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莱特湾大海战(十五)

来自高空的“地狱俯冲者”刚刚飞走,6架“复仇者”的低空掠海攻击就接踵而至。虽然“武藏”号左右摇摆,竭力规避,使1条和2条鱼雷分别从舰首和舰尾外穿过,但剩余3条鱼雷还是准确命中巨舰左舷第80、110、145号肋骨部位。连续三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昔日不可一世的“武藏”号左倾5度,舰首下沉2米有余。看到战舰在美军的轮番攻击下摇摇欲坠,炮长越野中佐再次请示舰长准许用三式弹迎击敌机,他的意见得到副舰长加藤健吉大佐的支持,沮丧的猪口只好表示同意。这一决定明显晚了,在抵御本轮空袭中“武藏”号只发射了9发三式弹。丧失部分动力加之舰首下沉导致阻力大增,“武藏”号航速逐渐降低到22节,被快速行进的大部队甩在后边。经损管人员奋力抢救,舰体倾斜逐渐纠正到1度左右。

美军第二波攻击仅持续了8分钟,他们为加重“武藏”号的伤势同样付出了一定代价。3架俯冲轰炸机被日舰高射炮火击落,威尔逊·麦克奈尔上尉、约翰·博伊尔少尉两个机组成员悉数阵亡。乔治·赖利上尉的鱼雷机因伤势过重迫降海上,机组成员失踪。越野中佐声称在防空战中击落美机7架,显然含有浮夸成分。

13时整,“大和”号收到猪口发来的报告:“我舰最高航速仅能维持22节。”看着被打得面目全非的“武藏”号一瘸一拐地跟在队伍最后面,栗田可谓心如刀绞。他开始痛苦地思考,是否让重伤的巨舰继续随队前行。如果“武藏”号继续跟随主队前进,这艘“不沉的战舰”很可能在即将到来的不止一轮空袭中被敌机击沉。如果现在让其返航,将大大减弱舰队参加随后炮战的实力。思忖片刻,栗田毅然下令舰队减速至22节,等待“武藏”号一起前进。虽说降低航速将使舰队更易遭到敌机的打击,但出于责任感,栗田实在不愿把“武藏”号独自丢下。

在作出以上无奈安排的同时,栗田心中一阵愠怒:“受命为舰队提供空中掩护的陆基战机死到哪里去了,任由老子在这里挨炸?”进入锡布延海以来,栗田盼星星盼月亮,连护航飞机的毛都没盼来一根。战后,日军第二航空队司令官山口森吉在接受审讯时承认,曾经派出10架战斗机前往为栗田舰队护航,但栗田的回忆却是根本没有看到哪怕是1架友机。它们很可能在途中就已经被击落了。

如果得不到空中保护,栗田不知道自己的舰队还能顶住多长时间的连续空袭。13时15分,愤怒的他发电请求空中支援。求援电报除发往东京和马尼拉外,还发给了老上司小泽。电文如下:“我舰队正在遭受敌舰载机的反复攻击,请贵方立即与敌接触及对敌进攻。”其实早在栗田发出电报之前,基地航空部队和机动部队均已采取了相应行动。

基地航空部队也有自己的苦衷。在此之前,前出至马尼拉的福留繁中将已经接到来自东京的命令,10月24日发动航空总攻击,摧毁敌军航母舰队,同时为水面舰队冲入莱特湾提供护航。刚刚现场指挥过台湾海空战的福留知道,凭自己手下的那些“菜鸟”,根本无力与美军精锐的舰载航空兵对抗,大西对此表示赞同。与其徒劳无功前往护航,不如直接向美军航母发起攻击,此乃“围魏救赵”之计也!

对福留提出的常规航空攻击,同样是到任不久的参谋长大西提出了异议。大西指出,面对数量和质量均占绝对优势的美军,凭日军现有战机和飞行员的技术水平,只能实施“特攻”方能凑效。两人争论了半个晚上,大西最终作出了让步,24日投入进攻的所有日机仍使用以往的常规投弹、投雷方式。

根据福留24日1时37分下达的作战命令,日军驻菲律宾各大机场陷入一片忙碌之中。6时35分,小林实海军少佐率26架零式战斗机率先起飞。7时整,大渊珪三海军大尉领军的6架“彗星”从马巴拉卡特机场起飞了。同一时间,江间保海军少佐率领的38架九九式俯冲轰炸机也升空了。10分钟后,鸳渊孝海军大尉率领的16架零战从安赫莱斯机场起飞。日军的攻击目标正是早些时间被水上飞机定位的谢尔曼少将的第三大队。

福留并非一个人在战斗。24日凌晨,小泽机动部队以220度航向前往恩加诺角以东,北纬19度10分、东经126度40分预定海域。在西班牙语中,“恩加诺”本来就是“引诱、骗局”之意,正好与小泽舰队的任务附和,也算冥冥中的天意。1时整,轻巡洋舰“多摩”号在280度方位侦听到疑似潜艇发动机的噪声。驱逐舰“初月”号立即猛扑过去,投放了数轮深水炸弹,战果不明。美军并无潜艇在该水域遇难的记录。

清晨5时45分,小泽命令“瑞鹤”号和“瑞凤”号依次放飞了7架“天山”和3架“彗星”,对185度、105-227度区域实施565-685公里搜索。6时整,“大淀”号弹射了1架水上飞机,索敌线为105度。

7架执行搜索的“天山”均未发现美军舰队。他们中的4架于12时30分前返回“瑞鹤”号。田宫和雄海军少尉的飞机被“列克星敦”号战斗机飞行员查尔斯·菲利普斯中尉击落。“瑞凤”号的2架天山返回后未能发现母舰,负责10号线的狩谷谦治飞曹长只好飞往马尼拉陆上机场,途中因天气恶劣在阿拉巴特岛迫降。樫尾繁太郎上等飞曹的飞机在11时45分迫降在阿帕里机场。此外,“大淀”号的水上飞机同样一无所获,最终在12时被巡洋舰回收。

上午10时48分,小泽收到马克坦岛——当年麦哲伦丧命之地——陆上机场发来的电报,“马尼拉70度方向,330公里海域发现包含至少两艘航母在内的敌机动部队。”尽管派出搜索机的情报尚未全部收回,小泽还是以陆上基地提供的位置为依据,于11时14分发出了攻击命令:“第三航空战队所有舰载机于11时45分出击攻敌,出击航向215度,进击距离440公里。”

命令发出仅1分钟后,负责9号线搜索的“彗星”飞行员伊藤直忠海军大尉就发回了接敌报告:“发现敌部队,航母行踪不明,北纬15度35分,东经124度10分,马尼拉70度方向,350公里。敌舰队航向正北,附近海域能见度36公里,云高3000米。”

陆上基地和伊藤发回的敌情基本吻合——方位相同,距离仅差20公里。小泽在海图上看出,目前机动部队与敌舰队间的距离为330公里,正处于绝佳的攻击位置。11时38分,小泽电告丰田司令长官:“我机动部队将于11时45分抵达恩加诺角97度、350公里处,将派出零战40架、轰炸机28架、侦察机2架、鱼雷机6架,对位于马尼拉70度方位的敌机动部队发起攻击。我部航向偏西,航速20节。”

为鼓舞士气,11时45分,小泽在旗舰“瑞鹤”号的桅杆上升起了象征最后决战的“Z”字战旗。自马里亚纳海战以来,这面旗帜不再是胜利的象征,已经变成了参战飞行员的催命符。毫无例外,在两次海战中升起这面旗子的装甲航母“大凤”号和“瑞鹤”号无一例外葬身海底。

机动部队的4艘航母全部转为逆风方向,陆续放出攻击机队。从11时45分开始,首先从3艘轻型航母上起飞了20架零战、9架战斗轰炸机和4架“天山”。12时05分,10架零战、11架战斗轰炸机、6架“天山”和2架“彗星”也从“瑞鹤”号上起飞了。并不庞大的日军机群朝美军舰队所在海域隆隆飞去。派出的62架飞机几乎是小泽的全部家当,他只留下了20架零战为多达4艘航母护航。可以说在放飞攻击机群后,小泽机动部队同时丧失了进攻和防御的能力。

出击的飞行员得到指令,完成攻击后不必返回母舰,直接飞往就近的吕宋岛陆上机场降落。小泽此举并非像马里亚纳海战时那样欲实施所谓的“穿梭轰炸”,而在于他认为大部分飞行员都不可能在战斗中幸存。即使少数人能够返航,他们的技术也不足以在航母甲板上安全降落。与其如此,还不如让他们加入基地航空部队算了,眼不见心不烦!

小泽急于放飞攻击机群,还有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苦衷。在此之前,他已多次打破无线电静默频频发报,希望能引起美国人的注意,毫无效果。他希望投入进攻的舰载机能尽快被美军发现,从而让哈尔西知道“我来了,就在北方等着你呢”。对小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但是诱敌任务早一点实现,就能尽早缓解栗田舰队的压力。小泽知道,栗田舰队正在锡布延海遭受美军舰载机的无情打击。小泽是个尽职尽责的海军将领,他明白自己任务的重要性,即使全军覆灭他也能接受,这是为最终取胜必须付出的代价。

虽然并未经过商量,小泽和福留选择的都是同一个攻击目标,那就是位于最北侧的谢尔曼少将第三大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