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领导指示精神,弘扬辽宁饮食文化,打造辽菜品牌,更好发挥餐饮业繁荣市场、促进消费、扩大就业、服务民生的重要作用,省商务厅在全省组织开展“辽宁名小吃”评选活动。
大连市政府响应号召,在市商务局的指导下,市美食文化协会集结大连餐饮单位积极参与本次活动。通过专家评审会,结合网络投票综合评定,大连八道菜评为辽宁十大名小吃、辽菜十大名菜、辽宁风味小吃。
具体名单如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辽宁十大名小吃</h1>
[ 大连海凉粉 ]
多少年来就有着特殊的感情。海凉粉是大连特产的小吃,生长在海底礁石上的一种水草,叫牛毛菜,将它晒干后上锅熬7至8小时,再过滤晾凉后,切成条形,便成了海凉粉。大连人家家都会做海凉粉,海凉粉切成细条,一根黄瓜洗净,切细丝,再将一头大蒜剥开捣碎,再将少许的香菜末、精盐、鸡精、米醋、白糖、香油、麻油放到一起拌匀,这就是大连盛夏时节的一抹清凉,鲜嫩爽滑又解暑,酸辣鲜香又开胃。
[ 蚬子芸豆面 ]
如果你喜欢吃面,大好的春光里不能少了这碗蚬子芸豆面,蛋花飞舞,芸豆翠绿,金黄的蚬子肉,白嫩嫩的宽手擀面,蚬子肉不光模样美,吃起来特别有嚼劲,芸豆翠绿清新,吃起来也是清甜爽脆,花蚬子的鲜味搭配芸豆的清香,浓稠的卤子裹挟着劲道的面条,劲道,汤鲜,味浓。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9">辽菜十大名菜</h1>
[ 海味全家福 ]
海味全家福经过大连历代名厨的改良与创新,由“炒杂拌”改进为“海杂办”,又提升为“全家福”,最后达到“海味全家福”,而且烹调方法达到了多样化。故有“南佛跳墙,北海味全家福”之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辽宁风味小吃</h1>
[ 黄花鱼锅贴 ]
色泽金黄,面韧油亮,馅肉鲜嫩,丰盈饱满,香味浓郁。鱼肉的软糯和外皮的酥香,初触时脆、咬下后鲜、入口后细腻,每一口都要仔细品尝,才不会遗漏点滴的享受。
[ 下锅烂疙瘩汤 ]
俗话说“蛤蜊鲜到嘴,牡蛎鲜到心,‘下锅烂’鲜到脚后跟”。一听到下锅烂三字,熟悉感顿生,下锅烂不是什么稀贵食材,就爱生在礁石上,锅里煮沸就能吃。别看就是疙瘩汤,能称得上美食的可都不简单,熬制汤底,骨汤、海鱼汤,汤色香醇,下锅烂更是鲜的极致,无需任何佐料,吃的就是纯粹的鲜原汁。
[ 海麻线包子 ]
一提大连街,啥包子最对胃口,当然是——海麻线包子!死面皮儿,擀得皮薄,塞满了海麻线馅儿,没有花哨的外表,简单的一握一捏,如元宝般鼓起的肚子,装的是满满的老大连味道,那叫一个鲜。海麻线的嚼劲有点海带的感觉,多了一丝韧劲,香鲜满溢唇齿间,真是美的没谁了!海麻线到底是啥?老大连人都知道,要年轻一代,甚至外地人,可能就不知道了。曾几何时海麻线“稀不烂贱”,到如今的珍贵难寻,它本身并不贵,难得的是这背后深藏着一种情感,能够把这一美味传承,更是难得和珍贵!
[ 咸鱼饼子 ]
出自渔家,是五六十年代大连人的集体记忆。打渔晾鱼之后,为了吃的方便,储存便利,腌制成咸鱼,打渔的时候带上一份,吃着吃着就成了大连餐桌上的“硬菜”,吃着吃着就成了百年资历的传奇菜肴。辽东地区流行一句俗语:“吃顿咸鱼大饼,胜过金榜题名”!因为那鲜味经过日晒风吹的锤炼,所以鲜美中带着一份深邃。真材实料的口碑评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 油煎焖子 ]
传统民间小吃,未吃先闻其香,外焦脆内香嫩,蒜汁芝麻调配葱花香菜点缀,简单平凡令人垂涎不已。
大连沿海之滨,三面环海,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好食材,海蛎子、飞蟹、渤海刀鱼、大骨鸡等成为大众熟知的美食名片。获奖菜品饱含东北风情和渔家风味的美食特点,展现了地域美食的独具匠心和高超技艺,宣扬大连美食文化,促进了大连餐饮服务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