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渤海先研院筹建专班:倾力为富强滨州描绘一幅全新科创画卷

四月的滨州大地,处处生机勃勃,秦皇河畔草木葳蕤、繁花似锦,美不胜收。络绎不绝的赏花观景人群,不自觉地被眼前一座被称作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恢弘大气现代建筑群所吸引、驻足。投资33.4亿元、完成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实现一期工程全部主体封顶、首批机构入驻签约;深化体制机制、运营管理、政策环境、服务手段改革创新,着力构建“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科创体系……渤海先研院创造了重点项目建设的“滨州速度”、重要事项推进的“滨州模式”,培育起全要素创新发展的“滨州生态”。作为一个全方位创新的新生事物,承载着滨州人的富强梦想,渤海先研院从孕育到出生,沐浴春风拔节成长,大数据咨询中心、审批服务中心等现已顺利启用……而渤海先研院筹建专班,作为这一历史性宏大工程的先行者、实践者,秉持按需定制、创新服务主线,引领、示范、助推着先研院科学、规范、高效建设、运行,并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有解思维创众多“国内先河”。牵头起草两个纲领性文件,解决先研院先研院建什么、怎么建和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立足破解“第一动力”不足这一制约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2019年滨州市“两会”上,市委书记佘春明提出成立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肩负富强滨州发展创新源动力、转型主引擎历史重任,渤海先研院被列入全市“757”工作方案,作为“牛鼻子”工程全力推进。而由市科技、人社等市直部门及高校、科研院所抽调精干人员组成的渤海先研院筹建专班也于当年3月应运而生。渤海先研院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旨在重塑滨州科创体系的重大工程,建什么?怎么建?这是摆在刚刚成立的筹建专班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研发机构,在滨州是白纸一张,实打实的新生事物,从理念到具体操作,绝大多数人“一头雾水”。“几个月来,筹建专班南下北上,几乎走遍国内所有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机构各有各的特色、亮点,然而没有一个符合滨州实际。”渤海先研院筹建专班成员、市科技局副书记张兵坦言,“一次次地考察学习下来,最大的收获便是学到了他们创新的理念、思维模式”。立足滨州发展实际和新型研发机构特点,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先研院的系列“战略构想”,筹建专班对渤海先研院的目标定位、运行机制、功能布局等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同时借鉴“大市场”、“大超市”的理念逐步勾勒出渤海先研院的“大平台”形象,起草《关于建设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推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于2019年8月16日经市委九届九次全委会审议通过,为先研院的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2019年9月,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式开工建设,并揭牌试运营。伴随渤海先研院一期工程竣工、首批机构入驻等,筹建专班立足建设运营新发展阶段,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围绕体制、机制、运营、管理四大任务,起草《关于深化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意见》,并以2021年滨改办3号文件印发。“两个纲领性文件相辅相成,分别从理念层面、操作层面解决了先研院建什么、怎么建和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对整个先研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方向引领。”渤海先研院筹建专班负责人、市科技局局长孙学森表示,先研院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遵循“要素资源化、资源平台化、平台公司化”建设理念,坚持开放式办院,突出公益性宗旨,强化社会化参与,搭建多方参与、汇聚全球资源的科创平台。同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公司化管理体制,“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建立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形成具有滨州特色的“四不像”模式,深化运营管理创新,打造了国内独树一帜的新型研发机构。深化政策环境创新,开创全省“双招双引”先例手机“扫一扫”就可独立完成文件输出,无需排队等待……在渤海先研院佳能商务共享体验中心,智能化、集约化、全时化的远程打印、复印、印刷、装订等设备共享服务大大便利了入驻机构及市民。 佳能商务共享体验中心由我市岳臻科技与中国佳能公司合作共建,而佳能公司这一渤海先研院首个全球500强企业的成功引进离不开筹建专班历经一波三折仍不懈坚持的努力。先研院先进的建设、运营理念,筹建专班人员的真诚、用心服务最终打动了佳能(中国)北京总部,并在国内首次破例越过分公司直接与我市公司合作。成功引进先研院第一个外资(港资)科技研发机构,实现国际招商“零”突破。同时,积极协调省企业注册系统在2020年10月1日破例开放2个小时,让企业于国庆节当天领到营业执照,并策划“当公司起点遇到祖国诞辰”公众宣传,受到企业高度认可。组织成立推进渤海先研院国际化的生力军——滨州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发起组建包含9个语种近20名志愿者的全市首支外文翻译志愿服务队——渤海先研院外文讲解志愿者服务队……根据“边建设、边招商、边运营”工作思路,筹建专班瞄准国际一流目标定位谋划招商的同时,深化政策环境创新,发挥政策风向标”和“加速器”作用,围绕渤海先研院出台一系列全省首创的“双招双引”支持政策,形成科技创新环境“洼地效应”。出台区域最优的招商入驻政策,通过“广撒网、优选鱼”,与国内外133家科研机构达成入驻意向,招引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高成长性中小微企业入驻。全部投用后将引进300家企业研发机构、500家科技服务机构、1.5万名科研人员,机构、基金、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聚集,产生放大溢出效应。在引人上舍得“真金白银”,出台《滨州市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落实事业编制管理办法(试行)》,开创全省先例。以渤海先研院为载体,累计为26家企业引进的54名高层次人才落实滨州市事业编制。强化资源整合融合,出台《渤海科技创新券使用管理办法》,在落实山东省创新券补助政策基础上,加大对大型科研仪器协作共享、渤海先研院各类创新活动补助力度,入口“零门槛”、出口“零限制”,打造全省首创的升级版创新券。深化服务手段创新,打造全省科技服务业态典范今年3月,建筑面积约2900平方米的渤海先研院审批服务大厅正式启用。在这里,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包含2个核心服务区、6个特色服务区的“2+6”功能布局,涵盖13个模块可提供688项服务事项的“渤海通”智慧导航服务系统,与国际接轨的人性化设置等让人不禁眼前一亮。在考察学习基础上,先研院筹建专班深化服务手段创新,打造全省科技服务业态典范。其中,牵头提出的审批服务大厅建设方案,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在国内首次探索、推出“一窗受理、全市通办”的“点餐式”服务方案,率先拟定行政审批与科技中介服务事项的有机结合,打造“科技服务商品超市”,在服务内容上力求“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在服务方式上确保“想到做到、细致周到”,并实现全省首创的市域内“互为窗口、互为前台”。牵头建设线上智慧管理服务平台,精确把握需求,精准推送服务,推动渤海先研院全部服务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让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并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全市。围绕渤海先研院建设、运营对人才的需求,筹建专班创新实行服务特派员制度,定向从相关部门(单位)选派精干人员,服务渤海先研院专项工作攻坚,为重点推进项目提供“私人定制式”服务。这支从全市范围集成人员组成的“混编团队”,不受编制等限制、机动灵活的特点,其打破了固定的人员、时间限制,根据先研院发展不同阶段任务需要及完成时限确定参与服务人选、服务期限,从而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高效推进工作的合力,也使坚持全市“一盘棋”大办科技、办大科技得到贯彻。在此过程中,作为筹建专班牵头部门的市科技局,多名县级干部直接参与到先研院建设、运营中,其中局长孙学森全面负责先研院筹建工作,副书记张兵全脱产负责先研院筹建工作并兼任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一队队长,副局长刘峰更是在筹建岗位上退休……筹建专班成员、市公共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石鑫,充分发挥自身经验,从先研院规划阶段就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并提出展厅层高解决方案,充分体现了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建设宗旨。而渤海先研院也成为锻炼和提升干部“专业思维、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主战场、“李云龙”式干部的试验场。“筹建专班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在全力配合先研院公司开展各方面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谋划未来,起草《关于创建中国(滨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建议》《以“中俄科技创新年”为契机,加快推进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化进程的建议》等。”张兵介绍,目前这两项工作正积极推进,将为渤海先研院乃至全市“双招双引”搭建新载体、开辟新路径,有效助推国际化进程,加速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产学研合作新高地,为富强滨州建设提供新支撑、创造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