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活了5亿年的神奇生物,在山东博物馆开展了!

活了5亿年的神奇生物,在山东博物馆开展了!

2月12日下午,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主办的《海洋之心——有孔虫科普展》在山东博物馆正式开展。有孔虫是有着5亿年生存史的神奇生物,展览给博物爱好者提供走进它的好机会。

活了5亿年的神奇生物,在山东博物馆开展了!

《海洋之心——有孔虫科普展》位于山东博物馆三楼19号展厅。此次共展出有孔虫标本126件、标本放大模型50余件、标本显微摄影照片100余幅,多角度呈现了有孔虫的艺术之美、种类多样性、生存适应性,以及其壳体所指示的环境意义。春节期间,该展览进行了预展,日均接待观众超过1万人,成为山东博物馆众多展览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活了5亿年的神奇生物,在山东博物馆开展了!
活了5亿年的神奇生物,在山东博物馆开展了!

有孔虫是有壳或无壳的单细胞动物,由一团原生质构成,隶属于原生生物界粒网虫门有孔虫纲。壳表或壳口上有一个或多个开孔,供伪足伸出。有孔虫不同房室间隔壁上常具孔,因此得名有孔虫。

活了5亿年的神奇生物,在山东博物馆开展了!
活了5亿年的神奇生物,在山东博物馆开展了!

单一成体细胞的有孔虫体积最小的仅0.02mm,最大的可达110mm,是原生动物中个体最大、种类最多的类群。自寒武纪至今,有孔虫已有5亿多年生存的历史,已知化石种类有4 万余种,现生种类有6千余种,绝大多数为海生种类,营底栖或浮游生活。

山东博物馆举办这次展览,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郑守仪院士团队的大力支持。

活了5亿年的神奇生物,在山东博物馆开展了!
活了5亿年的神奇生物,在山东博物馆开展了!
活了5亿年的神奇生物,在山东博物馆开展了!

郑守仪,1931年出生于菲律宾,1956年回国,现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海洋生物学研究,开展我国现代有孔虫研究已有60余年,是我国这一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2003 年获国际有孔虫研究最高奖——“库什曼奖”。郑守仪院士致力于科普教育和科研应用,开发出国内首创、国际罕见的有孔虫模型,将一个个原本只在显微镜下才看得清的有孔虫,雕刻成如今有的像贝壳、有的像陶罐、有的像哨子、有的像花环的模型,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大众眼前,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研教具、科普展品、旅游纪念品和大型雕塑。

活了5亿年的神奇生物,在山东博物馆开展了!

展前,郑院士团队与山东博物馆业务人员对有孔虫标本种类的选择与鉴定、陈列大纲的编写和展示方式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既保证了展览的学术性,又增强了科普效果。

有孔虫平均只有1毫米,为将这么小的生物体呈现给广大观众,山东博物馆还特邀山东画报社高级记者、著名摄影家侯新建研究员,一起攻坚克难,从扫描电镜,到超景深显微技术,再到显微摄影拍摄,逐一尝试,最终达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呈现给广大观众一个精彩而又别致的微观海洋生物世界。