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隐寺是泾河边上的一个佛寺
原名灵隐寺。

龙隐寺
到平凉,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平凉崆峒山,美丽的崆峒山一年四季都风情万种,但游览完崆峒山的你,千万别着急走!其实崆峒山脚下还有一个“隐秘的角落”又美又安静,今天小编就带你去解锁!
平凉龙隐寺“龙泉”
甘肃平凉龙隐寺位于平凉崆峒山左侧的龙尾山腰。它背靠青山,面临泾水,距平凉市区3.5公里。龙隐寺原名“灵隐寺”、“兴教寺”,始建于汉唐时期。以后明、清、民国等各代均有扩建。
龙隐寺是一处隐秘的所在。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被安禄山赶出长安。
正是在龙隐寺,当时还是大唐太子的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谋划登基称帝、平定天下的大事。不久,
龙隐寺,唐肃宗在此藏身避难。
山不在高,有水则灵,寺不在大,有龙则名;龙隐寺,有水有龙!
时至今日,在龙隐寺后山的石窟中,还有专门记录唐肃宗来到寺庙那段故事的石窟存在,可以说整个唐朝的命运就从这里开始转折,“安史之乱”达到巅峰之后,唐朝又延续了150年国祚。
据《平凉市志》载,龙隐寺原名兴教寺。龙尾山的山腰和山脚共有四眼泉水,冬夏长流,旱涝不减,千百年来,水位稳定不变。山上还有一“灵湫”,又名“龙泉”,泉水从一乳石缝隙间喷涌而出,遇悬崖后旋转激散,形似玉盘筛珠,古有“龙泉滴珠”之称,系平凉八景之一。
唐肃宗殿(李亨栖身处)
明代,平凉韩王将龙隐寺“奉为香火,置田为庙产”,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时期,有个姓马的老太太不忍龙隐寺就此没落,化缘十年,募得几万铜钱,重修了龙隐寺。
只可惜曾经让平凉人引以为傲的“龙泉滴珠”景观,现在只见龙嘴空张,不见清水涌流,泉水干涸见底。寺院周围的林间小道上荒草丛生,蛛网密布,很久没人踩踏过了。
站在平凉博物馆旁远眺龙隐寺,也只能看到半山上一片绿树掩映,根本看不到寺院的任何建筑物,唐太子李亨一路西逃,之所以选择林隐寺歇息,也是因为它隐蔽不好找。
站在龙隐寺前,恢宏壮观的平凉博物馆尽收眼底,龙隐寺湿地公园正在如火如荼的兴建。或许一两年后湿地公园建成,龙隐寺也将得以修缮,重新对游人开放,路口会树立醒目的指引标牌,凸凹不平的土路会变成硬化路,干涸的龙泉会再涌清波,千年古刹会再现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