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居里夫人:两获诺奖,矢志科研

作者:妙音轻舞

给大家分享一本有意思的书——《居里夫人自传》,是我在七月份读的,来自汕头大学出版社,面向中小学生的版本,妹妹的课外书,所以读起来很轻松。讲的是居里夫人(婚前名字是玛丽)一生的经历,作者娓娓道来,极为动人。

居里夫人:两获诺奖,矢志科研

居里夫人

总体感受:

玛丽的一生实在操劳过度,如果她不是一根筋就能稍微缓缓身体了,不过倘若她的性格妥协的话,可能也就做不出那么大的科学成就了。有舍有得,健康与辛劳也许就是玛丽获得成功的代价吧,她觉得值得,付出了,时机到了便成功了。

不过我对于谋求成功而不顾健康的做法持保留态度,我的星座特质是寻找平衡,不求样样拔尖,只想平衡生活之中的人、事、情。

最后玛丽逝世的一幕也令人动容,她晚年终于有闲暇去适当地旅游和放松,也曾与亲人团聚一堂,一段人生故事也在此落幕了。

细节回顾:

她年轻时当家教老师,与雇主长子陷入热恋,几乎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然而门第之别深深阻碍着这对恋人,玛丽倍感屈辱,在恋人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之时,结束了这段关系。可以说爱而不得是玛丽一生的隐秘的痛。幸亏后来玛丽遇到比埃尔·居里,比埃尔的温和、谦逊和热情使她从爱情的冰窖里逐渐恢复温度,使她重新相信爱情的真实性。二人在智识层面同频共振,也拥有一致的价值观,不痴迷名利而是醉心于科研事业,诚恳且勤勉。

居里夫人:两获诺奖,矢志科研

居里夫人(中间)

在他们夫妇25岁到50岁(大概)的二十余年间,二人的生活可谓是最能享受精神快乐的时光,婚后二人骑着自行车游览巴黎附近的景致,或清新或平凡的景色,并不富裕的生活,他们却也过得饶有韵味,诞有两个女儿,日子辛劳也有趣。二人花费四年时间提炼镭元素,由此证实了猜测之中的未知元素,并且还意外发现它可以用来治疗肿瘤,在医疗方面用处甚大。二人凭此获得诺贝尔奖,声名鹊起,但依然平静生活,不曾趋名逐利。

居里夫人:两获诺奖,矢志科研

居里夫人(图左)

天不佑比埃尔,四十七岁的某天,在比埃尔往返学校与家的时候,一辆疾奔的马车失控,将比埃尔压于其下,死相惨烈,不忍详述,从此以后,玛丽失去了丈夫,两个女儿失去父亲,世界也失去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以比埃尔的科研才能,再在镭元素的研究基础上深挖一步获得突破,倒也不是没可能,五年十年相信可以实现,但怎奈天不怜强者,一场意外,哪怕是小小的原因所导致的意外,也足以收割一个前途无量的人的生命。

丧侣之痛冲击着玛丽的五脏六腑,孩子还小,所以只能在信件里跟姐姐倾诉一二。低谷期中,她尽力恢复。玛丽以代教的身份接替了比埃尔的教授职位,在巴黎大学,她讲授比埃尔的放射学,这在当时尚属于前沿领域,又在比埃尔研究的基础上,使相关的理论研究获得突破,再次获得诺贝尔奖。

之后由于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入侵法国,法国境内全民抗战。玛丽掌握放射线的知识,改进了X光的设备,将它装备在车上,使其可以跟随医生,方便救治伤员。艰苦的抗战结束了,玛丽终于能回到研究所,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与教学了。

七十岁的玛丽愿意为了研究所筹备经费而飞抵美国,面对乐意捐款的美国民众,真诚致谢。若当初镭的制备方法申请专利,她根本不必费心思筹措经费,然而她与比埃尔始终坚持研究成果是属于全人类的,他们不可以借成果发财,这有违于他们的价值观。

也许是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的缘故,又或者是常年的辛劳,玛丽病倒了,她依然惦记着研究所的工作和学生们,盘算着病好后要继续的工作内容。有一个词叫做「回光返照」,在玛丽休整一段时间后,面色逐渐健康起来,她以为自己又能像以前一样恢复工作了,却没预料到命已休矣。

玛丽的学习天分其实挺高的,十七岁就学会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存疑)等数门外语,肄业之后谋生于家教之职,用来供养姐姐在巴黎求学。三年后也踏上了巴黎的求学之途。期间经济窘迫,痴心学习,终于取得了巴黎大学的学位。后面与比埃尔结识等等,就是前面讲过的事情了。

读后的体会:

纵观玛丽一生,坎坷磨难从来没少过,然而她的天分、勤勉、傲骨,也不曾缺少过一点,祸福相依,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也许后人再听到玛丽,只会当成热血励志的成功学人物,但期间的种种挣扎与冲锋,她都一一体会过,是实实在在做事情的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