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渤海先研院籌建專班:傾力為富強濱州描繪一幅全新科創畫卷

四月的濱州大地,處處生機勃勃,秦皇河畔草木葳蕤、繁花似錦,美不勝收。絡繹不絕的賞花觀景人群,不自覺地被眼前一座被稱作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的恢弘大氣現代建築群所吸引、駐足。投資33.4億元、完成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在不到一年時間裡實作一期工程全部主體封頂、首批機構入駐簽約;深化體制機制、營運管理、政策環境、服務手段改革創新,着力建構“産學研金服用”一體化科創體系……渤海先研院創造了重點項目建設的“濱州速度”、重要事項推進的“濱州模式”,培育起全要素創新發展的“濱州生态”。作為一個全方位創新的新生事物,承載着濱州人的富強夢想,渤海先研院從孕育到出生,沐浴春風拔節成長,大資料咨詢中心、審批服務中心等現已順利啟用……而渤海先研院籌建專班,作為這一曆史性宏大工程的先行者、實踐者,秉持按需定制、創新服務主線,引領、示範、助推着先研院科學、規範、高效建設、運作,并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有解思維創衆多“國内先河”。牽頭起草兩個綱領性檔案,解決先研院先研院建什麼、怎麼建和幹什麼、怎麼幹的問題立足破解“第一動力”不足這一制約我市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因素,2019年濱州市“兩會”上,市委書記佘春明提出成立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肩負富強濱州發展創新源動力、轉型主引擎曆史重任,渤海先研院被列入全市“757”工作方案,作為“牛鼻子”工程全力推進。而由市科技、人社等市直部門及高校、科研院所抽調精幹人員組成的渤海先研院籌建專班也于當年3月應運而生。渤海先研院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旨在重塑濱州科創體系的重大工程,建什麼?怎麼建?這是擺在剛剛成立的籌建專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先進技術研究院”作為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研發機構,在濱州是白紙一張,實打實的新生事物,從理念到具體操作,絕大多數人“一頭霧水”。“幾個月來,籌建專班南下北上,幾乎走遍國内所有新型研發機構。這些機構各有各的特色、亮點,然而沒有一個符合濱州實際。”渤海先研院籌建專班成員、市科技局副書記張兵坦言,“一次次地考察學習下來,最大的收獲便是學到了他們創新的理念、思維模式”。立足濱州發展實際和新型研發機構特點,圍繞市委市政府關于先研院的系列“戰略構想”,籌建專班對渤海先研院的目标定位、運作機制、功能布局等進行深入研究、探讨,同時借鑒“大市場”、“大超市”的理念逐漸勾勒出渤海先研院的“大平台”形象,起草《關于建設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推動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并于2019年8月16日經市委九屆九次全委會審議通過,為先研院的高品質發展指明方向。2019年9月,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正式開工建設,并揭牌試營運。伴随渤海先研院一期工程竣工、首批機構入駐等,籌建專班立足建設營運新發展階段,突出問題導向、目标導向和需求導向,圍繞體制、機制、營運、管理四大任務,起草《關于深化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體制機制創新的實施意見》,并以2021年濱改辦3号檔案印發。“兩個綱領性檔案相輔相成,分别從理念層面、操作層面解決了先研院建什麼、怎麼建和幹什麼、怎麼幹的問題,對整個先研院的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方向引領。”渤海先研院籌建專班負責人、市科技局局長孫學森表示,先研院深化體制機制創新,遵循“要素資源化、資源平台化、平台公司化”建設理念,堅持開放式辦院,突出公益性宗旨,強化社會化參與,搭建多方參與、彙聚全球資源的科創平台。同時,實行理事會上司下的公司化管理體制,“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建立新型研發機構運作機制,形成具有濱州特色的“四不像”模式,深化營運管理創新,打造了國内獨樹一幟的新型研發機構。深化政策環境創新,開創全省“雙招雙引”先例手機“掃一掃”就可獨立完成檔案輸出,無需排隊等待……在渤海先研院佳能商務共享體驗中心,智能化、集約化、全時化的遠端列印、影印、印刷、裝訂等裝置共享服務大大便利了入駐機構及市民。 佳能商務共享體驗中心由我市嶽臻科技與中國佳能公司合作共建,而佳能公司這一渤海先研院首個全球500強企業的成功引進離不開籌建專班曆經一波三折仍不懈堅持的努力。先研院先進的建設、營運理念,籌建專班人員的真誠、用心服務最終打動了佳能(中國)北京總部,并在國内首次破例越過分公司直接與我市公司合作。成功引進先研院第一個外資(港資)科技研發機構,實作國際招商“零”突破。同時,積極協調省企業注冊系統在2020年10月1日破例開放2個小時,讓企業于國慶節當天領到營業執照,并策劃“當公司起點遇到祖國誕辰”公衆宣傳,受到企業高度認可。組織成立推進渤海先研院國際化的生力軍——濱州市國際人才交流協會,發起組建包含9個語種近20名志願者的全市首支外文翻譯志願服務隊——渤海先研院外文講解志願者服務隊……根據“邊建設、邊招商、邊營運”工作思路,籌建專班瞄準國際一流目标定位謀劃招商的同時,深化政策環境創新,發揮政策風向标”和“加速器”作用,圍繞渤海先研院出台一系列全省首創的“雙招雙引”支援政策,形成科技創新環境“窪地效應”。出台區域最優的招商入駐政策,通過“廣撒網、優選魚”,與國内外133家科研機構達成入駐意向,招引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高成長性中小微企業入駐。全部投用後将引進300家企業研發機構、500家科技服務機構、1.5萬名科研人員,機構、基金、技術等各類創新要素聚集,産生放大溢出效應。在引人上舍得“真金白銀”,出台《濱州市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落實事業編制管理辦法(試行)》,開創全省先例。以渤海先研院為載體,累計為26家企業引進的54名高層次人才落實濱州市事業編制。強化資源整合融合,出台《渤海科技創新券使用管理辦法》,在落實山東省創新券補助政策基礎上,加大對大型科研儀器協作共享、渤海先研院各類創新活動補助力度,入口“零門檻”、出口“零限制”,打造全省首創的更新版創新券。深化服務手段創新,打造全省科技服務業态典範今年3月,建築面積約2900平方米的渤海先研院審批服務大廳正式啟用。在這裡,整合各類優勢資源,包含2個核心服務區、6個特色服務區的“2+6”功能布局,涵蓋13個子產品可提供688項服務事項的“渤海通”智慧導航服務系統,與國際接軌的人性化設定等讓人不禁眼前一亮。在考察學習基礎上,先研院籌建專班深化服務手段創新,打造全省科技服務業态典範。其中,牽頭提出的審批服務大廳建設方案,聚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在國内首次探索、推出“一窗受理、全市通辦”的“點餐式”服務方案,率先拟定行政審批與科技中介服務事項的有機結合,打造“科技服務商品超市”,在服務内容上力求“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在服務方式上確定“想到做到、細緻周到”,并實作全省首創的市域内“互為視窗、互為前台”。牽頭建設線上智慧管理服務平台,精确把握需求,精準推送服務,推動渤海先研院全部服務實作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讓資料“多跑路”,客戶“少跑腿”,并将服務“觸角”延伸至全市。圍繞渤海先研院建設、營運對人才的需求,籌建專班創新實行服務特派員制度,定向從相關部門(機關)選派精幹人員,服務渤海先研院專項工作攻堅,為重點推進項目提供“私人定制式”服務。這支從全市範圍內建人員組成的“混編團隊”,不受編制等限制、機動靈活的特點,其打破了固定的人員、時間限制,根據先研院發展不同階段任務需要及完成時限确定參與服務人選、服務期限,進而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高效推進工作的合力,也使堅持全市“一盤棋”大辦科技、辦大科技得到貫徹。在此過程中,作為籌建專班牽頭部門的市科技局,多名縣級幹部直接參與到先研院建設、營運中,其中局長孫學森全面負責先研院籌建工作,副書記張兵全脫産負責先研院籌建工作并兼任國有企業高品質發展服務一隊隊長,副局長劉峰更是在籌建崗位上退休……籌建專班成員、市公共事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石鑫,充分發揮自身經驗,從先研院規劃階段就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并提出展廳層高解決方案,充分展現了形式服務于内容的建設宗旨。而渤海先研院也成為鍛煉和提升幹部“專業思維、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主戰場、“李雲龍”式幹部的試驗場。“籌建專班堅持‘扶上馬送一程’,在全力配合先研院公司開展各方面工作的基礎上,積極謀劃未來,起草《關于建立中國(濱州)知識産權保護中心的建議》《以“中俄科技創新年”為契機,加快推進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國際化程序的建議》等。”張兵介紹,目前這兩項工作正積極推進,将為渤海先研院乃至全市“雙招雙引”搭建新載體、開辟新路徑,有效助推國際化程序,加速打造全省乃至全國産學研合作新高地,為富強濱州建設提供新支撐、創造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