩的面食代代相传,它们与历史相连、与民俗相通,软软的大饽饽里藏着的是爱的味道,团圆的味道,是烟台特有的新春味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