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八三四一 花甲心境 今天

前不久,无意间流览了一篇讲李承鹏炮轰高晓松的文章。讲到李承鹏最近接二连三撰文招惹高晓松,揭他的老底,骂他“无耻”、“鸡贼”,论证他“不学无术”……而高晓松对李承鹏的招惹基本无视,没有做出任何回应。文章认为:心高气傲的高晓松,竟然如此能忍,显然是因为过气了,粉丝不买账了,所以没有底气回怼了。还得出结论:骂人的时候多痛快,挨骂的时候多无奈。
高晓松我是知道一点的,虽没有看过他的《晓说》,但我们这代人,很少有人没听过他的校园歌曲,比如《同桌的你》《恋恋风尘》《青春无悔》《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白衣飘飘的年代》……这些歌谣不一定很经典,但在一个时期内脍炙人口,那是肯定的。因此高晓松的“才子”名头,应该不算浪得虚名。
李承鹏我也知道一点,因为十年前我很是玩过一阵微博,这个李承鹏在微博上算是个风云人物,每天都能见到他模仿作家王朔的语气抖机灵,确实浪得了一点虚名。但他究竟在哪个方面取得了什么实际成就,我就不知道了,感觉至少在文才上离王朔还很远,也处处不如高晓松。通过骂有点名气的人搏眼球,那是微博时代的自我营销套路,李承鹏到了今天还在玩这个套路,颇让人有点英雄末路的感觉。
在自媒体时代勇立潮头、在网上打架斗殴从不示弱的高晓松,现在面对昔日好友、后为宿敌的李承鹏严重挑衅,竟然能做到骂不还口了,这倒是一件有点意思的事。
对这件事的臆测,我愿意从最好的方面着力:清华才子高晓松,随着年龄增长,真正看明白了这个世界的很多事情,不一定真正“得道”了,但至少不急不躁了、宁静致远了、“人不知而不愠”了……这真是难得的人格养成啊,实在可喜可贺!
想起李傲与余光中的一段公案:李敖一而再、再而三地骂余光中为“马屁诗人”,而余光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回应:“我不回答,表示我的人生可以没有他;他不停止,表示他的人生不能没有我。”这样的回应,虽然境界不一定最最高,因为毕竟作了回应;但情商确实很高,风度确实很好,风范确实很大。高晓松先生的骂不还口,是不是随着年龄增长,君子人格逐步养成而使然呢?
但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