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渑池故事:提倡"公" "廉"第一人 曹端

在渑池,曹端的故事广为传诵。他是明初理学大家,也是河南入祀孔庙五位先贤之一。他躬行实践,首倡公廉说,亲民爱民,辛勤为人师,备受历代仁人志士敬慕。

初冬的一天,沐着晴暖的阳光,我们采访了曹端的后人曹渊龙。

曹端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他为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勤苦斋”,并撰联“勤勤勤勤,不勤难为人上人,苦苦苦苦,不苦如何通古今。”十八岁前,曹端已通读《四书》《诗经》《礼记》《周易》《春秋》等,因为勤奋苦读,曹端储备了丰厚的知识和思想。他一生的著述很多,明史记载说“不下千种”。他以身作则,把勤学之风从渑池带到了霍州。

曹端先生一生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孔门四教”发扬的淋漓尽致,他教人德为先,身教重于言教。当霍州遭遇罕见的大旱时,曹端拿出全部俸银,救济给因饥而退学的学子;三年时间照看贡生邢清的母亲,使邢清安心在太学学习;他送给流放的官员、病倒的百姓路费、干粮,赡养无依无靠的老人、孩子,不计其数。曹端先生以德取人,以儒化人,因此影响了整个霍州的民风。

渑池故事:提倡"公" "廉"第一人 曹端

<h3 class="pgc-h-arrow-right">先祖像 曹 端</h3>

渑池故事:提倡"公" "廉"第一人 曹端

<h3 class="pgc-h-arrow-right">曹端先生蒲州任职时,霍州高徒郭晟问政之道</h3>

渑池故事:提倡"公" "廉"第一人 曹端

<h3 class="pgc-h-arrow-right">海琴老师的剪纸作品</h3>

曹端先生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他宽广的胸襟,他著的《存疑录》,把经典中疑难问题总结归类,目的是“存焉而已矣”。曹端自称为“伊洛”后学,自觉地降低自己在思想学术界的位置。一代硕儒,把自己不足的一面示人,这正是他勤奋、严谨、虚心的高尚品质。曹端教授学子,是有胜人一筹之处的,他改革八股教育的弊端,编《四书集注》用作教材,教风更贴近实际。甲午乡试,他的学生8人同时中举,轰动乡里;丁酉乡试,又5人同时中举,当时称为“五桂联芳”;癸卯乡试,又4人同时中举,称为“四俊接武”。因此曹端大名远播。连汾西、四川、云南、保定以及朝廷的官员,也把子弟送往霍州,请先生教化。他潜心在一个九品学正的位置上25年,年年吏部考绩为优,没有因此升官加爵。先生视名利若浮云,为国育材,至死无怨无悔。

公正,廉明,是曹端先生的品德,因此也赢得陕西一省的赞誉。他的廉明思想反映在他最著名的《公廉说》中:“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怠,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其实是他专注儒家思想研究几十年的心得感受,也是他在官场十几年修行的自觉实践。36字官箴,世代相传,今天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渑池故事:提倡"公" "廉"第一人 曹端

霍州署

渑池故事:提倡"公" "廉"第一人 曹端

<h3 class="pgc-h-arrow-right">清乾隆年间制作的先祖著述木刻版遗物</h3>

霍州市胡中华老师曾这样描述:这棵千年白皮松似乎有着永葆青春的秘诀。它长在垣头上,四周没有其他的树和杂物,有一种唯我独尊,唯我独美的气势,儒雅大方而又风流倜傥。一阵风吹过,树枝摇曳,真真是玉树临风,气质绝伦。张明光会长看着我在那里发呆,笑着说,“怎么样?都说曹端相貌端正,为人秉直,这棵神松,一身正气,正大光明,像不像曹端?”

曹端有三端,心端,貌端,行端。他每日正心诚意、不忧不惧,不急不躁,不悲不喜,可谓心端;他端庄大气,淡定从容,不慌不忙,可谓貌端;他为官清廉,为学严谨、为人孝诚、不卑不亢,可谓行端。曹端先生永远是渑池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一面旗帜、一种标杆。作为渑池人,我们为他骄傲!

渑池故事:提倡"公" "廉"第一人 曹端

白皮松

渑池故事:提倡"公" "廉"第一人 曹端

曹 端

渑池故事:提倡"公" "廉"第一人 曹端

渑池曹端小学之先祖铜像

2016年2月7日,河南省政府公布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渑池县曹端墓名列其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